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經濟日報》:建行立足山西經濟加快業務轉型的思考
實體經濟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建設銀行的重要服務對象。建設銀行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實體經濟,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所謂“實體興、則建行興”。當前實體經濟面臨轉型突圍的關鍵時期,建行應在審慎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不忘社會責任,積極充當傳統産業結構升級的“助推器”,促進戰略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的“引擎”,實現文化旅遊資源有效開發,節能環保等民生領域健康發展的“善建者”,優化金融資源在新型産業的配置方向,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從而在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同時實現建行産品、客戶、渠道等業務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山西省經濟轉型對建設銀行業務發展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山西長期以來執掌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基地,在全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關鍵時期,以能源為主導的大省也不可避免的進入改革的“陣痛期”和經濟的下行期,與之發展相輔相成的金融行業受到的波及影響不言而喻。從各個層面透露出的資訊分析,2012年全省GDP的增速在10.1%的時候,全省金融機構存款增速在14.9%;2013年,GDP增速降到8.9%,存款增速8.72%;2014年,GDP增速降到4.9%,存款增速僅為5%不到;今年一季度,全省GDP增速繼續探底到2.5%。在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環境生態治理壓力空前增大的情況下,煤炭價格回升的預期可能性很小,“一煤獨大”的山西經濟很長一段時間仍將在痛苦中煎熬。面對當前經濟下行還未見底的複雜嚴峻形勢,包括建行在內的金融業發展同樣舉步維艱,截至去年末,山西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接近5%,全國最高,排序倒數第一。由於山西産業過於單一,金融生態將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
面對困難經濟形勢,山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並強調“既要增強危機意識,未雨綢繆,把困難和問題估計得更充分一點;更要堅定信心、砥礪前行,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並對“煤炭革命”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了構想,指出在國家進行新一輪的産業經濟結構調整和推進“中部崛起”戰略的大形勢下,山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區位優勢。未來亦將成為連接環渤海經濟圈與中原經濟區的橋梁和紐帶。振興山西經濟將為全國資源型經濟省市的轉型發展提供重要模板,具有示範作用和帶動作用。
二、面對新常態下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轉型發展探索
為更好地應對新的經濟發展態勢、應對嚴峻的經濟金融形勢,山西省分行及早明確總體發展思路,即堅定“又快又好”的發展理念,堅持“好銀行”的標準,以新的思考,徹底“改變傳統打法”,努力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積極應對經濟新常態,提能力、調結構、控風險、促發展。
(一)做強傳統業務領域,做好新興産業、新能源、新材料領域。一是做大機構類貸款。繼續拓展學校、醫院、文化、體育、旅遊等已經取得良好開局的領域。重點拓展政府“調結構,促轉型”的領域,如山西作為全國旅遊資源大省,該産業發展嚴重滯後,必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山西轉型的重頭戲,也將成為金融業競爭的熱點。二是積極拓展與民生、環境、生態相關聯的新領域。如居民供水、供熱、供氣等,水利、生態恢復與保護、污水處理,都是政府關注的重點領域,也正是需要著力開闢、拓展的新陣地。三是抓住新産業、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新機遇。如風電、食品醫藥、養老産業、高科技、城鎮化建設等一些新興的産業和機會,都是轉型的抓手。四是做穩、做精小企業業務。要以“穩中求進”為原則,在客戶選擇、客戶管理上下功夫,把創新産品做穩,成熟産品做精,重點産品做優,實現小企業業務的穩健發展。近年建行山西省分行圍繞小微企業發展重點創新推出“商戶貸”、“産業升級貸”、“園區貸”、“續貸寶”、“助農貸”、“速融貸”等六個産品。重點産品成效突出。其中“助保貸”業務在全省119個縣級行政區共搭建“助保貸”合作平臺70個,基本實現山西省區域內地市級全覆蓋。五是拓展縣域經濟。要積極調整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認真落實總行關於加強縣域金融和新農村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拓寬思路,利用“善融商務”等平臺推廣跨界合作等新模式,開闢農村金融新“藍海”。
(二)緊緊抓住經濟資本佔用少、中收貢獻度大的産品重點挖潛。一是將票據業務作為調整收入結構的重要工具。在堅持慎審原則的前提下,加強指導,積極引導,走專業化、特色化的發展路徑。二是信用卡業務是對公業務的敲門磚、對私業務的粘合劑、實現中收的頂梁柱。一方面要做“量”,大力發展商戶收單業務;另一方面要提“質”創“收”。將信用卡的功能向ETC、公共交通、公眾服務等民生領域推廣、擴展,與借記卡對接綁定,由點到面拓展信用卡對存款的粘性,提升産品貢獻度。
(三)積極防範信用風險。選擇好的客戶就是最好的風險防範。既要對七大國有煤企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研究,也要對民營煤企內外部的形勢變化做全方面的跟蹤、分析和判斷,在標準和策略上動足腦筋、用足政策,提前應對、合理安排。存量風險的控制與化解是“救火和滅火”,但根本還是“防火”,即貸後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這是“治本”。在行銷、審批階段,就要做好貸後管理方案、預案,做到模板、流程的規範化、標準化、清晰化,提升貸後管理能力。
三、未來業務發展的幾個重點關注點
一是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為建設銀行進一步開展資本金項目股權投資類理財産品、股權收益權理財産品、私募股權、優先股投資理財産品、股票增發類理財産品等産品提供了政策通道。
二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機遇。這是銀行進入基礎設施領域融資的主要方式和框架,也是建行客戶結構調整難得的發展機遇,政府財政投資只是一個引子,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比如山西省戰略新興産業基金,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形式、渠道能參與到政府主導的項目、市場中,對於今後建行參與城鎮化等市場打開了通道。
三是關注政府債城投債市場,加強與地方政府聯繫,利用建行債券承銷市場優勢,爭取“存量置換”的債券承銷業務機會。
四是關注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並購重組機遇,山西將開始新一輪並購潮,特別是煤炭、鋼鐵、煤化工、電力等産能過剩行業,並購重組業務大有可為。股權融資、股票定向增發、PPP模式下涉及民生領域的污水處理、城市建設、基礎設施、並購重組以及地方債等産品,都會帶來很多機遇。
五是養老金髮展進一步帶來的機遇。一方面要抓住當前養老保險改革機遇及時行銷職業年金。目前養老保險破除“雙軌制”的改革有新進展,“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這對建行養老金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要以城鎮化為機遇開拓養老金融市場。在城鎮化過程中,各級政府陸續出臺政策,正在嘗試利用徵地補償款和土地出讓收入等各類資金,為被徵地農民建立以延期支付為特徵的養老保障計劃,建立不同形式的養老保障制度,並委託金融機構進行計劃管理,這類政策已催生一個新的養老金融服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