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發揮全牌照優勢建行發力PPP模式
“建行將發揮全牌照優勢,吸收社會各類資金為PPP項目提供全面金融服務。”1月25日,建行副行長余靜波在參加由建行、平安集團、大岳諮詢聯合主辦的中國PPP百人沙龍首屆高峰論壇時表示。
多輪政策的密集出臺,令我國PPP項目落地速度進一步加快。從記者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從去年開始,山東、河北等多地均有基礎設施項目按照PPP模式進行運作。其中,部分省份也已明確表示,今年將推廣PPP成功經驗,在更多項目中廣泛運用這一模式。
不過,作為一項新生事物,PPP模式的相關制度安排和政策雖然不斷完善,但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或將影響其進一步發展。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日前也公開表示,目前PPP取得了初期成效,但以後還面臨優化法律環境、對假PPP進行糾偏等任務。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困擾著PPP模式發展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的負債率都較高、項目啟動資本金短缺等。同時,市場上也缺乏專業的PPP基金管理機構。
在我國,PPP模式主要涉及三方力量,即政府、社會資本以及銀行等第三方。針對上述癥結,這些力量也在積極進行著各自的探索。
以資本金為例。資本金是項目開工的前提條件,按照相應規定,由於項目資本金不能是“從銀行或資金市場籌措的債務性資金”,在地方財政吃緊的情況下,開工難也就容易理解。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銀行沒有介入的機會?
事實並非如此。據余靜波介紹,建行選擇以資管條線的産業基金業務為突破口,發揮建行在各類基金方面多年的豐富經驗,在PPP模式所涉及的各個方向進行戰略性佈局。具體來説,首先,積極協助和參與PPP主管部門——財政部發起組建的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並成為基金最大的出資金融機構。其次,成功中標江蘇、山東等全國多地省級PPP引導基金,通過各地分行構建全國性PPP網路。最後,從産業資本方入手,與中建、上海建工等優秀社會資本方合作,組建PPP基金聯盟。同時,還與保險公司合作銀保PPP,以拓展機構資金來源;與信達資産和大岳諮詢合作組建國內首個專業PPP基金管理公司,從而順利打通PPP“前(方案設計)、中(資金提供)、後(資産處置和證券化)”端全流程。
從上述行動不難看出,圍繞PPP模式,建行已開始系統性、有針對性地佈局。對於這一佈局,余靜波解釋説,“我們的目的是,通過以上多種方式打造多個PPP基金領域內的‘支點’並形成各基金的良性互動,通過創新金融工具解決PPP項目的資本金問題,進而為PPP發展提供源頭動力。”
就在1月19日,建行董事會發佈公告稱,批准設立同業業務中心,撤銷同業業務部(二級部);設立資産管理業務中心、投資銀行部,撤銷資産管理部(投資銀行部);撤銷養老金業務部。
機構的調整也將成為建行全面發力PPP項目的有效載體。對於機構的設置,余靜波也證實,為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轉型發展,建行今年成立資産管理、同業業務、金融市場三大業務專營中心,再加上建行集團旗下建信基金、租賃、保險、信託、期貨、投行、養老金等其他非銀子公司聯動合作,能為PPP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可以看到,銀行機構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有著廣泛的客戶優勢和豐富經驗的大型商業銀行,面對PPP模式中蘊藏的巨大發展機遇大多表現出高度重視。
“建行積極響應中央精神,通過各類綜合金融工具切實引導社會資金投資PPP模式,加強公共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行還十分重視大型銀行在推動轉型發展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戰略中的社會責任。”余靜波介紹説,“去年建行資産管理部根據全行戰略推出了包括PPP基金在內的城鎮化基金、‘一帶一路’基金、政府債務優化基金、新興産業、國企混改和國企並購等七大類産業基金,並由這七類基金拓展到各個領域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有業內人士建議,在當前經濟下行、製造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各方需要通過合理的市場化機制設計、專業化投融資平臺的搭建,引導全社會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對此,建行也表示,將進一步發揮銀行係資産管理中心的産業基金作用,全力支援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