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人民日報海外版》:自貿區商機多 大銀行動作快 僑鄉“領跑”金融供給側改革

發佈時間:2016-01-28

對於銀行而言,如果一邊是一位1000萬級的大客戶,另一邊是1000個1萬元量級的小客戶,那麼儘管兩邊為銀行帶來的業務量相同,但傳統銀行顯然更青睞前者。在經濟轉型與網際網路金融崛起的影響下,當“鋼鐵大王”、“化工大亨”等傳統大客戶風光不再,如何拋棄思維慣性,主動擁抱新經濟、拓展新業務便成為大型商業銀行必須作答的考題。近日,記者在福州、莆田等著名僑鄉進行採訪時發現,由於及時進行了“金融供給側改革”,當地一些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各項業務反而出現逆勢上揚。

一人頂一個網點

在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中,遍佈于大街小巷的網點既是吸收居民存款的觸角,又是為儲戶各項金融需求提供便利服務的場所。不過,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點卻似乎不那麼方便了。

家住福州郊區的陳女士是一位典型的僑眷,常年在國外生活的子女定期會給她寄回一筆生活費。接收子女孝心本是好事,但令陳女士頭疼的是,通過網點辦理外匯解付入賬卻很“折騰”,通常算上排隊、業務受理以及往返路程,每次辦理業務至少都要耗費兩個小時以上,因此每一筆的國際速匯對她來説都可謂“來之不易”。

不過,中國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在全國首創的“線上金融”服務模式,很快就解決了陳女士的問題。記者在銀行後臺看到,業務員每人操作三台電腦,一台是業務處理系統、一台連接監管部門、一台用於和客戶視頻連線,而客戶則只需首次在櫃檯簽約一份外匯解付協議,日後便可在家中撥打電話輕鬆辦理業務,全程不到3分鐘,而且還能享受到特色方言服務。

“現在,我們的線上金融可為客戶提供開卡、簽約、轉賬、繳費、結售匯、大額取現預約等30多項金融服務。這樣一來,普通儲戶在銀行辦理業務多了一條方便快捷又安全的渠道,不再受制于網點的數量和位置,銀行的運營效率也大幅提升。現在,一個線上金融業務員的業務量已經相當於一個傳統網點。”中國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長丁保平對本報記者表示。

發掘新增長點

福建地處我國東海與南海之間的交通要衝,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僑華人超過1000萬人,80%的台灣同胞祖籍亦為福建。因此,如果説服務好僑眷儲戶是當地銀行穩定存款的“壓艙石”,那麼如何利用當地資源及政策優勢精準放貸就無疑是發掘業務增長點的“催化劑”。

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包括福州片區、廈門和平潭片區在內的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這讓多年專注台灣市場的平潭萬隆水産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木斌看到了千載難逢的商機。

“可否借鑒台灣的經驗,在平潭島打造一個既能吃又能買,還能觀光的魚市呢?”陳木斌告訴記者,為了做到有的放矢,他經常跑到台灣考察魚市,但隨著新業務的鋪開,企業經營中流動資金短缺的矛盾卻日益凸顯。

如果按照傳統金融供給的思維,陳木斌需要拿出相當多數量的抵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因為對小微企業而言,抵押品是為數不多的還款保證之一,而傳統模式下銀行更注重審核抵押物本身的價值及變現能力。

當建行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分行得知情況後,立即成立團隊深入研究該企業的相關情況與擬投入項目所能享受到的政策,發現近幾年陳木斌的公司經營正常、繳稅記錄良好且所投項目潛力較大。在與各方溝通後,該行在最短時間內按流程為其辦理了60萬元貸款。如今,隨著魚市項目的順利運作,陳木斌對其未來的營業額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轉型佔得先機

首創電話櫃員服務、為企業深度評估項目、率先為大宗海産品交易平臺提供系統性支援……一項項主動的“金融供給側改革”措施,最終讓建行在僑鄉的業務嘗到了甜頭。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建行福建分行在對公存款、個人存款、各項貸款餘額等多項主要業務指標方面均居同業首位。其中,各項存款本外幣日均餘額同比增長近10%,跨境人民幣結算量更是佔據了當地近四成的市場份額。

那麼,人們傳統印象中熱衷於為“鐵公機”等基礎設施項目服務的建設銀行,為何能夠在福建僑鄉率先闖出一條新路呢?專家指出,金融“大象”靈活轉身,一方面得益於其自身不斷調整、創新的內在機制,另一方面也與福建市場經濟發達,民營經濟佔比較高有關。與此同時,作為僑鄉,福建當地不僅素有吃苦耐勞、敢為天下先的風氣,而且當地社會與海外聯繫十分緊密,這也為傳統銀行在閩率先轉型提供了獨特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