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金融時報》:扶持小微企業:銀行業從被動調整到主動選擇

發佈時間:2015-11-17

無論是“十三五”規劃建議,還是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無不透露出中國經濟增長轉型需要金融資源更多向小微企業傾斜。

事實上,從傳統銀行服務小微的專業機構到網際網路金融以及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均在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探尋路徑。

“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不僅是響應中央號召、履行社會責任,更關係到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相關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現實情況是,大企業“金融脫媒”帶來融資格局的變化,同時,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倒逼銀行必須將服務目光下移,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這也促使銀行出臺更多實質性舉措支援小微企業。如建行便明確,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從適應市場環境下的被動調整,逐漸成為該行開拓長期可持續發展空間的主動選擇。

意願:從“被動”到“主動”

為什麼一些小微企業始終在抱怨,從銀行獲取貸款的可能性不大?記者了解到,小微企業融資難,最大難點在於小微企業財務狀況不透明,影響銀行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判斷。“不敢放”、“不願放”就成為銀行的必然選擇。

為進一步打消銀行的顧慮,在11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研究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從另一方面來看,銀行也在努力通過改變評價標準、利用科技手段、創新貸款方式等諸多舉措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最明顯的表現是,近兩年,銀行利用大數據技術“主動”服務小微企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如記者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採訪時就發現,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搭建産品資訊服務平臺、建立企業信用數據庫等,借力大數據服務小微企業,是當地銀行業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共識。

建行相關負責人也證實,該行正著力推進小微企業服務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和挖掘存量客戶的結算、POS流水等交易數據,篩選優質客戶進行主動授信。

如2014年,建行為納稅信用記錄良好的優質小微企業設計專屬的“稅易貸”融資産品,根據企業的納稅記錄,為需要貸款的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將企業良好的納稅信用打造成融資的“金鑰匙”。

由建行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年多來,“稅易貸”客戶數已接近4000戶,貸款餘額超過30億元。就在今年9月,建行又與國家稅務總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通過系統互聯和資訊共用,實現“徵信互認、徵信互動、徵信互換、渠道共用”,將雙方的合作再度推向深入。

成本:從“高”到“低”

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窄直接限制著企業擴大再生産,進而影響實體經濟的良性迴圈。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多次強調,商業銀行不得對小微企業貸款收取貸款承諾費、資金管理費、財務顧問費等。

如今落實情況如何?以建行為例,從去年開始,該行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加了16項免費項目。建行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在大型銀行中,建行為小微企業提供的免費服務項目數量最多,每年為小微企業讓利合計約30億元。

同時,據記者最新了解到的情況,隨著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內部流程的精簡壓縮,建行對小微企業服務讓利再升級。今年已再次主動擴大小微企業服務收費減免範圍,進一步對小微企業免收10項服務費用,7項服務收費實行打折優惠。

除減費讓利外,無縫續貸也成為銀行有效減輕企業融資負擔的有力抓手。

就在去年,銀監會下發《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準的通知》,其中明確,准許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開展續貸業務,使其貸款資金連續使用;銀行貸款分類管理上要科學合理;強調做好續貸和風險防控,嚴格續貸開辦條件。如今這一政策執行情況如何?

建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建行存量小微企業信貸客戶中,已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客戶實現無縫續貸,減少了企業尋求搭橋貸款、借新還舊的資金壓力。

同時,為降低續貸風險,建行通過以大數據分析代替經驗判斷,以智慧化操作代替手工作業,依託評分卡建立起小微企業續貸業務模式。

對此,上述負責人解釋説,在擬申請貸款品種和風險緩釋措施不變、授信額度和期限不增加的情況下,運用行為評分卡客觀評價企業履約能力,對於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到期後可繼續使用授信額度。

支援力量:從“一”到“眾”

實踐證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不僅要依靠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援,更需要各方支援,不斷改善市場環境、促進充分競爭、加強政策保障以及增強輿論導向,為小微企業創造更為寬鬆的發展環境,為其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目前多個地方省市政府與銀行合作共同篩選企業,並根據財政資金和企業擔保金的放大比例向企業提供全額貸款。

相關業內人士評價説,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財政投入鋪底資金,銀行按一定比例配套投放小微企業貸款。通過政、銀、企合作,建立資訊共用機制和監督機制。這一舉措能在不同程度上增進企業的誠信意識,同時也可促進當地融資環境和信用環境的改善。

眼下這一模式已得到銀行大力推廣。如建行的“助保貸”産品。記者從該行了解到,一些無法提供足額抵質押品被銀行拒之門外的小微企業,只需提供2%的助保金及部分抵質押物即可獲得來自建行的全額貸款。

一些專家也表示,政府通過參與客戶篩選,科學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定向”扶持符合政策導向的小微企業,更有效地促進了區域産業結構調整。

數據顯示,2015年9月末,“助保貸”貸款餘額超過300億元,貸款戶數近8000戶。

除政銀合作外,銀擔合作也被大力推廣。此前國務院曾下發關於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的通知。對此,一些銀行也看到了新的商機——積極與小微企業融資性擔保機構合作,並通過比例再擔保融資等方式,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提升銀擔合作水準。

如建行與信達、安誠、華安等財産保險公司建立了市場化的合作機制,創新“保貸通”業務。由建行向投保“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的小微企業辦理信貸業務,並探索創新擔保公司信用保險類金融産品,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