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香港經濟日報》:“走出去” 王洪章披露池子戰略

發佈時間:2015-04-28

“走出去”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一環。

官媒《人民網》上周罕有地發文力撐內地銀行業,內容如下,“這輪牛市的啟動,就是以銀行等藍籌股的發力作為重要標誌。如果只看到銀行股自牛市啟動以來已經漲了1倍多,那麼股價無疑是高的。但是如果你把人民幣想像成美元,把中國的銀行看作是美國的銀行,那麼目前中國銀行的市盈率仍然偏低,價值仍然被低估。可以預見,伴隨人民幣國際化和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深入,國內銀行邁向世界並不遙遠。從市盈率看,中國銀行業向美國銀行業靠攏的時間表也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時間表。”

事實上,去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已明確部署加大金融支援企業“走出去”力度,會議認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大金融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援,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

談“走出去”對建行的機遇,王洪章會用企業並購潮為例,“這不僅是股市主題,其更是銀行經營者要好好把握的機遇。”

企業在內地改革、重組並購,銀行的綜合業務發展可以派上用場,但如中資企業往海外收購,作為中資銀行便先要在海外儲足銀彈,才能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匹配的服務。

王洪章針對建行的不足,夯力挖潛,香港更是建行建構海外資金池的重點。

“我們現在靠海外支行、分行的資金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在香港組建海外的資金池。”

王洪章坦言,透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香港市場價格低廉(利息成本低)的優勢,為海外項目及企業提供強大的資金援助,以拓展融資業務,是建行解決現有不足的好方法。

人民幣方面,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下,王洪章亦作出不少新嘗試,他指,建行以往在倫敦支行,除了加強人民幣債的發行,亦開發人民幣洐生産品。“我們發行了兩次人民幣債,首次發行共20億元,而且是在英國首次發行,英國財政部也給了非常高的評價。”另外,支行又與倫敦的證券交易所合作,推出了ETF,成為首只在倫敦掛牌的離岸人民幣計價産品。建行通過種種措施,希望可以吸引其他國外的人民幣包括香港的人民幣到倫敦進行投資。

王洪章認為,目前人民幣業務在海外的規模還不夠大,倫敦市場的人民幣量仍然很少,不足300億元,所以未來仍會加大力度發展。

王洪章再次強調,銀行的綜合性牌照,可為社會、企業帶來便利、紓緩成本,對銀行和企業都是共贏的。

綜合而論,內地政策對銀行的經營有挑戰也有機遇,例如市場化將令內銀息差收窄,倡導銀行減費,也對銀行中間業務收益帶來影響,但在財政改革,例如調整信貸結構改革的過程,銀行卻可受惠中央為銀行體系減低風險的政策,例如地方債置換、信貸資産證券化、存款保險等,均有利銀行改善風險,及綜合業務、多元化經營,同時亦有利內銀估值改善,有關內銀股的分析及推介,詳見相關文章。

香港成中資出海金融重鎮

香港的金融領域是中資企業“走出去”重鎮,無論是國企,因應國家政策,或是民企,從利益出發,本港銀行、券商早已成為中資金融機構佈局的重鎮。

港金融資産有價

國企代表,除了上述的建行所説的池子之外,像中信係、光大系亦不斷加強本港證券發展,銀行方面,繼招商係來港買入老牌華資行後,較新的則有越秀入股創興銀行;民企代表則有復星收購香港券商恒利證券,其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表示,“主要是朝著香港的資金成本便宜,透過這種價格差,可以服務內地企業,為他們提供更便宜的融資成本。”

除了本地姜外,在港上市的國際金融股亦是中資金融業“走出去”的吸納之選,內地放寬資本出海,讓基金、保險等投資機構能將資産多元化,改善産品結構,及優化産品設計,投資港股只是出海初階的試練,除了內地資金熟悉的中資重磅股外,本港上市的國際企業,亦是這些資金投放的重點,加上本港上市的國際金融股估值相比歐美同業吸引,是中資長線的不二之選。詳細股份推介,可參考相關文章。

整體而論,不論是中、港、國際金融股,在中國資本走出去的大趨勢下,絕對各有各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