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建設銀行向綜合化銀行集團巨擘進軍
面對銀行業的“新常態”,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和網際網路金融浪潮的倒逼下,如何大刀闊斧地自我革新,尋找新的轉型方向已經是商業銀行的必答題。
轉型要趁早。早在2011年,建設銀行就提出了“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轉型思路,並於2014年10月制定出了《中國建設銀行轉型發展規劃》,成為全行到2020年的發展綱要,即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銀行、智慧銀行”這五個方向轉型。
如今,中期業績的一組數據已經彰顯了建設銀行戰略轉型成果。截至今年6月末,建設銀行資産規模達18.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81%;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101571億元,增長7.20%;客戶存款總額136970億元,增長6.19%;凈利潤1322.44億元。
養老金公司開業在即綜合化經營成利潤增長新引擎
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在建設銀行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透露,建信養老金業務管理公司(下稱“建信養老”)最快一個月內有望正式成立。
據了解,建信養老金公司由建設銀行作為第一大股東,和全國社保基金共同發起建立。此前,建設銀行已經形成了包括養老金諮詢、企業年金受託、賬戶管理、託管、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等五大類20余項具體産品的養老金融産品與服務體系。截至2014年末,建設銀行運營養老金受託和託管資産合計近1900億元,運營養老金個人賬戶超過384萬戶,企業年金和養老金業務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據悉,建信養老是建設銀行依照新的戰略轉型規劃所做的佈局,也是建行第三輪組織架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在建行的戰略規劃中,明確將建信養老作為第三輪調整的開端,未來,有條件的都要實現子公司模式,甚至可以探索單獨上市。
建信養老金公司是經國家批准的國內首家銀行設立養老金公司的試點公司。“銀行係”養老金公司試點,被視為國內銀行業綜合化經營再進一步的重要標誌。事實上,建設銀行目前已經是國內商業銀行金融牌照最全的,旗下擁有建信人壽、建信信託、建信租賃、建信基金、建信期貨、建銀國際等子公司。
這得益於建設銀行向綜合性化金融集團轉型的前瞻性佈局。王洪章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銀行打造創新金融生態系統的轉型過程中,一個重要轉變在於,創新視野由側重母行創新向集團一體化創新轉變,實現集團創新協同,增強對綜合性銀行集團轉型的驅動力。
“綜合性銀行集團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銀行業自身演進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堅持‘向綜合性銀行集團轉型’的發展方向,才能統籌發展國際與國內市場、貨幣信貸與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王洪章表示。
建行人士表示,截止到目前,建設銀行綜合化經營平臺已經初步搭建,下一步將繼續努力構建一個市場互為依託、業務互為補充,風險分散可控的經營架構,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最終目標成為功能齊全、領先同業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
自2014年以來,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經濟結構調整去杠桿、去産能過程,銀行業作為順週期行業難以獨善其身,資産品質承壓;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銀行利差持續受到擠壓,再加上金融脫媒和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紛紛下滑至“個位數”,傳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亟須轉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轉型要趁早,建設銀行綜合化經營業績表現已經初露鋒芒,持續增大集團利潤貢獻比重。2015年中報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中國建設銀行集團綜合化經營子公司總資産合計242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7.91%;凈利潤21.60億元,同比增幅47.62%。
與此同時,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是,建設銀行綜合金融服務功能逐步健全,以銀行業務為主,非銀行金融業務為輔,為客戶提供跨市場跨行業跨國境的綜合金融服務。截至6月末,該行累計承銷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2374.76億元,承銷金額繼續保持同業第一;證券投資基金託管只數和新發基金託管只數均列市場第一,成為首批香港基金內地銷售代理人中唯一一家銀行代理人。
集約化經營戰略愈加明晰推進大資産大負債經營管理
8月26日,人民銀行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目前只剩下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最後一步,利率市場化改革一步步逼近,銀行利差空間一再受到擠壓。
這對商業銀行而言“狼”真的來了嗎?建設銀行副行長龐秀生坦言,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特別是央行不對稱降息,使得上半年建行利差下降14個基點,估算全年下降20個基點,預計下半年下降點數比上半年減少,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相當長,這將給銀行利差帶來很大壓力。
面對利率市場化的挑戰,建設銀行轉型重點之一在於,推進大資産大負債經營管理。王洪章表示,建設銀行大力實施“三大一高”戰略,即鞏固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造價諮詢、零售銀行等傳統及既有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資産管理、交易金融、投資銀行等戰略新興業務;推進大資産大負債集團管理和整體協調發展,加快子公司與國際化發展步伐。
建設銀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張喜軍近期在銀行業例行發佈會上表示,建設銀行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實行戰略轉型方案已經落地,各個條線、各個部門、各個基層行都在進行推進和落實。“建行戰略轉型其核心策略的第一點就是鞏固傳統的優勢和特色業務。例如基礎設施建設,是建行的傳統優勢業務,住房金融領域等是建行的特色優勢。”
中報顯示,上半年建設銀行繼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産業佈局,積極對接“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基礎設施行業領域貸款新增額達1478億元,在公司類貸款新增額中佔比73.98%;繼續保持住房金融領先優勢,個人住房貸款增長9.61%至24704億元,新增額和餘額均居市場首位,房改金融業務市場佔比持續超過50%。
創新與智慧銀行引領以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再造建行
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深度“攪局”,各家商業銀行可謂“各顯神通”。近日,建設銀行網路金融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詳解了其網際網路金融戰略: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進行銀行體系的再造,運用“網際網路+”連接傳統銀行業務、渠道和技術,而不是打造孤立於銀行集團的主業和體系之外的銀行。圍繞“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經營戰略,構建與全渠道産品和服務高度融合的全方位網際網路金融體系,通過整合多種金融、非金融服務,在平衡風險與收益的基礎上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實現更大價值。
以“智慧、泛在、跨界”為發展方向,近年來,建行全力加強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信銀行三大網路渠道建設;根據客戶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創新“善融商務”、“悅生活”、“惠生活”三大生活平臺;圍繞客戶的“用錢”、“賺錢”和“借錢”的需求,不斷豐富完善繳費支付、投資理財和信貸融資三大産品線;並在大數據、“金融雲”和智慧客服三大智慧技術應用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組數據足以彰顯建設銀行網路渠道佈局的成效。截止到今年6月末,該行電子銀行和自助渠道賬務性交易量佔比達94.32%,較上年末提高6.29個百分點。其中,手機銀行客戶數達1636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1.47%;實現交易額5.78萬億元,同比增長82.18%;交易量達28.27億筆,同比增長167.08%;微信銀行客戶數達2066萬戶;個人網上銀行客戶數1933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8.19%;交易額23.70萬億元,同比增長21.16%;交易量69.07億筆,同比增長179.32%。
在對公業務方面,建設銀行人士表示,該行運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技術為核心企業、核心平臺打造全新的網路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了商業模式渠道、客戶評價、産品風控等全面創新,成功研發出網路資訊流類、物流類、現金流類、供應鏈類的産品,全面覆蓋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資訊流、物流、資金流三個關鍵特徵,與92個電子商務平臺和核心企業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8年多來,建行網路銀行貸款主要投向涉農、製造業、電力、電子商務等行業。截止到今年3月,建行累計向1.7萬個企業發放了1450億元網路銀行貸款,其中小企業佔90%以上。截止到2015年6月末,該行企業網上銀行客戶數366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0.78%;交易額82.31萬億元,同比增長38.09%;交易量13.40億筆,同比增長29.09%。
在雲和大數據方面,建設銀行已經提出建設“大數據銀行”,將大數據能力建設列入全行戰略轉型規劃,並專門成立了數據實驗室以及專責大數據推進工作的部門和由行領導牽頭的工作推進小組。據悉,建設銀行正在開發的“新一代”系統中,大量運用了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和工具。通過雲和大數據建設,建設銀行將大幅提升精準挖掘、傳遞、共用客戶需求的能力,為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必要的基礎支撐。
在O2O金融行業應用創新方面,建設銀行一方面通過網際網路化向産業鏈前端延伸,另一方面,通過金融化向産業鏈後端延伸,形成“産業+網際網路+金融”的“1+1+1”的跨界融合商業模式。目前已經在醫療、ETC、教育、旅遊、商業、物流等多個行業,開展了相關的前瞻性研究和探索。
早在2011年前,建設銀行就推出了電商平臺——“善融商務”,成為銀行金融生態版圖中的一塊重要拼圖。截止到今年6月末,“善融商務”累計發展商戶5.72萬戶,累計發展會員1193萬個;上半年成交金額294.04億元,同比增長53.56%。其間,個人商城手機客戶端“建行善融商城”正式上線,移動電商將成“善融商務”的“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