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政策利好頻出 農民還需怎樣的金融服務
1月下旬,福建省迎來近10年以來最強冷空氣,連續多天的冬雨更讓農田裏顯得泥濘不堪。
不過,寒冷的天氣並沒有給農民出售農産品帶來太大影響。在建甌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記者看到,一箱箱包裝整齊的冬筍正準備發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建甌市徐敦鎮富頭村村民吳木婢告訴記者,隨著春節臨近,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也比平時高出不少。
“近兩年農民真正賺到了錢,所以種地積極性蠻高。”吳木婢説,“今年我還打算通過電商渠道進一步提高收入。”
1月27日,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再次聚焦“三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成為亮點之一。
事實上,紙上的“亮點”已轉化為現實的行動。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負責人雷祿鑫介紹:“最近兩個月,一些種植大戶已開始運用電商手段,我們也在努力推廣。”
一些銀行也已注意到上述變化並積極介入。“我們正著手利用建行旗下的電子商務平臺,幫助當地農戶銷售農産品。”建行建甌支行行長練蔚煥説,“我們要讓金融服務跟上變化,真正滿足農民需求。”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地向農村傾斜。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到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及剛剛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金融支農多次被提及。一些專家認為,目前金融支農的難點和重點是提高效率。那麼,進一步提高銀行服務“三農”的效率,真正了解“三農”需要怎樣的金融服務——正在成為有效的工作切入點。
農民需要什麼?
晚上19點,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仍燈火通明。一堆堆剛剛挖出的冬筍在經過工人篩選後,按個頭大小被分類包裝。“幾個小時後,才是市場一天中最熱鬧的時點。”吳木婢對記者説,“那時候,來運送竹筍、錐栗、花菜等當地特色農産品的運輸車將擠滿整個市場。”
其實,除種植戶外,吳木婢還有另外的身份,“流通商”或“企業老闆”。這些身份也讓他有了更多想法:利潤如何更高、蔬菜深加工可不可行、今後的收購量是否還要增加……
在吳木婢看來,資金是實現這些想法的關鍵因素。他説:“就在兩三年前,我關心的還是誰來買和如何運出去。”
建甌地處閩浙贛三省交會中心區,隨著農産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的加速,當地已經成為福建省農副産品集散地之一。據統計,閩北80%的農産品經過建甌流轉。
對吳木婢來説,資金有多重要呢?“以冬筍為例,從買入到賣出,流通商的利潤僅有每斤0.3元左右。在扣除場地、運輸費用,實際收益將更低,因此需要以量帶價。”
2015年,吳木婢的農副産品收購量達到382萬噸,比上一年多增近150萬噸。吳木婢將收購量的大幅增長歸功於投入資金的增加。
其他農戶是否也像吳木婢一樣需要錢呢?答案並不一致。
同樣是在福建,武夷山天心岩茶村村民左俊説,家裏雖僅有3畝左右的茶園,但每年賣茶及打工收入就有十幾萬元,現在他不僅不需要借錢,還有餘錢借給別人。
那麼,左俊需要什麼?那就是更為便捷的金融服務方式。在打工的茶場,左俊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POS機。他告訴記者,繳費、轉賬,即使不到銀行網點也全部能夠辦理,這讓他感覺很方便。
銀行能否滿足?
在建甌,一位農業種植大戶將記者帶到他的蔬菜大棚。他指著大棚裏剛剛長出來的番茄説,受到低溫影響,番茄生長已經停滯。
一直以來,高風險、低收益都是農業領域的注解。如何在滿足“三農”需求的同時,又能遵循銀行規律,更好地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直至今天,很多銀行機構仍在探索。
對於急需資金的吳木婢,建行建甌支行向其提供了30萬元的貸款支援,同時還向其推薦旗下電商平臺——善融商務;而對於渴望便捷金融服務的農民,建行也在包括天心岩茶村在內的多個村鎮設立“助農取款服務點”,安裝了自助交易終端、驗鈔機、電腦等設備,讓農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務。
“以前支援農戶,更多采取的是‘聯保’方式,但不良率較高,作用也有限。”練蔚煥提到,“如今,我們更側重於通過支援産業帶動農民致富的途徑。實踐證明,這種方式的效果更明顯。”
記者注意到,越來越多的銀行機構在支援“三農”上,更傾向於綜合考慮區域投向、支援方式、受益人口等因素,探索支援特色産業、旅遊業等行業發展。
建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長丁保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管是精準扶貧還是支援現代生態農業,在福建,建行走的都是抓住中間環節,扶持一個産業、打通上下游鏈條、輻射一片區域農戶受益的路子。他説,與過去點對點扶持農戶相比,這條路子既能體現普惠金融的真諦,又能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從過去的幾萬元到現在的幾十萬元,短短幾年時間,吳木婢的貸款金額已翻倍增加。練蔚煥解釋説,這主要得益於建行金融産品的創新,通過推出“土地合作社+政府公司擔保”的服務模式,滿足了農村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同時,銀行的顧慮也減少了。
如何加大力度?
“貸款規模能否再大些。”在採訪中,吳木婢提出,“考慮到蔬菜深加工項目的推進,希望將30萬元貸款規模提高至60萬元,甚至更多。”
從記者掌握的情況來看,在建甌,建行已經累計投放支農貸款2767萬元,近100位農戶從中受益。
“將根據每位農戶的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貸款。”建行福建南平分行副行長張明表示,“貸款投放不能盲目增加。”
新常態下,市場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經濟金融和“三農”政策不斷調整變化,銀行扶持“三農”的職責也越發沉重。
一些專家認為,更應看到的是,未來幾年是我國經濟金融風險釋放比較集中的時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那麼,應如何進一步加大“三農”支援力度?如何進一步將國家“三農”戰略部署更好地執行?如何更好地有效防範風險?多元目標、多難選擇,成為銀行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今後,我們仍將以産業支農、帶動農民致富為突破口。這一做法已經得到了實踐的檢驗。”上述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傳統金融服務外,“網際網路+ ”也成為建行服務“三農”的新手段。吳木婢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收購的竹筍能夠通過電商平臺被更多的銷售者購買。
據了解,建行在同業中首家推出的善融商務電商平臺,實現了從傳統的提供結算融資服務向集融資、銷售、結算、理財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轉變,在福建地區重點支援了食用菌、茶葉、蔬果等産業的生産和流通。目前,全省有超過1.6萬家商戶入駐該平臺,其中10%從事農副産品銷售,當年平臺交易總量超過86.3億元,通過電商平臺累計投放貸款13.6億元,有力地支援了閩貨“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