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五大銀行:創新、轉型、管控成發展關鍵詞
由於金融改革深化、利差收窄、不良反彈,中國銀行業面臨的經營壓力持續加大。在銀行業人士看來,2016年“仍將是困難的一年”。
與此同時,銀行業承擔的支援實體經濟的任務也更加艱巨。如何在自身轉型發展的同時,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注入正能量和新動力,成為2016年擺在商業銀行面前的重要課題。
近期,各家大型銀行2016年工作會議相繼召開,在部署今年的重點工作時,“創新”、“轉型”、“管控”成為三大關鍵詞。
創新:以“新金融”助力供給側改革
2016年伊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經濟領域中最受關注的詞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意味著我國宏觀調控思路將從偏重“三駕馬車”的需求管理,向供給和需求雙重管理的轉變——即在保證有效需求的情況下,增加社會的供給能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我國經濟命脈的銀行業,如何發揮對經濟的引領作用,加快創新金融支援和服務方式,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成為多家銀行2016年的工作重點。
以工行為例,該行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上將著力突出五個方面的舉措。一是突出統籌運用信貸增量與存量、信貸與非信貸融資服務,及時有效地支援企業融資需求和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二是突出加強對實體經濟發展重點産業、重要領域的金融服務,主動適應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需要,重點支援“十三五”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製造2025”、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新型消費等領域,突出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信貸服務模式的構建;三是突出以創新方式支援小微企業和居民消費融資需求;四是突出加強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服務,本著區別對待、有扶有控原則,穩步壓縮部分高過剩、高庫存、高杠桿行業融資,促進行業內結構調整;五是突出以國際化發展新優勢支援企業“走出去”。
中行則表示,在經濟轉型時期,要突破抵押信貸等傳統業務模式,主動提供當前眾多創新型企業、並購重組企業需要的各類諮詢、結構化融資等金融服務。做銀行,難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要與那些管理水準好、産品有市場前景的企業共度時艱。而對於那些與時代發展背離、應該被淘汰的“僵屍企業”要堅決處置。
轉型:綜合化和大數據化成主要趨勢
在分析2016年銀行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時,多家銀行表示,在增長速度放緩的同時,世界經濟正在經歷深度調整,外部環境充滿了風險和挑戰。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同時也面臨産能過剩等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必須在戰略上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面對困難與挑戰,銀行業的根本出路在於轉型發展。
中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要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加快業務轉型,在結構調整上實現新突破。值得關注的是,中行將網際網路金融擺在了重要位置。中行強調,網路金融已經深刻改變了傳統的競爭格局。中行的網際網路金融與金融網際網路要並行發展,一方面要讓傳統的金融業務配上網際網路的技術手段;另一方面,要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把握金融服務本質,通過場景融合和數據洞察,重新整理固有業務,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數據驅動發展”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共識。要把大數據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抓緊抓實,大力塑造數據導向型的企業文化,善於用數據分析結果指導決策,深入挖掘客戶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在轉型發展戰略中,建行提出了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型銀行和智慧型銀行五個方向轉型的目標。針對如何準確、深刻地理解和認識戰略轉型,建行董事長王洪章著重強調了五個方面:一是戰略轉型規劃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為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的境內外客戶提供服務;二是要切實貫徹國家産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堅持為客戶提供綜合性、多功能服務;三是要充分認識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實現從以産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四是要嚴格遵守金融審慎監管要求,由注重信貸管理向信貸管理和資産管理並重轉型,加快向資本集約化轉型;五是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激烈競爭中,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為全面戰略轉型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管控:全力化解風險 完善風控體系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重頭戲”,隨著這項改革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加大。一方面表現為利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對商業銀行自主定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全力化解風險、完善風險管理體系仍是未來一年五大行必須攻克的難題。
中行強調,加快完善風險管理體系,要做到“四個適應”:一是適應經濟新常態,二是適應中行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地位,三是適應中行“跨境、跨業、跨界”的經營模式,四是適應監管要求。
此外,中行還特別提出,要重視大數據在風險管理方面的應用,通過現代管理工具,實現中行風險管理能力和效果質的飛躍。
事實上,2015年以來,銀行業完善和推進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例如,建行根據戰略發展需求,確立了集團、全面、全流程的風控目標,形成了涵蓋銀行各項業務的風險評估、控制。交行則設立“1+3+2”風險管理委員會,建立了“全覆蓋、全流程、責任制、風險文化”為核心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和內控體系。
有關銀行業人士表示,2016年,商業銀行需進一步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風險的識別、評估,尤其要關注房地産、政府融資平臺及産能過剩行業的信貸資産,提前預防和解決各類潛在的風險;建立包括利率風險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利率走勢和波動的預測和研判,提升對利率敏感資産和負債的管理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