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網:中國建設銀行創新業務模式服務新興企業
在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行業加速變革背景下,中國建設銀行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實現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重要著力點,小企業業務被定位為基礎性、戰略性業務予以重點推進,服務創業型小微企業成為其最具活力的業務板塊之一。伴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歷史機遇的到來,建設銀行更加不遺餘力,以産品與服務創新,持續深耕創業型小微企業業務,不斷推陳出新,在支援創業型小微企業的路上屢屢取得突破。
針對2015年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徵,建設銀行圍繞改革所催生的新型市場、新生業態、新興企業,挖掘經濟新常態下新興産業需求,探索相關産品和服務創新,提升小微企業綜合服務能力。
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好地服務創業型小微企業,建設銀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小企業業務“小額化、標準化、集約化、網路化、綜合化、智慧化”轉型發展。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工具、評分卡等新技術優勢,推進智慧銀行轉型;圍繞産業鏈、商圈、與政府和協會的合作平臺,即“一圈一鏈一平臺”的發展思路,完善小微企業客戶群批量化産品創新模式。
創業型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呈現短、頻、快、急等特點,建設銀行據此開創了零售化信貸業務模式。針對500萬元及以下小額貸款客戶,建設銀行開發了小微企業零售評分卡模型,建立了零售化信貸業務模式,大幅提高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效率。
小微企業零售評分卡摒棄了以往重點關注的小微企業財務報表,圍繞履約能力、信用狀況、交易資訊等非財務資訊進行風險評價,建立專屬業務流程,通過批量化、標準化的業務操作,提高業務流程效率,實現小微企業對資金需求效率的有效滿足。同時,針對評分卡業務模式的標準化、批量化特點,建設銀行著力於強化系統化風險監測水準,借助資訊技術和金融分析方法,開發了小微企業早期預警工具、行為評分卡等系統工具,動態監測企業和企業主的信用記錄、納稅情況,以及在建設銀行的資産、結算、銷售等情況,及時預警、化解風險,增強風險防範和處置能力。
在創新業務模式的基礎上,建設銀行更不遺餘力地創新産品。針對創業期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及其他增信手段的問題,建設銀行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客戶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于2012年開始陸續推出了小微企業“五貸一透”(“信用貸”、“善融資”、“創業貸”、“稅務貸”、“POS貸”和“結算透”)大數據信貸産品,以客戶交易結算資訊、信用記錄等核心數據為依據,在企業主提供連帶責任保證的前提下,向小微企業發放用於短期經營週轉的信用貸款。其中“創業貸”專門針對創業型企業,用於企業短期的生産週轉。建行通過主動蒐集企業的徵信資訊包括結算流水,納稅記錄、房産等,評估其還款能力和信用水準,開展針對性放貸。
通過與政府、保險公司等開展合作,搭建服務平臺,陸續推出“助保貸”、“政府採購貸”、“保貸通”等批量化服務産品。
建設銀行和地方政府共同篩選企業組成“小微企業池”,由政府提供風險補償資金、企業繳納助保金組成“助保金池”作為風險緩釋方式,支援“小微企業池”內企業融資需求。截至2015年4月末,建設銀行與政府相關部門簽訂合作協議920個,“助保貸”業務已覆蓋全國約400個縣,貸款客戶近6000戶,貸款餘額280億元,不良貸款率0.70%。
按照“總行引領創新、分行特色創新、平臺合作創新”的模式,建設銀行各分行積極發揮貼近市場、了解客戶的優勢,開展特色創新。目前各分行創新小微企業信貸産品已超過240項,眾多創業型創新型小微企業因此緩解了資金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