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中國銀行業》雜誌:王洪章:經濟新常態下大國金融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發佈時間:2016-03-10

2005年10月27日,作為中央確定的大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改先行試點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標誌著黨中央、國務院對大型國有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戰略決策取得了重大成功。上市十年來,包括建行在內的大型銀行,以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全部躋身世界先進銀行前列。大國經濟需要大國金融。以上市十週年良好基礎為起點,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在經濟新常態下正通過轉型升級,邁入發展壯大的新時期。

一、十年發展為新常態下轉型升級奠定良好基礎

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銀行業的主體,維繫著國民經濟命脈和經濟安全。上市十年發生的脫胎換骨的變化,不僅使大型銀行成為中國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石,能夠以龐大的實力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也為今後轉型升級建設世界一流現代金融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營績效全球領先。上市後,建行核心財務指標始終保持可比同業領先水準。其中資産規模、市值、凈利潤、資産回報率等處於世界大銀行最好水準,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銀行1000強和上市公司2000強第二位。我國大型銀行從過去不良資産“製造的機器”,到領先國際銀行業,標誌著中國現代金融企業正在崛起。

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穩定高效。按照現代公司治理制度,建行上市後明晰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的權責,並在實踐中理順了新老“三會”的關係,形成了公司治理的穩定基礎。建設銀行依託良好的公司治理,平穩有序地推進全行改革發展,著力調動各利益相關方尤其是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推進新體制、新機制在全行的落地,將現代公司治理的內在要求傳導到各機構、各層級、各個環節,形成了規範、穩健、高效的治理架構。

前瞻性的發展戰略目標清晰。上市之初,建行董事會、管理層就把戰略研究和制定工作放在首位,先後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業務發展綱要、業務發展三年規劃和五年規劃。在此基礎上,建行黨委提出了“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轉型發展戰略,科學謀劃下一步轉型發展方向,堅持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關鍵的戰略判斷,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方向,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堅持改革創新發展思路,不斷推動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穩健發展;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深化改革開放帶來的歷史機遇,在鞏固和發揮傳統優勢的同時,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面向全球的綜合化服務水準大幅提升。通過加快轉型創新,全面打造包括保險、基金、信託、租賃、投行、期貨和養老金等在內的綜合服務平臺,不斷提高經營管理的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水準,“以客戶為中心”的機制和文化已貫穿到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實施前中後臺分離與制約及中後臺集中管理,加快流程銀行建設,圍繞客戶需求在市場末端與決策高端間架設為客戶“量體裁衣”且“一票直達”的業務和服務流程,打造獨具特色的管理和決策機制,全面提升全行整體運作效率。

風險內控建設得到全面加強。通過落實全員風險管理、強化班子責任、實現雙向報告、推進專業分工、完善風險抓總,使全行的風險管理文化日漸成熟。加快推進涵蓋表內外、境內外、本外幣和母子公司等在內的集團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升跨境風險、海外業務風險管理水準。強化“三個不放過”,對違紀違法實施“零容忍”,案件防控能力顯著增強。

積極推進海外佈局,有力支援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構建新常態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對外開放新體制,支援企業“走出去”。目前,建行在六大洲均已設立分支機構,覆蓋了25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全球主要經濟體,並與139個國家和地區的1471家機構建立總行級代理行關係,全球化服務網路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成功獲得倫敦、智利和蘇黎世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資格,離岸人民幣集中清算體系日益完善。先後在離岸市場成功發行人民幣債券,取得良好市場反響。加強境內外聯動,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2015年,全行境內外機構辦理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量達3.6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7%。

二、在轉型發展中探索大型國有銀行升級跨越的必由之路

歷經六十年建設和發展,建行如今躋身於國際大型銀行前列,迎來了新一輪轉型發展的契機。2014年,建設銀行前瞻性地提出了向綜合性銀行集團、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銀行、智慧銀行五個方面轉型的整體規劃。“CCB2020 轉型發展規劃”緊扣現代銀行業發展規律,與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和“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轉型提質升級的方向高度契合。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時候,建設銀行也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能力”的建設要求,實現“資本充足、結構合理,管理規範、控制有效,功能完善、基礎紮實,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的目標,打造成最具價值創造力的銀行。隨著規劃全面啟動與落地實施,五位一體的整體轉型正全面協調向前推進,新的業務優勢和新的盈利能力正在形成。

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轉型。綜合性經營是國際先進銀行主要發展趨勢,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産業交叉、市場融合、要素流動的客觀要求,是滿足客戶綜合性、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快速增長的必然選擇。2015年,隨著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建信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獲批籌建,集團綜合型經營牌照繼續保持同業領先,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要抓緊探索經營管理、行銷服務、運營核算的綜合化,建立健全銀行業務為主、其他金融功能為輔,主輔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現代先進綜合性銀行集團。

加快向多功能服務轉型。多功能服務是國際先進銀行的基本特徵,是銀行適應客戶需求多樣化、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客觀需要,是銀行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體現。要改變銀行目前産品類別不齊全、功能不完備、協同不到位的現狀,加快由相對簡單産品和服務向産品豐富、功能健全、服務便捷的轉型,形成産品目錄清晰、産品組合多樣、服務特色定制、綜合功能完備的經營體系。

加快向集約化發展轉型。集約化是現代銀行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持活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是在優化流程基礎上,實現資源配置、運營高效、價值創造的過程。向集約化轉型,要加強銀行集團統籌,實現總分行經營管理集約與差異化,中後臺支援保障盡可能向總行和省分行集中,二級分行及以下單位主要是經營及行銷的集約化,條線集約化則以專業化為主進行,人員資源向經營和基層一線傾斜,實現集團客戶服務與經營管理效益最大化。

加快向創新銀行轉型。創新是銀行經營發展的生命力,是破解資本約束和資源約束的必然選擇。經營環境不斷變化,同業競爭更為激烈,對銀行創新發展提出了更迫切和更高的要求。要弘揚創新理念和文化,既進行管理方式、體制機制創新,又加強業務、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使創新貫穿于經營發展全過程、各領域,保持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加快向智慧銀行轉型。社會經濟運作和人們生活行為數字化、資訊化程度不斷提高,新興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的升級改造都離不開智慧化應用;新業態、新産業、新技術為銀行智慧化發展也提供了契機,優秀企業、高端個人和青少年群體等智慧化應用主力軍將成為未來銀行的客戶主體。同時,銀行業是高度資訊化、數字化的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國際先進銀行已經走在銀行智慧化前列,我們必須加快智慧銀行轉型步伐,提升資訊化、流程化、智慧化水準,發揮IT技術、大數據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以贏得未來。

三、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鑄造大國金融輝煌

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堅持在發展轉机型,在轉型中發展,在做大、做強、做優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我國正處在“十三五”規劃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實現,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必鬚髮揮好服務國家建設、支援實體經濟的主體支撐作用,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服務大局,加快轉型創新,進一步深化國有金融企業改革,全面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努力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緊跟實體經濟抓機遇促轉型,助力國家重大戰略順利實施。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彰顯了新一屆黨中央的戰略智慧和歷史擔當。建行作為擁有六十年發展歷史的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服務國家建設是基本職責和天然使命,這既是承擔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內在要求,也是銀行自身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建行將緊隨國家發展戰略步伐,全面提升服務國家建設能力,助推國家重大戰略順利實施。一是發揮傳統優勢,創新服務模式,大力支援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自身綜合經營優勢,搭建綜合服務平臺,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和融資模式,積極提供基本建設貸款、銀團貸款、等産品在內的全方位融資融信綜合服務。二是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強化貫徹力,提供強有力保障。依靠龐大的資金實力、全面而完善的綜合服務能力、強大的創新力和遍佈全球的網路,以及覆蓋多個行業和領域的牌照優勢,為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和扶貧攻堅、中國製造、新興産業、保障房建設、小微企業、三農經濟等重點領域,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的專業化金融服務方案和差別化的信貸政策,用優質、先進、精準的服務,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經濟騰飛。三是抓住行業和系統龍頭,以綜合金融服務帶動對上下游的金融支援。通過地方政府自發自還債券承銷與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融資、融資租賃、引入保險資金、籌組産業基金等方式,拓展新型服務領域,為實體經濟提供強力支撐。四是繼續發揮建行在項目評估、工程造價諮詢、投資託管服務等方面的業務優勢,為社會資金參與國家重點建設提供多層次的金融服務。

通過改革驅動推進體制機制建設,打造現代企業一流指揮樞紐。破解體制機制難題,改革是重要法寶。過去十年,我國銀行業快速發展,躋身全球銀行的領先行列,主要動因源自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和銀行改革。建行轉型規劃提出的深化集團內部改革,目的就是以改革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運作高效、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優勢,把交叉性強、耦合性高、起基礎支撐作用、牽一髮動全身的體制機制建設,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一是建立大資産大負債集團經營管理模式。編制涵蓋集團所有機構的整體資産負債經營計劃,展示集團完整金融服務視圖。實施資源集團全球化統籌科學配置,做到境內外、本外幣資金互通和流動性統一管理。研究大資産大負債綜合化考核機制,科學設置全面資産管理、全量資金來源等考核指標體系,引領全行向戰略方向轉型。二是完善集團協作運作機制,構建對集團聯動起基礎支撐作用的綜合運營核算機制,加快形成多産品多渠道多條線多行業分工合作的綜合定價、核算和考核機制,健全跨機構、跨區域、跨條線、跨部門、跨境的聯動機制,積極探索母子公司業務産品無縫對接融合新機制,提升市場和客戶快速響應能力。三是優化集團機構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與時俱進推進總行集約運作機制完善和分行機構集約化改革,根據形勢發展擇機推動子公司市場化改革。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完善各級機構差異化授權政策,改變對分支機構管得過多過死、創新發展活力不足的狀況。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展示中國銀行業綜合實力和良好形象。伴隨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化,中國銀行業近年來“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覆蓋地域不斷擴大,海外戰略佈局初見雛形。截至2014年末,20家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在53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1200多家海外分支機構,總資産達1.5萬億美元。同時,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人民幣境外清算行已經輻射中國港澳臺地區、東南亞、歐洲、大洋洲和美洲等地區。當前,隨著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深入,為支援我國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建行將以出口信貸、跨境擔保、跨境並購融資、跨境供應鏈融資、項目融資等優勢産品為依託,進一步加快海外佈局,強化境內外聯動,統籌利用各機構優勢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全面的服務。通過轉型發展,以客戶為中心、以境內外、本外幣一體化經營和集團化管理為基礎,實施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策略,加快海外業務層次提升、國際化網路深化,以強化國際業務、海外業務綜合貢獻度和國際競爭能力。可以説,加快中資銀行“走出去”戰略佈局,有助於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資源,更大程度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進而在國際金融格局中增強話語權、定價權,展示競爭實力,樹立良好形象。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回首上市十週年,我國大型銀行歷經了從“技術上瀕臨破産”到雄踞全球大銀行前列的“鳳凰涅磐”。上市是里程碑,十年是新起點。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前提下,大型銀行的責任擔當,正成為經濟平穩向好最為堅挺的力量。建行將通過轉型發展建設“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的現代綜合性銀行集團,用“中國信心”的最強音,譜寫經濟新常態下大國金融助力大國經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