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人民網:如何擺脫貧困:金融助力福建念好“山海經”

發佈時間:2016-02-01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短短14個字,總結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任地委書記時創造的“擺脫貧困”的經驗。時光飛逝,福建人民“守著青山綠水受窮”的狀態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蝶變的背後,金融機構的支援和創新功不可沒。

“唱山歌”金融扶貧如何精準到田間地頭

促進精準扶貧是金融扶貧工作的基本出發點。不同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的差異很大,這就決定了金融扶貧不能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要做到有所為、有所側重。同時,精準扶貧如何從單純的“輸血”向“造血”轉變,如何進行具有持續性的幫扶,成為更為迫切的課題。

抓住龍頭企業 輻射一片農戶受益

武夷之民,居山業茶。1月的武夷山區,陰冷潮濕。淅淅瀝瀝的冬雨和崎嶇陡滑的山路,讓慕名而來的遊人望而卻步。然而,對於天英茶廠老闆朱建福而言,每日不去景區內自己的茶園走上幾圈,會覺得渾身不舒服。

1957年出生的朱建福,是“岩茶第一鎮”星村鎮土生土長的種茶人。他的茶廠,原來只是一個擁有兩個搖青桶的小作坊,現如今每年帶動了20多戶的茶農,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茶葉生産加工基地。在他口中,這樣的日子來之不易。曾經吃過苦,更有窮的揭不開鍋的深刻記憶。

 渠道閉塞影響了茶農的銷售。“以前,要自己背著茶葉去潮汕、廈門等地賣,路途遙遠成本高,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還拿不到現金。” 朱建福説。

 好茶賣不上好價錢,也是茶農不能脫貧致富的原因。據朱建福介紹,9斤茶青出1斤精茶,2005年時1斤茶青5-6元,而1斤岩茶大概只能賣到16元左右。

種茶賣茶都掙不到錢的原因,朱建福很清楚。主要原因是茶園零零散散,制茶工藝也良莠不齊。“沒有規模化的收茶和制茶,品質上不去,茶葉肯定賣不了好價錢。”

在像朱建福這樣有想法的茶廠老闆眼中,設備、廠地和技術,缺一不可。而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金融機構的扶持顯得尤為重要。

從2013年到2015年,福建建行武夷山支行為朱建福提供的貸款從400萬元的“助業貸”到1600萬元/年的“成長之路”授信額度,在其額度內迴圈支用,切切實實地為他解決了燃眉之急。

有了週轉資金,茶廠便可以給茶農預支20%-30%的現款。“年初就跟茶廠定下了茶青的斤數和品質,拿著預付款心裏踏實。”跟著朱建福一起富起來的茶農周國良不無感慨地説,五六年前收入只有二三萬元,到現在翻了10倍,不少家庭都買了小轎車。

像周國良這樣因給朱建福打工而過上好日子的農戶還有很多,而朱建福自己也不再發愁茶葉賣不出去、賣不上好價格。每年5月份,從全國各地趕來訂茶的茶商,擠滿了他自己新蓋的4層小洋樓。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福建建行沒有將信貸資金像“撒胡椒面”一樣分在各個農戶頭上,而是採取在當地選擇一家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産業,輻射一片區域的措施。

讓農戶受益,是建行精準扶貧的關鍵點和立足點。這與2014年5月15日總書記在畢節談扶貧經驗時,所講的“一個地方必須有産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的想法不謀而合。

“與以往點對點的扶貧相比,這種方式既能體現普惠金融的真諦,又能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建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長丁保平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説。

創新信貸模式 拉動上下游全面發展

距離武夷山100多公里的建甌,是閩北農業大縣,閩北80%的農産品要經過這裡流轉。晚上8點,建甌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的熱鬧才剛剛拉開序幕。這裡燈火通明,車水馬龍,商戶們忙著將剛剛從山上挖來的冬筍分撿、打包、扛進冷庫冷藏或是裝車送往全國各地……這種景象要一直持續到天亮。

幾年前,當地的農民受限于資金,小打小鬧,只能算是勉強糊口。農戶池有旺説,原來每年只做冬季一季的筍生意,其他時間閒在家裏,每年交易額有30多萬元,收入也只有二三萬元。

一方面是農民急需資金脫貧致富,另一方面是銀行出於防風險的考慮,對於無抵押的貸款不得不謹慎對待。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針對當地的特點,福建銀監局2015年制定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普惠金融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充分利用山海資源,穩步擴大林權、茶園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灘塗)使用權、農村集體土地住房等特色抵押貸款規模,推廣‘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聯保+三權抵押’等信貸模式。”福建銀監局農金處副處長林代秦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説。

解決抵押難題的門路很快被建行找到了。該行福建建甌支行通過創新“土地合作社+政府公司擔保”的金融服務模式,對農林公司推薦的優質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客戶予以受理抵押貸款。

“針對在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經營的農戶和個體工商戶,開辦個人支農貸款業務。支農貸款的發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戶貸款難的問題。截至目前,已累計投放了2767萬元。”建行福建建甌支行行長練蔚煥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説。

“用交易中心的土地抵押給建行做擔保,100多戶商戶拿到了貸款。”負責該中心的海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雷祿鑫告訴記者,冬筍採摘就1個月的時間,賣出去卻需要6個月,中間的時間差就需要現金進行流轉。在他看來,建行30萬元的個人支農貸是為建甌靠山吃飯的農戶“量身而制”的。

“有了資金支援,這個時節賣冬筍、錐栗,過段時間還要賣春筍,筍幹,蔬果……” 如今,池有旺年交易額已經超過了1400萬元。

雷祿鑫還算了一筆賬:天氣變化會影響冬筍的價格,如果有錢提前囤點貨存在冷庫,天冷時每斤至少多賣2塊錢,一個冷庫存10萬斤冬筍就會讓農戶多掙20多萬元。

除了支農貸,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的流通大戶林方勇還是建行“助商通”信貸産品的受益者。“獲得60萬元貸款,政府擔保50%,海綠公司也出一部分錢做擔保,當年便增加了100多萬元的效益。”

有了貸款,農戶致富有了保障和底氣。如何為農民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務,也是銀行深耕實體經濟,精準扶貧的“必修課”。

為方便客商和農戶交易,建行在此中心還專門設立了臨時交易結算服務平臺,海綠公司每天儲備100多萬元現金,進駐市場的商戶只要持銀行卡轉賬,海綠隨即提供相應現金,解決商戶夜晚無法到銀行取現的問題。

不僅如此,在閩北山區,村民購買農資具、支付生活費用,樣樣都離不開現金。“2015年建行在閩北48個偏遠農村開辦了助農取款點,2016年準備再設20個。”該行南平分行副行長張明説。

記者現場發現,在不足5平方米的助農取款點,還重點整合了適合“三農”群體的金融産品包,包括結算通、電話繳費系統、理財産品等,還在現場搭起了諮詢臺,為農民傳授金融知識。

據了解,目前建行福建分行已在528個村鎮設立了784個助農取款服務點,覆蓋近7成縣域。截至2015年12月底,當年助農取款筆數達14.53萬筆,取款金額達6390萬元;還為農戶累計辦理繳費、轉賬等各類交易6.57萬筆,交易金額達4.12億元。

發力網際網路+ 拓寬農産品銷售平臺

養在深閨無人知。農産品銷售難一直是困擾農業領域及廣大農戶的難點問題。農村地區因交通和資訊受阻,市場供求不暢。思路決定出路。在“網際網路+”的大浪潮下,電商平臺為農業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2年6月,建行試水電商行業推出善融商務,成為銀行業第一個“吃螃蟹者”。“目前,該平臺商戶30%來自於福建行。”該行福建分行副行長陳萬銘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説,銀行的電商平臺是很好的扶貧平臺。企業入駐免交易佣金、保證金及年費等,同時可以借助銀行廣受眾、高信譽的特點,把真正好的農産品銷售到全國。“農産品以前很多是‘困在山裏人不知’,通過善融商務平臺可以實現‘建行助力走天下’”。

“不足10分鐘的時間,狂銷100件豆腐皮禮盒套裝,秒殺提前結束。這樣的速度,就是在‘雙十一’也望塵莫及。”三明市清流縣嵩溪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回想起去年10月29日在善融商務網站被“刷爆”的訂單時,依舊不敢相信。

而在武夷山,已有100余家當地茶企業入駐善融商務,正山堂、駿德、梁品記等知名茶企均是善融商務平臺的商戶,在建行福建分行的精心培育下,部分茶商在善融平臺的年交易額可達數百萬元。借助於該平臺,建寧蓮子、黃花梨、獼猴桃、茶樹菇,尤溪銀杏、姬松茸,……這些味美質優的土特産,不再是“養在深閨無人知”的絕佳美食,而是逐漸成為福建三農企業享譽四海的品牌。

“目前全省有超過1.6萬戶商戶入駐該平臺,其中10%從事農副産品銷售。2015年平臺交易總量超過86.3億元,通過電商平臺累計投放貸款13.6億元。” 建行福建分行電子銀行副總經理趙岩説,貸款主要支援了食用菌生産和茶業産業等多個産業集群。

“念海經”金融創新助力“海絲”起點轉型

半山半海的雙重經濟形態,構成了福建經濟發展的特質。如果説“靠山吃山唱山歌”是經濟發展的一翼,那麼“靠海吃海念海經”就是其經濟發展的另一翼。

福建是著名的僑鄉,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也是80%的台灣同胞的祖籍所在地。服務好僑眷和支援好兩岸經濟發展成為福建金融機構的重要任務。

扶持對臺企業 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海峽兩岸最近的距離是多少?答案是68海裏。一端是台灣新竹,一端是福建平潭自貿區。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設立包括福州、廈門和平潭片區在內的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消息,讓多年專注台灣市場的陳木彬看到了千載難逢的商機。

原本在廈門做生意的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家鄉平潭,註冊了“平潭萬隆水産有限公司”。對陳木彬而言,就是看中了在自貿區裏零關稅、零增值稅和零營業稅的優惠條件。為了更好地借鑒台灣魚市的成功經驗,他每個月至少前往台灣一次。

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陳木彬想擴大生産和流動資金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建行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分行行長陳曦坦言,“在傳統的信貸條件下,無資産無抵押,小企業很難拿到銀行的貸款。”

然而,陳木彬的困境並沒有持續多久。陳曦説,建行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分行得知消息後,立即成立團隊研究該企業的相關情況。在發現近幾年陳木彬的公司經營正常,繳稅記錄良好,並在平潭所投項目1年退稅將近600-700萬元的前提下,與企業充分溝通,與當地稅務部門合作,創新信貸模式,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將60萬元的“稅易貸”放到了陳木彬的手上。正是這筆啟動資金讓陳木彬看到了希望。

“下一步打算將台灣魚市複製過來,吸引周邊300公里的福建人來平潭吃海鮮。”陳木彬對將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有建行提供的優質服務,我把企業做大就更有了底氣,今年外貿目標定在3個億以上”。

“建行還首家將企業開戶業務延伸至平潭行政服務大廳,一個窗口受理,全程服務,方便企業。”陳曦説。

服務僑鄉僑眷 線上金融再造130個網點

線上金融視頻座席,每人操作三台電腦,一台是業務處理系統、一台邊接監管部門、一台用於和客戶視頻連線。

在僑鄉福州、莆田、福清,處處可見外匯交易的業務。以往,在櫃檯每一筆通過銀行網點辦理外匯解付入賬所花費的時間將近30分鐘,如果還需結匯,所花的時間將更多。

對於有家人在國外,需要定期取匯的僑鄉僑眷來説,如何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拿到國際匯款是金融機構體現便民服務的重要表現。

怎麼辦?創新服務模式!建行福建分行在同業、全行首創“線上金融”服務模式,于2013年3月正式對外開辦電話外匯解付服務。

客戶只需首次在櫃檯簽約一份外匯解付協議,日後隨時隨地撥打電話,便能快速解付接收國外匯入的款項。在後臺,線上金融業務員每人操作三台電腦,一台是業務處理系統、一台連接外匯監管部門、一台用於和客戶視頻連線。“辦理時間從網點櫃面需要28分鐘以上縮短到二三分鐘,用時僅需網點的十分之一。”建行福建福州城東支行行長楊達遠説。

“從電話線到視頻線,每天線上辦理業務1萬多筆,相當於再造130個營業網點。”建行福建省分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周震仲告訴記者,目前,線上金融可為客戶提供開卡、簽約、轉賬、繳費、結售匯、大額取現預約等30多項金融服務。

幫扶當地政府 設立千億“海絲”基金

服務“一帶一路”、支援福建建設,既是服務國家戰略,也是銀行拓展發展空間,推進自身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5年8月11日,建行總行與福建省政府在福州簽署支援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金融合作備忘錄,設立總規模為1000億元人民幣的“21世紀海上絲路”産業基金,通過引資入閩充分擴大福建省産業的自身造血功能。

“截至2015年末,已累計儲備基金項目9個,總規模407億元,投資規模達319億元。其中,5個項目合計277億元已審批通過。”建行福建分行投資銀行業務部副總經理吳煒説。

 根據上述協議,2015-2020年期間,建行計劃累計為福建省經濟發展提供融資不少於5000億元。

唱山海大合唱,念綜合效益經。以建行為例,金融助力福建地區脫貧致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將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