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騰訊網:建設銀行:十年風雨兼程 助力小微發展

發佈時間:2015-12-07

自股改上市以來,中國建設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將支援小微企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實現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加大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力度,逐步建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日益成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得到黨政機關、主管部門和企業的首肯和歡迎,近年來獲多項榮譽。2011年,李克強總理批示建行服務小微企業“很有成效”。2012年,榮獲中央電視臺“全國服務小微企業最佳創新成就獎”。2013年,榮獲銀監會“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表現突出的銀行”,榮獲中國中小企業協會2013年度唯一“最佳中小企業服務銀行”,2015年,榮獲銀監會“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成為大型商業銀行中唯一獲獎單位。

“大象”開始“小舞步”

曾經,銀行普遍認為,小微企業經營風險大,缺乏有效抵押品,而且單戶金額小,人手佔用多,費力不賺錢。對以大企業、大項目見長的建設銀行來説,過去許多分支機構也熱衷於“抓大戶”、“做大買賣”,忽略了“小生意”。但自2005年以來,這一認識逐步得到根本扭轉。這既得益於中央、國家和監管部門的政策推動,更得益於建行對這項業務的認知。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不僅是響應中央號召、履行社會責任,更關係到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大企業“金融脫媒”帶來融資格局的變化,同時,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倒逼銀行必須將服務目光下移,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加之近年來,國內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蓬勃發展,融資需求十分旺盛,蘊育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從適應市場環境下的被動調整,支援小微企業發展逐漸成為建行開拓長期可持續發展空間的主動選擇。

今天的建行,不僅為大企業“錦上添花”,更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大象開始小舞步,也拉開了自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綜合化經營的新篇章。截至2015年9月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1萬億元,授信客戶24萬戶,併為461萬戶小微企業提供結算、理財等金融服務。近三年小微企業貸款新增連續實現“兩個不低於”,累計為61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3.5萬億元,間接提供逾2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充分就業,服務民生做出了積極貢獻。

砥礪前行,譜寫小微樂章

2005年,建設銀行小企業業務發展起步,“成長之路”、“速貸通”品牌相繼創立,邁出了大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第一步。2008年,建行制定新的發展戰略綱要,明確將小企業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風險增加、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利率匯率改革提速、多項監管新政出臺,銀行業經營環境十分嚴峻和空前複雜的情況,建設銀行再度提升小微金融發展戰略,將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納入全行轉型發展規劃,作為全行加快轉型發展的戰略重點。

十年來,建行黨委和管理層成員,包括部分董事監事多次赴基層調研,與小微企業深入交流,了解客戶需求,不斷清晰小微企業服務的發展思路和定位,即按照普惠金融理念,堅持零售化、批量化服務模式,以小額化、標準化、綜合化、集約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為導向,不斷提高小微企業惠及面。並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特點,從體制機制、産品創新、制度流程、資訊技術等方面,破除大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發展障礙,有效強化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逐步建立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

在組織架構方面,2009年,建行總行在四大行中率先成立小企業一級部,目前,全行37家一級分行中有34家分行成立小企業業務專門管理部門,並在二級分支行設立288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和百強縣。在體制機制方面,針對小微企業特點,持續優化業務流程,創新産品服務,搭建全流程小微企業資訊技術系統,建設專業的人才隊伍。在服務模式方面,同業首創信貸工廠模式,在大銀行中率先試行評分卡方式,建立了“一圈一鏈一平臺”的集群服務模式。在資源保障方面,始終堅持配置單獨的信貸資源、人力與財務資源、對小微企業單獨客戶認定與信貸評審、單獨會計核算等。

普惠民生,破解“融資難”

小微企業融資難,最難在於小微企業財務狀況不透明,影響銀行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判斷。建行從解決企業缺資訊、缺信用的根源出發,致力於緩解銀企資訊不對稱,努力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不斷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

大銀行中率先試行評分卡評價方式。2011年,在保持傳統評級授信模式的基礎上,為改變小微企業因財務報表不規範導致貸款受阻的局面,建行進一步細分客戶群體,下沉客戶定位,針對小額貸款客戶開發了小微企業零售評分卡工具,著重考察企業履約能力、業主個人信用和資産狀況,以打分方式進行量化判斷。諸多小微企業憑藉穩定的現金流、企業主足值的個人資産和良好的信用記錄,獲得了建行的信貸支援,建行服務小微企業的覆蓋面進一步拓寬。基於評分卡設計的“信用貸”、“善融貸”等産品一經推出,即獲得市場和客戶的高度評價,服務客戶近萬戶。

利用大數據技術主動授信。建設銀行著力推進小微企業服務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和挖掘存量客戶的結算、POS流水等交易數據,篩選優質客戶進行主動授信,並提供最高500萬元的可迴圈額度信用貸款。2014年,建設銀行為納稅信用記錄良好的優質小微企業設計專屬的“稅易貸”融資産品,根據企業的納稅記錄,為需要貸款的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將企業良好的納稅信用,打造成融資“金鑰匙”。一年多來,“稅易貸”客戶數已接近4000戶,貸款餘額超過30億元,2015年9月,建設銀行與國家稅務總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通過系統互聯和資訊共用,實現“徵信互認、徵信互動、徵信互換、渠道共用”,將雙方的合作再度推向深入。

適應客戶特點創新抵質押方式。面臨經濟發展新常態,建設銀行深挖區域經濟特色,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洪流中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針對多數高新科技企業“輕資産”,缺乏有效抵押品的特點,北京市中關村分行先後推出科技企業信用貸、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非上市股份質押貸款、比例責任擔保貸款等多項特色金融産品,並聯合北京市科委、擔保公司、投資公司等,研發“投貸一體化”模式,為科技型企業融資提供股權債權相結合的服務。廈門市分行與市智慧財産權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電腦軟體著作權質押等方式,為科技小微企業提供綠色信貸産品;黑龍江省分行以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以農業訂單回款為主要還款來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或涉農小微企業辦理“助農貸”貸款,已投放貸款近1億元。山西省分行響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導向,支援當地技術改造和産業升級的小微企業,研發“産業升級貸”,由政府或供應商提供5%的保證金,借款人提供一定風險緩釋措施後即可獲得不超過30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廣西省分行充分發揮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企業無須拿出房産土地等押品,以林權抵押,既可以盤活林業資産,又降低對擔保公司的依賴,減輕小微企業融資負擔,社會效益明顯。

拓寬渠道提供便捷服務。2012年,建行提出了網點“綜合性功能、綜合櫃員制、綜合行銷隊伍”的轉型方向,使小微企業在網點申請貸款成為可能。依託12000多個綜合性網點,建行得以將小微金融服務觸角延伸到四面八方,更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真正成為小微企業的“身邊人、貼心人”,陪伴小微企業共同成長。同年,建行推出“24小時不打烊”的網銀迴圈貸業務,打破了銀行服務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隨後,建行先後開通了企業網銀、善融商務、國際網際網路站小微企業貸款線上申請渠道,實現線上線下交互融合,客戶可以足不出戶,貸款申請、支用、還款線上操作,信貸資金隨借隨還、迴圈支用,滿足了小微企業短、頻、快的資金需求,同時最大限度節約客戶利息成本。目前,網銀迴圈貸客戶已突破9000戶,授信金額超過130億元。2013年,建行探索試行電話行銷小微企業客戶,進行主動外呼與持續服務,眾多小微企業在頗感“意外”的同時,對建行服務的認可度大幅提升。

傾情相助,化解“融資貴”

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窄一直為社會各界關注,直接限制著企業擴大再生産,進而影響實體經濟的良性迴圈。建設銀行通過改進運營管理機制,增強系統功能支撐,降低服務運營成本,科學統籌定價策略,合理減少服務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融資負擔,既讓銀行“放心貸”,又讓企業“貸得起”,與小微企業“共舞”。

同業首創“信貸工廠”模式。2007年,建行第一家“信貸工廠”小企業經營中心在鎮江試點運作。“信貸工廠”強調標準化操作,著力打造“流程銀行”,實行産品銷售和後臺作業相分離,採用審批人派駐,評級、授信、支用同時申報的“三位一體”運作模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自“信貸工廠”模式運作以來,建行不斷推進小企業經營中心標準化建設,在全行推行統一的業務操作規範,實行中後臺信貸操作環節的集中處理。通過流程之間的緊密銜接,“信貸工廠”極大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為客戶節省寶貴時間,客戶從申請到貸款發放的平均時間比原來縮短8-10天。同時因為關鍵崗位分離,明顯提高了風險控制能力,有效滿足了客戶金融服務和銀行風險控制的雙重需要。目前建行約有90%的小微企業業務由“信貸工廠”加工完成,“信貸工廠”已成為建行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核心載體,有效提升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無縫續貸有效減輕企業再融資負擔。建設銀行以大數據分析代替經驗判斷,以智慧化操作代替手工作業,依託評分卡建立起小微企業續貸業務模式。在擬申請貸款品種和風險緩釋措施不變、授信額度和期限不增加的情況下,運用行為評分卡客觀評價企業履約能力,對於符合條件的,貸款到期後可繼續使用授信額度。今年以來,建設銀行存量小微企業信貸客戶中,已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客戶通過評分卡實現無縫續貸,減少了企業尋求搭橋貸款、借新還舊的資金壓力。

全流程系統支援大幅降低服務運營成本。為更好地支撐業務操作,實現更廣的服務覆蓋,近年來,建設銀行積極搭建科技支撐體系,覆蓋數據挖掘、客戶行銷、業務辦理、風險管控,實行全方位的系統化操作和風險監測。特別是依託早期預警工具,建立起分級貸後管理機制,將系統非現場監測與客戶經理實地走訪檢查相結合,對預警信號進行實時監測和分類處置,使建設銀行小微金融的風險防控體系從事後處置向前端預警延伸,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主動減免服務收費讓利小微企業。建設銀行在嚴格執行銀監會減費讓利政策基礎上,去年以來,對小微企業增加16項免費項目,在大型國有銀行中免費服務項目數量最多,每年為小微企業讓利合計約30億元。隨著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內部流程的精簡壓縮,建設銀行對小微企業服務讓利再升級,2015年,再次主動擴大小微企業服務收費減免範圍,進一步對小微企業免收10項服務收費,7項服務收費實行打折優惠,真真切切地踐行普惠金融,實實在在地服務小微企業,推動實現銀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迴圈。

發揮集團綜合化優勢為企業提供全面金融解決方案,降低融資成本。為進一步優化服務,建行將客戶服務的重點由單純的信貸業務向綜合化金融服務延伸,利用發達的結算網路、成熟的現金管理系統和便捷的電子銀行,以投行、基金、信託、租賃、保險等多家子公司為依託,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理財、諮詢等綜合服務。在此基礎上,建設銀行根據客戶使用産品的數量和金額,實行優惠定價,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負擔,不斷密切銀企合作關係。

多方合作,助力小微成長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不僅要依靠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援,更需要各方支援,不斷改善市場環境、促進充分競爭、加強政策保障、增強輿論導向,為小微企業創造更為寬鬆的發展環境,為其發展壯大“保駕護航”。多年來,建設銀行上下聯動、內外求索,多方合作探求小微企業融資路徑,逐步走出一條卓有成效的聯動發展之路。

建立“一圈一鏈一平臺”的集群服務模式。小微企業數量龐大,分佈廣泛,銀行傳統的“散單經營”成本高、效率低、覆蓋面小。建設銀行在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深入挖潛,廣泛動員,與當地政府、行業協會、園區市場管理方、産業鏈核心企業聯動,實現“網式行銷”、“鏈式行銷”,在批量化拓展服務客戶的同時,又可有效避免散單方式帶來的高成本和高風險。以供應鏈金融為例,建設銀行抓住核心企業,以真實交易數據為基礎,批量獲取上下游小微企業的採購和銷售資訊,將網際網路的開放模式與供應鏈的資訊流、資金流、商流、物流、單據流有機整合,打造“支付+投資+融資”一站式解決方案。

創新銀政服務模式,多方共贏助力小微。建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的拳頭産品“助保貸”業務,自2009年推出以來,市場反響強烈,社會效益顯著。“助保貸”由建行與政府合作共同篩選企業,並根據財政資金和企業擔保金的放大比例向企業提供全額貸款,小微企業融資門檻降低,貸款可獲得性大大提高。過去,很多小微企業,特別是輕資産、處於成長期的小微企業,往往因無法提供足額抵質押品被銀行拒之門外,而申請“助保貸”的企業,只需提供2%的助保金及部分抵質押即可獲得全額貸款。同時,政府通過參與客戶篩選,科學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定向”扶持符合政策導向的小微企業,更有效地促進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財政投入鋪底資金,銀行按一定比例配套投放小微企業貸款。通過政、銀、企合作,建立資訊共用機制和監督機制,在不同程度上增進企業的誠信意識,極大促進了當地融資環境和信用環境的改善。2015年9月末,“助保貸”貸款餘額超過300億元,貸款戶數近8000戶。馬凱副總理在《創新“助保貸”業務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的報告上批示:“建行主動創新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並取得初步成效,應予肯定。各商業銀行都應發揚這種主動創新、務求實效的精神,結合本行實際,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為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服務實體經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探索風險共擔的外部合作機制。建設銀行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的有關精神,下發專門意見,指導分行與小微企業融資性擔保機構合作,並通過比例再擔保融資等方式,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提升銀擔合作水準。與信達、安誠、華安等財産保險公司建立市場化的合作機制,創新“保貸通”業務,由建設銀行向投保“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的小微企業辦理信貸業務,積極探索創新擔保公司信用保險類金融産品,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十年風雨磨礪,鑄就建設銀行服務國家經濟大局的金融砥柱,十年市場變革,未改建設銀行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願景初衷。多年來,建行牢固樹立和踐行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與實體經濟共榮共損的理念,將服務小微企業作為長期戰略任務,矢志不渝地加以推動。未來,建行將繼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厚貸小微,普惠民生,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