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銀行係”養老金公司試點或將擴大
國內首家“銀行係”養老金公司有望在近日正式成立。日前有媒體報道,由建行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建信養老金業務管理公司將於6月“落地”。記者也從相關渠道證實,這家新公司計劃于6月中下旬正式掛牌營業。
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認為,政策的支援、市場需求的旺盛以及銀行業務的飛速發展,都將進一步助推“銀行係”養老金公司試點的擴大。該人士同時判斷,“銀行係”養老金公司從試點到全面推開,時間不會太久。
業務高速發展
據記者了解,早在去年年末,建行便已獲得養老金公司試點資格。今年以來,建行高管在不同場合多次公開表示,建行養老金公司將於今年設立。
“‘銀行係’養老金子公司首選大型銀行作為試點在情理之中。”某大行相關負責人分析,“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問題越發受到國家重視。
從以往經驗來看,大型銀行在養老金、養老事業方面已發揮很大作用,也積累了豐富經驗。”“從銀行角度來看,養老金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也促使其整合以往分散的業務管理模式。”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以建行為例,相關數據顯示,2011-2013年,建行養老金業務各項指標複合增速高達41%,其中受託資産規模從2010年的119億元增至2013年末的365億元,增長3.1倍;託管資産規模從2010年的366億元增至2013年末的843億元,增長2.3倍;個人賬戶數從2010年的168萬個增至2013年末的322萬個,增長1.9倍。
事實上,銀行養老金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帶有普遍性。經記者梳理髮現,僅從養老金託管資産規模來看,工、農、中、建四大行2014年增幅均突破20%。
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更拉動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增加。工行表示,去年該行其他業務收入增長為20.3%,主要是養老金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持續佈局已啟動
建行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該行養老金公司將按照“先行先試”原則開展相關工作。相關業內人士認為,“率先佈局使得建行養老金公司的設立先行一步。”有媒體報道,建信養老金公司的籌備長達三年時間。
據記者了解,除建行外,部分銀行也已啟動養老金市場的佈局工作,步伐有加快趨勢。記者注意到,與此前相比,多家大行近兩年在養老金業務的行銷管理、系統建設、運營管理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有較大提速,同時産品創新的步伐也明顯加快。
例如,工行除完善“如意養老”系列年金集合計劃産品外,還優化了“如意人生”系列養老金理財産品,並在去年推出泰康特需醫療金銀行聯名卡;農行已創新推出多項業務,促進了養老金業務多元化發展,並積極拓展了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建行則推出“養頤”為主品牌的養老金融産品體系,初步實現了對補充醫療、新型城鎮化等多個養老保障和福利計劃細分市場的有效延伸;中行目前也可辦理多項養老金業務。
在養老金産品創新不斷加強的同時,其業務範圍也在不斷拓展。目前四大行養老金服務範圍基本涵蓋了企業年金受託服務、企業年金賬戶管理服務、企業年金基金託管服務、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服務、職業年金、員工福利計劃服務、養老金諮詢等領域,可以滿足市場的基本養老需求。
不過,某大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比來看,銀行養老金業務及産品有同質化趨勢,這將會加劇同業間競爭。一些業內人士則十分樂觀,“需求的快速增加使得銀行養老金業務仍處於供不應求階段。”根據供需情況測算,今年我國養老産業形成的購買力將近5萬億元。與之對應的是我國目前2萬億元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和年增長約4000億元的企業年金基金市場。
轉型“切入口”
據相關媒體報道,建信養老金公司是建行依照新的戰略轉型規劃而進行的佈局,同時,也是建行第三輪組織架構調整的一項重要內容。
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集約化是組織架構調整的核心指導原則,集約化的下一步就是公司化運作,這在建行戰略規劃中有明確的表述,“建信養老金業務管理公司”是第三輪調整的開端,未來有條件的都要實現子公司模式,甚至可以探索單獨上市。
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建行旗下已有6家子公司。有業內人士認為,包括養老金公司在內的子公司的設立,意味著養老金等業務要進行風險隔離、單獨核算,並實施公司治理。從根本目的來看,這將為未來成立金融集團奠定基礎。
“推進戰略轉型,銀行已將養老金業務作為重要平臺和載體。”相關業內人士説。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隨著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步伐的不斷加快,銀行的利差日趨收窄,傳統主營業務收入貢獻將持續下降。利用綜合化的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供應鏈式”的金融服務成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某大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養老金業務作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良好共生的載體,通過架設融資與投資之間的橋梁,一方面直接為企業提供服務以募集資金形成資金沉澱;另一方面通過將募集的資金直接投資企業,支援企業實體發展,實現了資産管理全領域的連結。這是銀行發揮綜合化經營優勢、實現戰略轉型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