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經濟參考報》:建設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的先行者

發佈時間:2015-11-10

近來,面對銀行利潤不斷下滑的境況,各家銀行都在積極推進轉型,而選擇與網際網路金融緊密結合也已成為業內公認的一條發展捷徑。

10月23日,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發佈“CCB2020”轉型發展戰略時,建設銀行副行長楊文升在談到網際網路金融時表示,“準確的表述應該叫‘網際網路+金融’或者‘網際網路+銀行’,這個概念實質是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技術對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流程進行再造。”

據悉,建設銀行已形成明晰的目標:即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型銀行、智慧型銀行方向轉型。

全面佈局 完善渠道建設

建設銀行在國內率先推出手機銀行業務,客戶數、交易量、交易額等指標持續多年位居同業前茅,客戶滿意度大行領先。截至2015年9月底,手機銀行客戶數達1.7億戶。

建設銀行也是第一批推出網上銀行服務的金融機構。目前個人網銀客戶數突破2億,位居同業前茅。為支援國內企業“走出去”戰略,建設銀行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海外企業網銀服務已覆蓋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多個國家。

建設銀行還是最早開通微信銀行服務的金融機構之一。截至2015年9月底,累計發展微信銀行客戶2600萬戶,穩居同業領先地位。

電話銀行客戶現已近2億戶,來電量達3.5億次。服務範圍擴展到我國港澳臺地區,可提供多語種服務,客戶問題處理線上解決率達到98%,客戶滿意度列同業前列。

國際網際網路網站日均頁面瀏覽量達6438萬,單日最高頁面瀏覽量1.24億,在ALEXA全球排名穩居國內同業領先。

短信金融客戶數達2.8億。在幫助客戶及時獲得賬戶變動等資訊基礎上,還提供多種服務。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發展,建設銀行網路服務渠道已經成為行內最主要的交易渠道、客戶服務渠道、標準化和低風險産品的銷售渠道。當今中國,每6個人就有1個在使用建設銀行的網銀,每7個人就有1個下載了建設銀行手機銀行客戶端,建設銀行每100筆交易中,就有95筆通過電子、自助渠道實現。離櫃賬務性交易量佔比達94.95%。

除網路服務渠道外,建設銀行還有近1.5萬家物理網點、分佈于全球5大洲的境外分支機構,這也是建設銀行服務客戶的突出優勢。建設銀行不斷完善線上線下協同的服務體系(020服務體系),實現物理網點和網路渠道互聯互通,不斷提升為客戶全流程、不間斷服務的能力,客戶目前可通過手機銀行預約新開戶、預約取款、預約前往網點排隊辦理業務。

三大平臺、三大産品線 三大智慧技術

除了全渠道的金融服務,建設銀行圍繞客戶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搭建起包括“善融商務”、“悅生活”、“惠生活”三大平臺,創新推出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理財、網際網路融資三大産品線,積極引進大數據、“金融雲”、智慧客服三大智慧技術,具備了金融生態的良好基礎。

三大平臺——在銀行同業率先推出“善融商務”電商平臺,商戶數近6萬戶,註冊會員1400萬個;在四大行中率先推出“悅生活”企業級生活服務平臺,已經覆蓋了300多個城市,每個城市有近50種繳費項目,今年已經實現交易量2億筆,交易額381.2億元,領先同業;“惠生活”是建行在移動端部署的機遇優惠資訊的企業級精準化行銷平臺,將整合加行各條線産品行銷資訊,在手機端集中展現。

三大産品線——創新推出網際網路支付,其中,支付寶[微網志]建行交易佔比22%,鐵路客運(12306)交易佔比四行領先。2015年春節的微信“紅包大戰”中,通過建行線上支付發出的紅包位居同業前茅;不斷優化網路投資理財客戶體驗,定制網路專享理財産品,目前,近八成的理財産品、七成以上的基金、幾乎全部賬戶貴金屬,都是通過網路渠道銷售的;作為國內網際網路融資的先行者,面向對公客戶的“善融e貸”自上市至2015年9月,累計投放1655.75億元小微企業貸款;在金融系統率先推出的“快貸”業務授信金額近70億元,累計發放64億元,使30萬個人客戶從中獲益。

三大智慧技術——已構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企業級數據模型,實現數據集中管控和治理,搭建起企業級的數據應用平臺,實現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與應用;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率先在生産環境實現“金融雲”的商業銀行,金融雲服務範圍覆蓋櫃檯、ATM、電子銀行等前臺渠道,為內部中後臺業務處理提供支援;在同業中率先同時在微信、短信及網路渠道推出智慧客服“小微”,目前智慧客服的業務量已經超過95533、400人工服務量總和,相當於6000個人工坐席的工作量。

此外,基於近1.5萬家物理網點和完善的網路渠道所建立起的O2O服務模式、縣域金融服務渠道延伸項目“裕農通”、在全國12個大城市布設的智慧銀行網點等,也是建行服務客戶的突出優勢。

“我們率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2個大城市布設了智慧銀行網點。智慧銀行裏的智慧機器人,代替傳統的大堂經理回答客戶的各種業務問題。機器人身邊的智慧預處理終端集業務分流、客戶識別、排隊叫號為一體,客戶只需刷一下身份證,就能把個人資訊傳輸到櫃員的作業系統,節省了手工填單的時間。客戶也可以在家裏或者路上拿起手機進行預填單,到網點後通過二維碼列印出叫號憑條和預處理單據。”建設銀行副行長楊文升這樣描述了其主推的智慧銀行。

用“網際網路+”打造建行金融生態系統

當多數銀行還在探索“網際網路+”戰略時,建設銀行的網際網路金融戰略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成果的背後是建設銀行已具備的良好優勢和能力。

從客戶優勢方面看,建設銀行擁有5億多個人客戶和370余萬公司客戶。從技術優勢上看,建設銀行新一代核心繫統,可以提供智慧便捷的渠道服務和金融産品。從渠道優勢上看,建設銀行遍佈全球的網點、分支機構以及網路服務渠道,有能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客戶提供貼身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從數據優勢上看,建設銀行擁有豐富的産品、交易、行為數據資訊,在新一代系統上線後,數據的廣度和深度正不斷延伸。從全牌照以及第三方合作資源優勢上看,建設銀行現已取得投行、基金、信託、保險、租賃、期貨、養老金等牌照,佔據同業領先的牌照優勢,將使客戶獲得綜合化的金融服務。從創新機制優勢上看,建設銀行持續優化産品創新內部“自生態系統”,培育了“鼓勵、開放、寬容、審慎”的創新企業文化。從風險管控優勢上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各類型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升,風險管理基礎進一步夯實,總體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

“我們在運用‘網際網路+’打造建設銀行金融生態方面,可以説已經以領先者的姿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楊文升表示,建設銀行金融生態系統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客戶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金融生態環境,實現隨客戶需求變化調整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充分利用全牌照以及第三方合作優勢,利用生態系統大數據為客戶和第三方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最終使國家經濟、實體經濟以及個人在這個生態環境中受益,讓客戶像享受陽光和空氣一樣體驗建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金融服務。

對於這一目標的實現,建設銀行管理層充滿信心。在10月23日香港舉行的“CCB2020”轉型發展戰略推介會上,楊文升表示,在已具備了技術、渠道、數據、全牌照和第三方合作資源、創新機制及風險管控等多方面優勢的基礎上,建設銀行一定能夠在新的發展歷程中繼續“領跑”於時代前列,通過建行生態系統建設,助推社會大生態建設,履行好一家大型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