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經濟日報》:金融支援實體經濟難在哪

發佈時間:2015-12-24

金融與實體經濟密切聯繫、互促共生。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融資難、融資貴現象還普遍存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也有待提升。

資金分佈不合理,金融服務不足問題突出

記者: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但資金分佈不合理問題仍然存在,與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要求不相適應,不少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難點和問題的癥結在哪?

康義:大型企業經營業績穩定、財務制度規範、抵禦風險能力較強,因此融資渠道廣泛,除銀行貸款外,還可從債券市場和資本市場獲取成本較低的資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多體現在小微企業身上。

銀行往往面臨提升資産品質和支援實體經濟兩難選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小企業逃廢債頻發、風險較高,加大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對資産品質控制形成極大壓力。小微企業、“三農”企業因信用資訊不全、財務報表不規範、經營資訊不透明等因素,難以達到銀行授信和貸款的準入門檻。

此外,大型銀行缺乏從事小微貸款的專業能力。小微領域風險明顯高於銀行既有的風險偏好,銀行相應的制度流程、人員機構和風險管控的體系都難以適應小微企業貸款需求短、頻、急的特點。

創新服務方式,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記者:通過推動金融業的改革開放,掃除體制機制障礙,破解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難題,已經成為各界的共識。如何更好地圍繞重點領域,配合“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康義:要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現象,破解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難題,應該多管齊下。首先,要強化市場監管,加強社會信用環境和徵信體系建設。規範小微企業資訊披露,搭建小微企業綜合資訊共用平臺,整合發佈註冊登記、生産經營、納稅繳費、節能環保等資訊。其次,要健全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加強小微企業增信服務。提升政府對小微企業的增信作用,創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第三,要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比如,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中小型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在小微、“三農”領域的核心促進作用;探索推進與中小企業風險偏好相匹配的新型融資模式,如産業基金、私募基金、網際網路金融等融資模式。最後,逐步改變影子銀行剛性兌付狀況。

近年來,建設銀行以“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戰略轉型,積極發揮金融集團綜合優勢,有效整合母子公司、對公對私、境內境外、線上線下等産品,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思維和技術打造全新的網路金融服務平臺,拓寬融資渠道。同時,立足於“在新常態下大力服務實體經濟,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負擔”的大局,多措並舉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以創新的服務和産品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緊跟國家大戰略和重點項目實施進度,全力支援新建及在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融資需求。

保持穩健運作,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記者:如何在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同時,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康義:在當前經濟增速下行、産業結構調整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的形勢下,如何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十分重要。建設銀行通過信貸政策積極引導信貸投放,用好增量、調整存量,將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有效需求對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增強金融服務能力,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

這方面,我們的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加大符合政策導向行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對高風險行業壓縮退出。二是優化客戶結構,確定重點投放領域,主動實施信貸退出。加大對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建設和特色優勢産業的信貸支援力度。三是嚴格執行國家調控政策和監管要求,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四是對具有可持續經營能力、未來具備一定發展潛力的存量客戶,根據需求主動調整融資方案,加大扶持力度。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做法對幫扶企業保持持續經營能力的作用極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