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建行上市十年 謀轉型再創新 打造最具價值創造力銀行
2005年10月2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迎來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開上市,中國建設銀行從此領跑中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2015年10月23日,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舉行“CCB2020 新的起點 新的未來”宣傳推介活動,董事長王洪章、行長王祖繼、副行長楊文升展望未來,發佈“CCB2020”轉型發展戰略,描繪了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銀行”的美好前景。
1.轉型適應形勢 率先下好大棋
當今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的調整期,中國經濟也已進入新常態,建設銀行作為中國經濟建設的金融主力軍,轉型發展成為此次“CCB2020”戰略的核心。“建設銀行已經走到新的改革轉型關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坦言。“我國的銀行還沒有經歷過完整的經濟週期轉變,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大型銀行共同面臨著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
為了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建設銀行在2014年10月制定完成了轉型發展規劃,加快向“綜合化經營、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型銀行和智慧型銀行”五個方面轉型,力爭到2020年,達到“資本充足、結構合理;管理規範、控制有效;功能完善、基礎紮實;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的轉型目標。
建設銀行戰略轉型方向和目標清晰——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型銀行、智慧型銀行方向轉型。王洪章也在推介活動上詳盡闡釋了五條整體轉型路徑。
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轉型。要在已具備綜合性經營基礎和業務牌照領先優勢的基礎上,抓緊推廣經營管理、行銷服務、運營核算綜合化,加快推進國際化和全球金融服務,優化信貸和非信貸、表內和表外、母銀行和子公司、境內和境外的結構,建成國際一流的現代綜合性銀行集團。
加快向多功能服務轉型。實現功能健全、響應及時、服務便捷,做到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樣産品、一站式服務,形成服務目錄清晰、服務組合多樣、服務特色定制、綜合功能完備、重點優勢突出的多功能經營體系。
加快向集約化發展轉型。建設銀行正不斷加強總行和分支機構集約化管理,探索部分業務公司化運作,深入推進前中後臺分離,到2020年實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條線集約化程度顯著增強,業務流程高效快捷,中後臺高度集約,經營管理效益最大化。
加快向創新型銀行轉型。建設銀行把創新貫穿于經營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商業模式創新,由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為轉型發展提供蓬勃動力。
加快向智慧銀行轉型。建設銀行緊扣現代生活數字化資訊化趨勢,依託新一代核心繫統,不斷提高經營管理和客戶服務的智慧化水準,增強大數據採集管理應用能力,加快智慧網點建設和推廣,搶佔電子銀行和移動金融制高點,打造最佳智慧銀行贏得未來。
這五個方面轉型,意味著建設銀行集團整體全面轉型,在國內同業中再次以先行者形象,走在轉型發展的前列。
放眼全球同業,中國銀行業依然盈利最高,但行業拐點也悄然來臨,經營壓力陡然提升,轉型迫在眉睫。王洪章説道:“從當年老行長提出的‘一心一意辦銀行’,到率先在大型國有銀行中海外上市,建設銀行多次華麗轉身,引領轉型,每一次改革無不經歷脫胎換骨的過程。關鍵在於適應大勢,下好先手棋。”
2.十年巨變再造4個建設銀行
王祖繼行長用“脫胎換骨”這個詞來形容建設銀行這十年的巨變。
2003年,中國啟動大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金融改革邁出重大步伐。作為國家選定的首批試點銀行,建設銀行響應國家號召,推動股份制改造的進程:賬務重組、股份改制、引進戰略投資者……
2005年10月,建設銀行成為四大國有銀行中首家在香港公開上市的商業銀行,不僅創造了當時全球IPO(首次公開招股)的最大規模紀錄,也創造了當時香港上市公司集資額的最高紀錄,得到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高度認可。
王祖繼介紹到,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的資産規模達到18.2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在十年時間裏,“再造了4個建行”。十年裏,建設銀行累計創利1.5萬億元,市值從2005年的680億美元增加到2300億美元,國際形象大大提升。
近日,倫敦洲際交易所宣佈,建設銀行獲得批准將參加倫敦黃金協會黃金價格的競價活動,10月30日起生效。建設銀行成為第二家直接參與競價活動的中方機構。同時,在2015年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1000家大銀行一級資本排名中,建設銀行位居第二位。
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建設銀行十年的不斷改革努力。建設銀行始終將客戶放在第一位,十年裏累計向投資者分紅4900多億元,每股股息由上市當年的不足0.1元,增加到2014年的0.3元。截至目前,全行共有公司客戶370多萬戶,個人客戶達5億戶。建設銀行也是政策性房改金融的第一大行,累計為9200萬職工提供了房改金融服務,圓了無數百姓的住房夢。作為大型銀行,建設銀行熱衷服務“小客戶”,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小微客戶已超過25萬戶,貸款餘額1.2萬億元,連續兩年新增同業第一。下一步,建設銀行將堅持零售化、批量化的服務模式,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援力度,不斷擴大小微企業服務的惠及面。
“哪有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這是建設銀行形象的鮮明寫照。在基本建設貸款方面,累計餘額已達2.7萬億元。十二五以來,建設銀行重點支援了國家鐵路、港口、機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在服務“一帶一路”、支援沿邊金改方面也是一馬當先。
建設銀行同時肩負起企業社會責任,先後實施了100多個項目,累計捐款7.8億元人民幣。僅在教育方面,建設銀行資助貧困地區高中生8.39萬人次、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2萬多人次。特別是在1996年,由建設銀行員工自願捐款,設立了“建行愛心基金”,累計捐建了45所“建行希望小學”,圓了無數寒門學子的求學夢。
“對於建設銀行而言,上市十週年是一個嶄新的起點。”王祖繼表示,建設銀行將按照“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銀行和智慧銀行”的轉型戰略,全面建設“國內最佳、國際一流”最具價值創造力的現代商業銀行集團。
3.“網際網路+”作引擎 打造金融生態新系統
在推介活動上,副行長楊文升提出了“打造建設銀行金融生態系統”的概念。他表示,建設銀行正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推進全行業務流程再造,未來的建設銀行,不僅是金融服務場所,更是一個滿足不同客戶全方位金融服務生態系統環境。
在高度資訊化的今天,移動網際網路使金融服務嵌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成為銀行産品服務轉型的關鍵。楊文升表示,要以打造“百類核心客群”為起點,建立金融生態系統“微迴圈”,構建全面覆蓋的金融生態網路。
在建設銀行金融生態系統中,銀行、客戶、第三方是三個生態主體,彼此通過資訊流、商流、資金流、物流進行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金融流通過程。而這一系統的核心是客戶,建設銀行將打造客戶、銀行、第三方之間“三位一體”的共存共榮、實時互動客戶金融生態系統。
目前,建設銀行網路金融已取得了標誌性成果,發展並完善了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在內的三大渠道,搭建起包括“善融商務”、“悅生活”、“惠生活”三大平臺,創新推出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理財、網際網路融資三大産品線,積極引進大數據、“金融雲”、智慧客服三大智慧技術,具備了金融生態的良好基礎。
以網際網路支付為例,支付寶交易建設銀行佔比22%,鐵路客運交易佔比四行第一。2015年春節的微信“紅包大戰”中,通過建設銀行線上支付發出的紅包同業第一。三大智慧技術中,建設銀行率先在中國金融行業實現“金融雲”,金融雲服務範圍覆蓋櫃檯、ATM、電子銀行等前臺渠道,為內部中後臺業務處理提供支援。此外,基於近1.5萬家物理網點和完善的網路渠道,建設銀行建立起O2O服務模式、縣域金融服務渠道延伸項目“裕農通”,在全國12個大城市布設智慧銀行網點。
楊文升認為,建設銀行有信心完成建設金融生態系統的目標,讓每一個客戶像享受陽光和空氣一樣體驗更好金融服務。他表示,上市是里程碑,十年是新起點。十年前,建設銀行率先在港掛牌上市創下多項紀錄;十年後,建設銀行在港率先發佈CCB2020發展戰略,向全球市場、投資者和客戶展示了一家擁有六十多年曆史的大型銀行開啟轉型發展之路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