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人民日報》:建設銀行:專業專注 服務民生

發佈時間:2015-11-03

 

2005年10月,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4家大型國有銀行中首家股改上市的銀行。作為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建設銀行上市以來一直貫徹執行國家戰略,支援民生領域發展,特別是“民本通達”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推出以來,建設銀行秉承專業專注的總體思路,持續為民生領域客戶提供優質的綜合金融服務,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打造了極具價值的服務品牌。10年來,建設銀行對教育、衛生行業的信貸支援穩居市場第一、資産品質最優。

  服務民生,優化推廣“民本通達”

  2009年,建設銀行將金融産品服務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連,推出了針對民生領域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民本通達”,總分支行成立任務型團隊,共同為重點客戶提供服務。據了解,“民本通達”是建設銀行服務於民生領域的核心品牌,是建設銀行針對教育、醫療、社保、環保、文化五大民生領域推出的全程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民本通達”不是一個單獨的産品,而是針對客戶實際需求量身訂制的一種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針對教育、衛生、文化、環保等民生領域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支援政策,建設銀行把握市場機遇,先後與清華大學、華西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國家物資儲備局、人民網、光明日報社、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行業排頭兵客戶實現全面戰略合作,尤其是2014年以來,建設銀行積極瞄準客戶資源豐富的區域,通過招投標方式開啟了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全面戰略合作並佔據較高市場份額。

  這一成績的取得,除了品牌理念契合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之外,也得益於建設銀行依據政策、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及時推陳出新。2013年建設銀行對品牌進行更新充實,在全行“民本通達”四年品牌推廣的基礎上,通過總結經驗、梳理問題、深化內涵、擴展領域、上下延伸、創新産品,基於“緊密與市場相吻合、與現實推進中客戶需求變化相吻合、與同業在主要行業領域競爭中相吻合、與通過品牌推廣從而帶動其他業務相吻合”的原則,優化調整“民本通達”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並下發全行。截至目前,“民本通達”優質賬戶成批拓展,信貸支援增加明顯,重點賬戶累計新增近1萬戶,民生領域貸款餘額近2700億元,在行業內的品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貼近客戶,客戶經理聯動履職

  建設銀行履行客戶經理職責,牽頭總分支行成立任務型團隊,在各自層次和許可權範圍內共同挖掘民生領域重點客戶需求並提供有針對性特色服務,實現了“政府肯定、社會關注、客戶歡迎、各方收益”的目標。

  2013年初,建設銀行與清華大學原協議即將到期,為了更好地了解並滿足客戶現存和未來潛在的金融需求,實現雙方關係的平穩過渡與進一步昇華,建設銀行多次組織團隊赴清華大學交流、座談,梳理總結了客戶的八大需求,並相應提出15項解決思路的初步方案,得到了客戶的積極回應,雙方順利完成戰略合作協議的續簽,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並向學校下屬各單位有效輻射。協和醫院提出了希望建設銀行能幫助解決“掛號排隊”中金融方面的難題,建設銀行立即成立了總分支行三級團隊,用最短的時間解決了醫院的掛號問題,實現了建行網銀、網站、北京地區140家網點自助查詢機的掛號功能,不僅提高了客戶滿意度,也方便了廣大就醫患者。

  此外,建設銀行不斷加強制度建設,牽頭分行共同行銷維護重要客戶,對民生領域22家總行牽頭行銷客戶和566家重點客戶的情況按照與建設銀行的業務合作關係、綜合貢獻度、合作潛力進行梳理,根據客戶及市場的變化,按照統一要求及時更新客戶名單,把客戶按照行業、區域等維度分配落實到每一位客戶經理,做好客戶服務與維護工作。

  專業專注,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

  十年來,針對民生領域,建設銀行及時跟進國家政策制度變化和風險管理要求,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

  2009年以來,建設銀行根據形勢,制訂民生領域八大行業信貸指引和信貸準入退出標準,並定期進行重檢和優化,為全行經營管理民生領域客戶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實行名單制管理,從制度建設、流程優化和審慎操作等多方面保障了貸款品質和結構,主動控制風險;有效落實客戶經理制,通過“三問三查三檢”工作標準全面提升機構類客戶服務成效並實現動態優化,提升了客戶滿意度;同業內率先開展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和風險限額測算工作,為全行地方政府性債務類相關業務提供決策支援,有效切入了與地方政府的全面合作;配合總行相關部門編寫信貸崗位培訓教材,制定行業信貸政策、限額管理實施方案、押品管理辦法、對公信貸退出管理辦法等相關規章制度,為全行服務民生領域客戶提供專業的研判方向;根據政策形勢制定教育、衛生、傳媒、旅遊、縣級公立醫院、職業教育綜合金融服務指引,指導分行做好重要區域、重要客戶的行銷維護工作。

  積極轉型,綜合服務創新先行。近年來,建設銀行的綜合金融服務,由傳統的條線聯動向搭建全牌照、綜合化的業務平臺轉變,從單一客戶行銷向鏈條式、上下游、全系統行銷轉變,從以負債和支付結算功能為主體向全方位綜合服務産品線轉變,實現了民生領域客戶與租賃、信託、基金、保險等多種工具相融合的合作方式,做好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客戶的針對性服務。

  勇於創新,注重“網際網路+”的平臺作用

  2010年以前,建設銀行服務民生領域客戶主要是以信貸業務為切入點;近幾年則主要以系統對接為主,開發銀醫通、銀校通,通過“網際網路+”模式優化綜合金融服務,構建新的競爭優勢。

  銀醫通、銀校通作為搭建銀行和醫院、學校客戶合作平臺的有效産品,不僅成為銀行行銷維護客戶的重要切入點和有力抓手,更有助於協助客戶實現管理規範化、資金安全化和服務便捷化等多重目標;積極佈局諸如APP的移動客戶端,實現線下線上優勢互補,根據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規模客戶的需求,搭配單一客戶APP、分行移動客戶端;依託建設銀行新一代對公網路,實現銀行系統與客戶(教育、衛生、文化、水利領域)財務管理系統的對接,客戶通過財務系統的線上操作,就可以實現實時的無紙化支付結算功能,並可定期定制客戶及財務資訊報表;有效應用大數據挖掘,對建設銀行改善自身業務、開展客戶評價、發掘商機、精準行銷提供有力支撐。

  截至2014年底,銀校通上線客戶達350家,其中包括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高校,累計為學生發放校園卡560萬張,為教師職工辦理儲蓄卡38萬張;銀醫通上線客戶達207家,其中包括協和醫院、華西醫院等全國知名醫院,累計為患者發放銀醫卡501萬張,為醫護人員辦理儲蓄卡28萬張。

  展望未來,建設銀行將秉持服務民生的良好願望,時刻充滿活力,不斷進取,為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建設銀行服務民生大事記(連結)

  ◆2006年,建設銀行發起“五大戰役”,佈局211高校、三甲醫院等民生領域優質客戶群體。

  ◆2007年以來,建設銀行先後與清華大學、協和醫院、華西醫院、讀者集團、光明日報社、人民網、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等一大批行業排頭兵客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2008年,建設銀行聯合教育部、財政部、銀監會推進高校債務重組,支援國家教育事業。

  ◆2009年,建設銀行在同業首家推出專注於民生領域的金融服務品牌——“民本通達”;創新推出教育、衛生、文化等八大行業綜合金融服務指引,並制定信貸準入退出標準。

  ◆2010年,建設銀行與南開大學等7所知名學府共同推進對外交換生項目,樹立海內外品牌形象。

  ◆2011年,建行與文化部聯合發文,共同搭建部行合作機制,齊心助力我國文化産業繁榮發展。

  ◆2012年,建設銀行在江蘇率先發行了全國首張具有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與光明日報社共同舉辦了“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社會反響強烈。

  ◆2013年,建設銀行按照“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戰略導向加快轉型,推出了教育、衛生、文化等5個民生行業的新版綜合金融服務指引;成功打造升級版的“民本通達”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2014年,建設銀行踐行客戶經理制,建立“三問三查三檢”的客戶服務工作標準;同業內率先開展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和風險限額測算工作。

◆2015年,建設銀行與國家旅遊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創新旅遊投融資機制、催生旅遊産品業態發展的新平臺;研究部署“網際網路+”服務學校、醫院客戶,優化服務模式、創新特色産品,積極應對同業及第三方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