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金融時報》:建設銀行 :發揮基礎設施領域業務優勢全力支援國家重大項目建設

發佈時間:2015-11-12

強大的客戶基礎及線下分銷能力令建設銀行在“網際網路+”的同業競爭中漸顯優勢。

“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以及網際網路的大數據和技術對傳統商業銀行進行再造,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建設銀行副行長楊文升日前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這正是建設銀行在做的事情——用‘網際網路+’打造金融生態系統。”

佈局“網際網路+”,並非一家銀行之事。最近一年,網際網路銀行、民營銀行等新生事物的出現,在給人們帶來金融消費新體驗的同時,也在改變著金融業態。而與同業相比,以“網際網路+”為手段,構建金融生態系統,推動整體轉型,則是建設銀行的最大特點。

生態系統“塑型”

楊文升説,我們的目標是著力打造客戶、銀行、第三方之間“三位一體”的共存共榮、實時互動客戶金融生態系統。具體地講,主要從客戶、産品和渠道三個維度入手。

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態系統呢?

在客戶維度方面,建設銀行將基於“兩維”細分客戶,橫軸精確捕捉客戶當期特徵,以打造“百類核心客群”為重點,細化客戶分類;縱軸持續跟蹤客戶生命週期,以客戶與建行建立關係為起點,陪伴客戶發展。逐步實現對每一客戶的全面深刻洞察和專屬服務方案的全週期覆蓋。

在産品維度上就是整合行內外資源,行內打造核心、拳頭産品,行外優選合作第三方,形成供應齊全、優勢突出、組合多元的産品目錄體系。

另外,在渠道維度上,建設銀行主要是基於定位強化協同,突出移動優先,通過創新提升智慧、智慧水準,改善客戶體驗,搭建定位清晰、優勢互補、無縫連接的全渠道體系。

同時,圍繞生態系統的打造,建設銀行還將持續推動多方面的轉型。

首先是聚焦客戶,加快向創新型發展模式轉型。楊文升解釋説,建設銀行將從經營産品、經營渠道向經營客戶、重視體驗轉變,堅持網際網路思維驅動,依靠産品創新、服務創新、渠道創新、機制創新,打造客戶口碑,改善客戶體驗,激發內生動力,壯大客戶基礎。

其次是整合資源,加快向綜合化服務模式轉型。在具體安排上,建設銀行將定位於生態系統整合者,以大資産、大負債、大交易支柱性業務和移動金融、消費金融、跨境金融戰略性業務為重點,連接多方主體,整合多方資源,應對跨界競爭,為客戶提供涵蓋所有金融和相關非金融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

還有,就是統籌兼顧,建設銀行表示將加快向“五全”經營模式轉型。

筆者了解到,這“五全”包括:抓全量客戶,拓展重點、新興客群,做好跨條線、跨境、跨界客戶推介和轉化;抓全流量資金,緊盯流向,抓好源頭和上下游,實現資金體內迴圈;抓全渠道協同,落實移動優先,推廣智慧元素,再造業務流程,加快迭代升級,實現多渠道一致性互動體驗;抓全方位、全球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需求,提升本外幣、境內外一體化經營能力。

最後,就是提升能力,加快向融智型盈利模式轉型。轉變以存貸利差為主的融資型盈利模式,增強資産管理能力。

成果已顯

需要認識到的是,打造金融生態系統,建設銀行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在實際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客戶細分方面,建設銀行已圍繞客戶“衣、食、住、行、玩、醫、金融”等七大類行為需求,整合行內、集團及第三方數據資源,建立了覆蓋全量客戶的畫像指標庫和企業級客戶統一視圖,支撐客戶資訊集團化共用、一致性採集、準確性維護、唯一性識別和全天候監測。

在創新産品方面,建設銀行積極發揮銀行集團優勢,發揮子公司在綜合化經營中的載體作用,打造成為建設銀行在非金融領域的專營機構和特色平臺。統籌聯動,形成境內外、本外幣一體化管理能力。

在渠道建設方面,建設銀行自股改上市以來,發展並完善了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短信金融、電話銀行、國際網際網路站等在內的網路服務體系,與智慧銀行網點共同形成面對客戶的金融服務渠道。

如建設銀行在國內第一家推出了手機銀行業務,客戶數、交易量、交易額等指標持續多年保持同業第一,客戶滿意度六行第一。截至2015年9月底,手機銀行客戶數達1.7億戶。

經過十幾年建設發展,建設銀行網路服務渠道已經成為行內最主要的交易渠道、客戶服務渠道、標準化和低風險産品的銷售渠道。

“除網路服務渠道之外,建設銀行還有近1.5萬家物理網點、分佈于全球5大洲的境外分支機構,這也是建設銀行服務客戶的突出優勢。”楊文升認為,建設銀行還要不斷完善線上線下協同的服務體系(020服務體系),實現物理網點和網路渠道互聯互通。

筆者從建設銀行了解到,目前該行已經率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2座國內大型城市布設了智慧銀行網點。智慧銀行裏的智慧機器人,代替傳統的大堂經理回答客戶的各種業務問題。機器人身邊的智慧預處理終端集業務分流、客戶識別、排隊叫號為一體,客戶只需刷一下身份證,就能把個人資訊傳輸到櫃員的作業系統,節省了手工填單的時間。客戶也可以在家裏或者路上拿起手機進行預填單,到網點後通過二維碼列印出叫號憑條和預處理單據。

當各家銀行紛紛推出各自的網貸産品時,建設銀行已是國內網際網路信貸業務的先行者。如對公客戶方面,創新推出“善融e貸”、“快速貸款”等網路貸款産品,提供從貸款申請到支用的一站式服務。個人客戶方面,“快貸”業務得到市場和客戶的良好反響。目前,授信金額近73.07億元,累計發放66.53億元,31.08萬客戶從中獲益。

為提升客戶投資收益和安全性,滿足客戶資産分散化配置需求,建設銀行計劃利用開放式線上平臺媒介建設符合監管原則導向的P2P平臺,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推出全新網上貸款産品。

蓄勢待發

建設金融生態系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建設銀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是為實體經濟做更好的服務。通過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最終使實體經濟發展受益,這是建設銀行作為大型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也是為股東創造長久收益的必然選擇。

其次是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即能根據客戶生命週期滿足客戶不同時期的金融需求,實現最好的客戶體驗,在此基礎上努力讓客戶享受的金融服務成本降到最低。

第三是要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技術來改造傳統的銀行。構建與全渠道産品和服務高度融合的全方位金融生態系統。

楊文升認為,總之,建設金融生態系統,最終目的是讓國家經濟、實體經濟以及個人在這個生態環境中都能有所受益,這也是國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楊文升向筆者描繪出這樣一幅生動畫面:在這個系統中,客戶可以像呼吸新鮮空氣一樣享受到建設銀行的金融生態服務。建設銀行可以根據個人客戶的衣食住行、娛遊學購、生命週期、成長積累傳承,以及公司客戶的創業、生産、上市、並購、投資、貿易等不同層面、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整合建設銀行集團、第三方各類産品和服務資源,制定並提供滿足客戶金融需求和相關非金融需求的服務,形成全景式、多樣化、開放式、自演進、智慧型的生態系統。

在談及這一目標能否最終實現時,楊文升回答,我們對此有充足的信心,因為建設銀行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優勢和能力。

情況也正是如此。從客戶優勢方面看,建設銀行擁有5億多個人客戶和370余萬公司客戶。從技術優勢上,建設銀行新一代核心繫統,可以提供智慧便捷的渠道服務和金融産品。從渠道優勢上,建設銀行遍佈全球的網點、分支機構以及網路服務渠道,有能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客戶提供貼身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從數據優勢上,建設銀行擁有豐富的産品、交易、行為數據資訊,在新一代系統上線後,數據的廣度和深度正不斷延伸。

特別從全牌照以及第三方合作資源優勢上,建設銀行現已取得投行、基金、信託、保險、租賃、期貨、養老金等牌照,佔據同業領先的牌照優勢,將使客戶獲得綜合化的金融服務。

在談及創新機制上的優勢時,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持續優化産品創新內部“自生態系統”;培育“鼓勵、開放、寬容、審慎”的創新企業文化。從風險管控優勢上,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各類型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升,風險管理基礎進一步夯實,總體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

楊文升説,正因為如此,建設銀行在運用“網際網路+”打造金融生態方面,可以説已經以領先者的姿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我們將繼續“領跑”于同業,從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三個方面入手,全面打造建設銀行金融生態系統,助推社會大生態建設,履行好一家大型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