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王洪章:“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銀行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應對全球形勢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打通陸海戰略通道、實現沿線國家共同繁榮的宏偉構想,對推動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建設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搶抓發展機遇,發揮自身優勢,提升服務水準,加強風險防範,在改革創新和深化轉型中全力支援“一帶一路”建設和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催生銀行業務發展新機遇
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産技術的相對差別,以及由此産生的相對成本差別,每個國家都應集中生産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産品。“一帶一路”戰略與比較優勢理論高度契合,有利於我國與沿線國家發揮各自産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在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的同時,也為中國銀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帶來巨大信貸融資需求。“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有相當一段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率普遍較低,並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導致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嚴重落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和沿線國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環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內容和優先領域,“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必將撬動沿線國家大批戰略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資金的需求將會激增,但受制于沿線國家政府財力有限、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發展相對緩慢、跨境金融合作層次較低等因素,普遍存在巨大資金缺口,急需外部力量支援。據IMF測算,未來五年,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額將超過3萬億美元。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區內資金難以滿足其投資增長需求,龐大的戰略計劃僅依靠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支援遠遠不夠,運用社會資本也難以一蹴而就,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參與必不可少。
“一帶一路”戰略帶動銀行新興業務發展。“一帶一路”項目涉及國家廣、主體多、金額大、結構複雜,除了傳統的信貸融資需求外,勢必會衍生出各類新興金融需求,從而為銀行新興業務帶來發展機遇。一是貿易金融業務。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將會直接帶動對外貿易、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的發展,對商業銀行貿易金融需求將會大幅度增加。商業銀行的海內外一體化貿易金融、貿易結算、大宗商品融資、供應鏈金融、全球現金管理等綜合性業務,將會在“一帶一路”區域大有可為。二是投資銀行業務。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走出去”企業、地方政府將會需要大量債券融資、融資租賃、資産證券化、私募股權基金、公私合作(PPP)等直接融資服務,以及財務顧問、工程保險、造價諮詢、現金管理、融資諮詢等其他金融服務支援。三是資産管理業務。“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中國企業和人員的“走出去”,也是沿線國家企業和人員的“走進來”,客戶的海外置業、全球資産配置、現金管理、消費金融等需求越來越強烈,需要中國銀行業提供相應的資産管理服務。
“一帶一路”戰略拓展銀行國際化發展空間。“一帶一路”戰略不僅為人民幣國際化和企業“走出去”提供新的突破口,也為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帶來新機遇。一是將加快中國銀行業海外機構佈局的步伐。“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將再掀浪潮,為配合國家戰略,給“走出去”企業和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中國銀行業將提速海外機構網路佈局。二是為國際化經營提供資源。“一帶一路”將會産生大量的人民幣跨境投融資、跨境資金歸集、跨境並購、匯兌結算、套期保值等金融需求,從而帶動人民幣跨境業務高速增長。在人民幣幣值長期穩定與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預期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勢必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這給中國銀行業參與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建設和提高做市報價能力提供了良機。三是增強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管理能力。“一帶一路”不僅要求中國銀行業加強境內外聯動、協同運作,同時也要求中國銀行業加強與沿線國家金融機構的聯繫和溝通,開展跨地區金融業務合作,構建優勢互補機制,這對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設銀行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獨具優勢
作為曾經的基礎設施貸款專業銀行,人民幣業務綜合實力領先的銀行,國內經營牌照較為齊全的銀行,全球化機構網路佈局較為完善的銀行,建設銀行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具有獨特優勢。
具有轉型發展先發優勢。在歷次改革轉型中,建設銀行始終勇立潮頭、敢為人先。近年來,面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的複雜變化,建設銀行又下出了轉型發展“先手棋”,在同業中率先開展轉型發展研究論證,啟動了批發業務、綜合性牌照、功能增設、機制調整、流程再造、創新發展、系統超越等轉型探索,制定完成了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步驟務實、保障有力的轉型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向“綜合化、多功能、集約化、智慧銀行和創新銀行”戰略轉型。建設銀行牢牢把握轉型發展先發優勢,通過實施大資産大負債經營管理,加快對公和零售業務轉型,提升電子銀行水準,發展資産管理業務,推進子公司和海外業務轉型等舉措,充分發揮基建融資等傳統優勢,努力培育資産管理等新興優勢,將集團牌照優勢轉化為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傾力打造“綜合金融服務”新金字招牌,在推進轉型發展中不斷增強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範金融風險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
具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優勢。作為一家傳統的基礎設施貸款專業銀行,建設銀行自成立之初就為國家重點基建項目提供了大量中長期貸款。改革開放至股改上市之前,建設銀行為絕大多數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援。股改上市以來尤其近年來,建設銀行基建貸款始終保持較快增長。截至2015年末,建設銀行基建貸款餘額約2.7萬億元,佔對公貸款餘額的50%以上,處於行業領先水準。這一傳統優勢,打造了建設銀行在專業人才、核心技術和優質客戶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這將有助於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目前建設銀行通過優中選優,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儲備268個重大項目,遍佈5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金額共計4660億美元,主要涉及電力、建築、礦産、交通、油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基本實現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覆蓋。
具有人民幣業務大行優勢。截至2015年末,建設銀行境內人民幣資産總額16.86萬億元,全年跨境人民幣結算量1.74萬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全球人民幣綜合實力最強銀行之一。目前,建設銀行擁有3億多個人客戶、300余萬公司客戶,大部分重點客戶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與同業相比,建設銀行擁有更強大的人民幣客戶基礎。同時,建設銀行離岸人民幣産品涵蓋批發、零售、投行和財富管理等多個領域,是人民幣業務品種最豐富、産品創新最積極的銀行之一。以人民幣債券發行為例,先後在中國香港、法蘭克福、雪梨、瑞士、中國台灣、倫敦、馬來西亞等離岸市場成功發行人民幣債券,其中,2015年3月,在倫交所推出歐洲第一隻人民幣RQFII貨幣市場交易所基金;6月,在泛歐交易所發行歐元區第一隻人民幣貨幣市場ETF基金;10月,在倫交所發行第一單人民幣債券;11月,在馬來西亞交易所發行全球首只“海上絲綢之路”人民幣債券。這些優勢將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援。
具有綜合金融服務優勢。目前,建設銀行非銀行經營牌照種類齊全,基本搭建起涵蓋銀行、基金、租賃、信託、人壽、期貨、投行、養老金管理等綜合性銀行集團框架,構建了總分行、境內外、母子公司、條線間聯動平臺,通過集團內的優勢互補,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個性化的所有綜合性金融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金融需求。2014年,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相關規劃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建設銀行認真研究“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思路,並深入分析未來戰略實施中可能涉及的重要領域,廣泛調研客戶基礎和需求,挖掘“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金融支援的十大領域,明確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網路互聯互通、經貿合作等在內的七個重點服務方面,並結合客戶需求,協調集團資源,梳理出可提供的六大類金融服務。
具有全球化網路佈局優勢。近年來,建設銀行不斷加快海外佈局。截至2015年末,建設銀行在2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27家(一級)海外機構,各級機構總數達到130多家,總計與139個國家和地區的1491家機構建立總行級代理行關係。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設有十多家分支機構,目前正在開展馬來西亞子行、歐洲華沙分行申設工作和印度尼西亞有關並購項目,並密切關注沿線的泰國、哈薩克、土耳其、波蘭、肯亞等國家,力爭到2020年,海外機構覆蓋40余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6月,建設銀行成功獲得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資格,2015年倫敦人民幣清算行累計清算總量已突破6萬億元人民幣,與境外189個國家和地區發生業務往來,直接服務範圍覆蓋五大洲。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建設銀行構建了日益完善的離岸人民幣集中清算體系。
以深化轉型提升“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水準
在過去幾年中,建設銀行在摸索中起步,從轉型理念宣導、體制機制改革、制度梳理調整、戰略資源配置、技術系統支撐等方面,為轉型發展打下了較為紮實的基礎。“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恰逢其時,既給建設銀行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對深化轉型、增強“一帶一路”金融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加強頂層設計與落地部署。建設銀行將“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了《中國建設銀行轉型發展規劃》,並專門成立服務“一帶一路”戰略領導小組,制定完成《支援“一帶一路”建設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統籌協調集團資源,保障各項配套政策措施順利實施。在轉型重點工作部署中,專門就推動“一帶一路”綜合金融服務,運用工程造價諮詢、銀團貸款、債券融資等專業化服務,爭做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主辦銀行進行安排。通過加大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財務和信貸資源保障力度,加強對“一帶一路”重點産業、客戶的跟蹤研究,結合國家及地區重點産業調整及佈局的變化,安排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優化授信流程,對重點優質項目優先安排審批,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和響應速度。認清轉型發展的“時”和“勢”,力促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真正落地。
創新産品及服務模式。建設銀行及時跟蹤客戶需求變化,把創新貫穿于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全過程,創新産品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一是根據“一帶一路”客戶特點建立針對性的産品開發和服務快速響應機制,完善創新組織體系,強化總行級産品服務創新集中研發應用,推進跨部門、跨條線多領域協作創新。二是發揮産品創新實驗室的引領作用,加快從仿製跟隨到自主創新、從單一産品創新到複合型系列化創新的提升。推出跨境遠端支付、跨境項目融資、跨境並購貸款等新産品,提供包括投資銀行、網路銀行、保險、基金、信託、租賃在內的特色金融服務。三是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對區域性物流中心及各類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核心企業(平臺)及其上下游鏈條客戶、平臺交易商等客戶分別嵌入保理、網路銀行、應收賬款融資、標準倉單質押貸款等供應鏈金融産品。四是積極探索銀政企合作新模式。積極跟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新型融資模式的需求變化,獲取相關建設規劃、政策、項目、客戶資訊,設計符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並契合客戶需求的金融服務方案。
強化聯動行銷與綜合服務。建設銀行充分發揮集團優勢,不斷完善總分行、母子公司、條線間聯動協作機制,推進綜合定價、綜合行銷、綜合核算,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一是完善跨條線、多層次、高素質的客戶行銷團隊,對“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的跨區域重大項目,及時開展項目評估,實現一點接入、多方協同、平臺覆蓋,加強資訊資源共用,共同推進項目開展,提高交叉行銷能力和綜合效益。二是改變單個産品和服務分別定價、核算、考核的做法,基於需求、成本、風險、綜合貢獻、發展潛力等因素,加快形成多産品、多渠道、多條線、多行業分工合作的綜合定價、核算和考核機制,把單獨核算和聯動核算結合起來,單項考核和綜合考核結合起來,完善母子公司、總分行、境內外、條線和部門間的協同運作考核機制。三是發揮全球網路佈局優勢,通過境內外分行聯動,提高跨境授信能力,為項目、客戶提供跨境人民幣貸款、並購貸款、境外項目融資、內保外貸、海外代付、委託付款等産品,滿足客戶需求。
提升智慧化服務水準。建設銀行堅持不懈地向智慧銀行轉型,依託新一代核心繫統,衝擊電子銀行和移動金融制高點,顯著提升經營管理智慧化水準。一是加快智慧銀行網點建設,增加自助智慧設備,擴展遠端智慧服務,拓展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客戶數量。積極構建線上金融超市,加強線上産品研發,擴充線上行銷功能,促進線下服務向線上遷徙,完善線上線下渠道協同機制。二是充分挖掘、採集“一帶一路”沿線客戶和項目資料,分析客戶貢獻度、風險度,為沿線各國、各區域商品流通提供電子商務經營及配套金融服務,搭建商品的跨國流動平臺,幫助項目、企業全面實現線上化的經營管理。三是建立全行大數據開發與分析中心,構建統一的數據採集系統,多策並舉收集客戶和市場資訊,建立完整的企業資訊視圖,運用大數據管理為“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提供定量支援。
完善多元化投融資平臺。“一帶一路”建設資金缺口巨大,銀行難以獨立承擔,必須實行“傳統信貸、投行對接、第三方推介”的三輪驅動融資對接模式。一是以市場需求為引導,針對主體資質良好、信用評級較高的客戶,優先考慮發行中期票據、永續債、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積極爭取主承銷商資格。對於具備發行企業債、公司債條件的客戶,做好銜接承銷商及財務顧問工作。二是整合集團資源優勢,通過建銀國際、建信信託、建信租賃、建信保險等子公司渠道,提供信託理財、産業基金、融資租賃、人壽保險等金融産品,幫助客戶實現中長期融資。三是通過開展商業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國內政策性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以及國際多邊開發機構的多邊金融合作,拓寬融資渠道。四是按照商業化原則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4月,建設銀行與陜西省政府共同主辦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投資推介會,促成陜西省與信託、保險、證券等多家機構對接超1000億元規模的項目。
加強“一帶一路”跨境風險防範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緣政治複雜,宗教文化迥異,在發展階段、金融體系、商業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小差異,風險甄別難度較大,難以量化的風險因素較多,這對商業銀行“一帶一路”跨境風險防範提出更高要求。
落實跨境風險防範責任制。穩健經營是商業銀行的根本,在支援“一帶一路”建設中要注意對跨境風險的防範。一是建立和完善風險防控責任制,通過風險偏好的擬定和傳導,推動全面風險管理責任制在境內外機構落地;二是合理界定風險管理部門與境外業務部門在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的職責,既要保證彼此之間的密切配合,同時也要確保獨立履行職責和有效制衡,實現涵蓋條線、層級、員工的全面風險管理;三是不斷提升海外機構風險計量水準,持續優化海外機構經濟資本計量的精細化水準,逐步完成海外經濟資本的系統建設。
健全國別風險管理體系。“一帶一路”國別風險問題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國別風險管理體系十分必要。一是制定系統性的國別風險管理政策,建立符合監管要求和國別風險管理需要的管理體系,按照“合規適用、統一規範、有效管理、分工協作”的原則實施國別風險管理工作;二是建立獨立的國別風險內部評級體系,改進國別風險限額管理,建立基於對項目、客戶、風險緩釋措施綜合評價的國別限額管理;三是開發和優化國別風險限額測算模型,探索國別風險壓力測試流程、技術方法,適時開展國別風險壓力測試。
完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一帶一路”國別風險突發事件較多,需要及時監控並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一是制定並實施國別風險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指引,要求海外機構對國別風險的動態變化進行持續跟蹤監測,在第一時間向總行報告。二是確定國別風險監測預警信號等級,並根據藍色、黃色、紅色等預警信號採取分級處置措施。三是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密切跟蹤和監控局勢發展,把握相關業務風險,合理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嚴格執行各項風險防範措施。
加強跨境風險防範國際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合規與反洗錢、資本充足率等監管要求不同,必須加強跨境風險防範國際合作。一是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或多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一帶一路”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二是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建立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三是積極跟蹤地區監管政策變化,加強與當地監管機構的溝通協調,確保依法合規經營,嚴防當地系統性、行業性、區域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