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經濟日報》:體驗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對福建推進普惠金融的調研

發佈時間:2016-02-01

開欄的話 隨著新春佳節的臨近,本報一年一度的“新春走基層”採訪報道活動也已展開。從今天起,我們將以專欄、專版等形式,陸續刊登記者從基層寫來的報道,講述廣大基層幹部群眾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鮮活實踐,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探索中國經濟的動力、活力所在。

等用錢卻貸不到款,愁;銀行網點距離遙遠,煩;辦理手續“過關斬將”,急……這些都是老百姓享受金融服務中的切膚之痛。如何直面難點,消除痛點,從金融供給側提供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是擺在銀行業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在福建,這道考題顯得更難。從閩東大海邊到閩北大山中,既有出口型企業,又有種植大戶,還有大山中期盼普惠金融服務的百姓。新春將至,《經濟日報》記者來到福建,看看過去一年老百姓享受到哪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生活是否因此發生改變?

服務進山,産品出山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背山靠水的地貌,造就了適宜茶葉、蜜柚、冬筍等經濟作物生長的環境,讓這些當地特産馳名全國。如今,對這些經濟作物大規模、現代化種植,已形成新型的“靠山吃山”模式,也成為改善民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而這一模式發展中,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讓銀行服務走進大山,讓農産品走出大山。

“過去茶農都是雇人扛著現金去銀行的。”在有近千戶人家的武夷山星村鎮,有400多戶種植茶葉,其他人家有的種植竹子,有的開設旅館和農家樂,都在忙著“奔小康”。但因地處偏遠,成本太高,多年來銀行基本不考慮在此開設網點,更別提先進的金融服務。

現在的情況大不一樣了。1月20日,記者在星村鎮建行“三農天地”金融服務點看到,村民張偉潔在視頻櫃員機上繳納水電費,5歲的兒子小寶興奮極了,踮著腳尖向視頻中的櫃員阿姨打招呼。“轉賬、挂失、外匯結付款等業務都能在視頻櫃員機上辦理,非常方便。”辦完業務後,張偉潔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説。

“3年前,我們就開始探索和佈局視頻櫃員機服務。通過先進的智慧設備延伸銀行網點服務,極大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的同時,對於銀行提升服務效率,節約人力和網點佈局成本意義重大。”建設銀行福建分行副行長丁保平介紹,目前他們在全省安置95533視頻服務終端504台,在後臺客服中心“一人頂三人用”,對櫃面非現金業務替代率達到70%。

如果説視頻櫃員服務夠“先進”,“三農天地”中還有一項服務夠“暖心”,那就是用IC卡在自助終端上處理交通罰款。“山裏這些種植戶,大多數都有車,平時交罰款要到城裏去,來回耽誤大半天!”讓張偉潔和鄉親們感到高興的是,這樣的“小麻煩”竟然得到金融的“大支援”。“這是一次銀行與公安系統的跨領域合作。這張便民公安龍卡,集公安系統車輛資訊與銀行系統個人資訊于一體,可直接刷卡繳罰款,還支援ETC打折、加油優惠等功能。”建行福建分行信用卡部副總經理宋建瑛説,如今這樣的終端有1000多臺,分別位於交警隊、商場、街道、銀行網點等,方便人們利用閒暇時間快捷處理罰單。記者做了一個小調查,以前大山裏農戶去銀行最遠得走70多公里,山路崎嶇來回得一天。如今隨著建行福建分行在全省528個村鎮設立了784個“三農天地”金融服務點,近7成縣域的老百姓大約在半小時的行程內可以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務。

在大山中探訪時記者還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幾處建行“三農天地”都在顯眼位置張貼了商品二維碼,用手機掃碼後出現建行善融商城。原來,這就是幫助農産品走出大山的“神器”。“不足10分鐘,我的100件豆腐皮禮盒套裝就全部賣完,秒殺提前結束。”三明市清流縣嵩溪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蘭愛珍告訴記者,在善融商務平臺上的“觸網”行銷,讓她再也不愁生意沒得做。她告訴記者,不少鄉親還通過建行善融商務電商平臺,將茶葉、獼猴桃、茶樹菇等土特産銷往全國,讓這些美食成為福建的“名片”,也讓自個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目前,建行的善融商務平臺共幫助超過1.6萬家閩企“觸網”經營,線上交易近200億元,其中有10%左右從事農副産品的銷售,真正成了鄉下人致富的網上平臺。

扮靚房子,開回車子

“有點不可思議,甚至懷疑是詐騙電話。”在福州生活多年的湖北籍客商汪紅霞女士笑著告訴記者,最近她接到的一通電話給她帶來了最溫暖的金融服務。電話稱,可為她兩年前購置卻無力裝修的新房提供20萬元裝修分期額度,按4年期分期付清。原來,這是建行福建分行通過大數據梳理有裝修需求的客戶,主動找到了汪紅霞。“購置100平方米的房子已花去全部積蓄,要攢夠裝修款還得幾年。沒想到建行‘送裝修’到府,月供4000多元就可以了。”更讓汪紅霞感到意外的是,由於建行福建分行與“一起安居網”合作,裝修過程中建材、傢具、家電等商家都給她5%以上的優惠。“爸媽的火車票已經買好了,今年就在裝修好的新房中過年。”汪紅霞高興地説。

建行福建分行的這一做法在全國銀行業也很超前。建行福建省分行龍卡業務中心總經理邵金華告訴記者,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有大量的裝修需求,雖然老百姓很需要,但“假裝修”騙貸易造成風險,銀行往往較少涉足。“只要做好風險防控,就能在百姓需求與金融産品之間找到結合點。比如通過客戶經理到府拍照等手段驗證是否為真實裝修,取得良好成效。”邵金華説,半年時間,有2萬個像汪紅霞一樣的家庭在建行福建分行助力下完成了裝修,裝修分期交易額達18億元。

福建民營經濟發達,不少人依靠機動、靈活的小買賣過上富裕的生活。而今經濟增速下行,由於憂慮而謹慎消費,這反過來對活躍經濟又形成制約。因此,無論是改善民生,還是刺激經濟增長,都需要打開消費需求的“閥門”。事實上,如今頗為“時髦”的金融供給側改革,多年前已在福建展開了探索。

“那是在2010年,老‘資歷’的私家車主都有印象,從此信用卡分期付款購車成為現實。”邵金華回憶説,當時百姓購車需求旺盛,卻缺乏信貸産品。因為早在2002年前後銀行業的車貸主要針對汽車本身提供貸款,忽略了購車客戶的資信情況,後來形成大面積不良貸款,讓銀行車貸業務降至“冰點”。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眼看七八年過去了,這塊業務還沒啥動靜。我們堅持不斷嘗試創新,2010年在全國率先探索‘新型’車貸,即針對客戶購車需求給予購車分期額度。同時為全方位服務客戶,建行與所有車行開展合作,無論買哪個品牌都能享受分期付款服務。”這樣緊扣消費需求的創新“一炮而紅”,如今提起,仍令邵金華頗為激動。這樣的創新如今還在延續,“從單純依靠經銷商渠道獲得客戶,到梳理大數據主動尋找有購車消費需求的客戶,主動服務。”他説。在這樣的金融助力下,2010年至2015年,建行福建分行已為23.8萬個客戶提供購車信貸支援,累計購車分期交易額296億元。

企業出海,外匯進來

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如今,1000多萬閩籍華人、華僑分佈在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樣的“僑鄉”特色和外向型經濟,需要哪些“特別”的金融服務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産品出口率達52%的福建祥興箱包集團。

雖然企業現在規模大了,每年能將約50億的“中國造”箱包銷往世界。但董事長薛行遠仍然唸唸不忘20年前帶領一批下崗工人白手起家時,一路上沒少得到銀行的幫助。

“遠的不説,就説2012年,企業到美國去並購高山、花崗岩等大品牌,本來是個大機遇卻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資金週轉困難。當時建行福建分行幫忙出方案,將被收購公司的資産收益權、股權收益權等進行抵押,讓我們及時獲取了流動資金,真是雪中送炭啊!”在薛行遠心裏,這只是建行與當地企業抱團取暖的一件實事而已。“你猜猜,近七八年我們在建行獲取多少貸款?”聊到高興處,薛行遠愈發興奮,“超過7億!”他比劃著手勢説。在這樣的金融扶持下,企業從單純為阿迪達斯、瑞士軍刀等品牌做代加工,一直到建立自主品牌,並成長為中國箱包製造的龍頭企業。

隨著企業海外市場越做越大,企業也曾遇到新難題。“箱包的原材料是在國內採購,使用人民幣結算。但出口後,境外各分公司取得的美元收入,卻無法隨時調入境內,存在較大匯率風險和收益損失,不利於降低財務成本。”薛行遠説,在福建不少出口企業都面臨這樣的難題。“這次,還是銀行幫的大忙。建行福建分行創新推出‘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使得境外各分公司子賬戶上的美元收入,在境外兌換為人民幣後,可通過主賬戶迅速歸集起來。”薛行遠説,這樣不僅規避了匯率風險,還利於資金回籠統籌使用,提高使用效益。

在“僑鄉”,普通老百姓對於外匯業務的需求也很旺盛。“孩子們都在國外,一寄生活費回來,我就得去銀行排隊。從辦理外匯解付入賬到結匯,加上來回路程需要2個多小時。”家住福州郊區的陳阿姨已年過六旬,領取孩子寄回的生活費倒成為“頭疼事”。“現在建行有了‘電話櫃員外匯解付’服務,簽約一份外匯解付協議,以後每次在家裏撥打電話就可以辦理外匯業務,幾分鐘就可以了。”陳阿姨高興地説。

從存錢要跑七八十公里,到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存款、貸款、繳費等多種便利服務,福建普惠金融的發展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記者在調研中看到,為了讓普通群眾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便利,金融服務者們付出的努力、花費的心思更是不可或缺。正是他們的努力,讓金融服務有了溫度,溫暖了廣大群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