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政策紅利下銀行如何佈局養老金産業
“首家‘銀行係’養老金公司設立後,‘擴圍’將不會太遠。”一些業內人士判斷。日前,某銀行機構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對於設立養老金管理公司很感興趣,目前正在了解相關流程。
在國家大力推動養老保障體系頂層設計、積極扶持養老産業發展的政策紅利背景下,銀行積極介入養老金産業已成必然趨勢。據記者掌握的情況,除建行外,工行、農行、中行等三大行近兩年均加大了養老金産品的推出數量和創新力度。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種種跡象表明,一些銀行正在積極佈局養老金産業,以便為獲得更多市場資源增添砝碼。”建行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養老金管理公司的設立,使得建行獲得覆蓋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一、二、三支柱的業務範圍,具有較大先發優勢與政策優勢。
服務升級:從“單一”走向“綜合”
“企業年金是銀行養老金業務的主要方面,也是各家銀行都在爭取的重要領域。”某大型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對銀行而言,企業年金具有收入穩定、逐年增加、風險較小、發展空間廣闊、能促進其他業務發展等諸多特點。”
早在2005年8月,包括建行、中行在內的7家銀行便率先取得了企業年金託管人或賬戶管理人資質。而近兩年的業務實踐表明,銀行特別是國有大行憑藉營業網點多、客戶資源多、託管及賬戶管理人才多、理財經驗豐富等方面的優勢,在發展企業年金業務方面優勢較為突出。
伴隨著市場需求的多元化,一些銀行的養老金服務範圍也已從單一的企業年金拓展到職業年金、企事業單位綜合養老保障基金、各類員工福利計劃、養老金理財等諸多領域。服務對象更是從企業客戶拓展到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社會法人團體及個人客戶。
建行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建行的養老金業務已經由單一的企業年金業務向多元化養老金融綜合服務轉型。目前,客戶遍佈鐵路、金融、煙草、能源、化工、鋼鐵等多個行業,為25000余家中央、地方大型企業提供包含企業年金和員工福利計劃管理在內的綜合性養老金融服務。
具體來説,建行的綜合性養老金服務表現在,通過金融産品、銷售渠道、運營系統、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創新,為客戶提供所有養老金融綜合解決方案。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還將加大産品創新力度,不斷豐富以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為主題的養老保障産品線,為廣大客戶提供各類養老保障細分市場的全面解決方案。
業務轉型:探索管理新模式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銀行在開展養老金業務時也有所側重。如某大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積極拓展中央及地方大型企業和事業單位客戶,為其提供完備的企業年金及類年金綜合服務方案;另一方面,按區域劃分責任區,強化為中小企業提供人才激勵服務的作用。
而養老金管理模式的創新更是引人關注。2014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建行作為發起人,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作為戰略投資者,共同籌設我國第一家專門從事養老金管理業務的養老金管理公司。
建行相關負責人説,該養老金管理公司將致力於構建養老金受託管理、投資管理、賬戶管理與諮詢服務四位一體的養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是探索我國養老金管理模式的重大創新與轉型。
管理模式的創新更有助於養老金業務的持續轉型。據記者了解,目前,建行已經形成了包括養老金諮詢、企業年金受託、賬戶管理、託管、企業年金集合計劃、養老保障與福利計劃、養老金銀行理財、養老金卡等五大類20余項具體産品的養老金融産品與服務體系。從服務內容來看,包括受託管理、賬戶管理、基金託管、管理顧問、投資理財顧問等,涵蓋了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各個方面,基本能夠滿足各類養老金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養老金管理公司成立後,業務將發生怎樣的變化?上述負責人表示,養老金業務將跨越銀行、信託、基金、證券、保險業。公司通過對現有産品和服務的有效整合,將成為養老金産品的“整合商”。
深挖潛在機遇
有專家認為,2014年以來,年金個人稅收遞延、城鎮化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企事業單位補充醫療、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建立員工持股計劃、建立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計劃等重大政策的出臺,都給銀行養老金業務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這也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的養老問題日漸凸顯,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作用日益重要,相應資金管理的需求愈發強烈。不過他們也提到,雖然很多銀行都開辦了養老金業務,但在産品方面仍存在高度同質化。
如今這一情況正在得到改變。部分銀行正通過養老金産品的創新來拓展市場。
如記者從建行了解到,建行在近兩年中,集中研發並推出了養頤無憂、養頤安康、養頤樂家、養頤普惠等13款創新産品。該行相關負責人説,這些産品基本實現了對新興市場領域和客戶需求的有效覆蓋。
“養老金産業的發展將帶動銀行的其他業務,銀行應看到這些潛在機遇。”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養老金業務與建設銀行其他業務相互補充,都共同致力於服務實體經濟。”建行相關負責人也承認:“在業務發展過程中,企業不僅僅有員工福利需求,也有其他諸如中長期貸款、債券發行、理財認購等需求,為此,建行積極推動相關部門共同聯動,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聯動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共同研究金融需求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