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人民網:建行“農耕文明貸款” 全省精準扶貧新動力

發佈時間:2016-05-18

“金馬鈴薯”、“藥材盈”、“高原夏菜”、“穆斯林商貿”、“平涼金果”、“旅遊農家樂”等“農耕文明”涉農個人貸款子品牌的出現,是建設銀行創新信貸産品、助力扶貧脫貧的纍纍碩果,散發著建設銀行精準扶貧的芬芳,透著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香甜。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大戰略思想,各級政府把“精準扶貧”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而單位挂靠捐贈的傳統扶貧模式已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精準脫貧,更不可能達到讓貧困農戶發家致富的目的。為服務實體經濟,支援有真實貸款需求的農戶進行生産經營活動,滿足符合國家農業産業化、現代化方向的“三農”領域個人金融服務的需求,建行甘肅省分行推出了“農耕文明”精準扶貧農戶小額貸款。

“農耕文明貸款”主要支援特色農業發展,幫扶從事農産品種植、養殖或收購、加工等生産經營的農戶及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為認真貫徹落實工作要求,切實幫助農戶脫貧致富,打好金融精準扶貧攻堅戰,甘肅省分行把落實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作為發展“1+N”産業助農增收的新舉措,先後在全省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區域張掖市山丹縣、民樂縣優先選擇了7戶專業合作社,作為當地“農耕文明”精準扶貧貸款的牽頭企業,建行張掖分行與當地政府商談溝通,分別與山丹縣政府、民樂縣政府簽訂了“精準扶貧”涉農貸款合作協議/承諾函(委託財政簽訂)。通過調查摸底,貧困戶“1+N”産業發展貸款需求主要集中在種植業貸款和養殖業貸款兩個方面。由於當地乾燥、早晚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的氣候特徵,種植業主要以種植中藥材、馬鈴薯為主,養殖業主要以標準化養牛、養羊為主。甘肅省分行結合實際,堅持“農耕文明貸款”優先貸給脫貧次序靠前的貧困戶、優先貸給有強烈發展願望和能力的貧困戶、優先貸給信用較好的貧困戶,以手續最簡便、週期最靈活、利率最優惠、可獲得性最大的“三優、四最”實現助農扶貧貸款投放的實效性,並依託“公司+農戶”的信用擔保體制,以“政府+牽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精準扶貧農戶+銀行”模式,形成了資金跟著農戶走、農戶跟著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走、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帶著農戶跟著産業項目走、産業項目跟著市場需求走的産業扶貧脫貧新格局,在增加糧食生産能力的同時,發展多元增收産業,提高農戶收入,履行社會責任。2016年,甘肅張掖分行先後與23戶扶貧戶簽訂了精準扶貧貸款合同及相關協議,春節前後已陸續向包括精準扶貧戶在內的53戶農戶發放貸款1966萬元,讓農戶切實感受到了建行“精準扶貧”的溫暖。

自2010年5月開辦業務以來,甘肅省分行已累計發放“農耕文明”涉農個人貸款95多億元,支援393戶農業龍頭企業,7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惠及3.12萬戶農戶和家庭,涉及66個縣、區,5000萬元以上的縣、區達14個。建行“農耕文明貸款”推進了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為助民發展共赴小康建立了強大的金融後盾力量,成為全省精準扶貧新動力。

黃土高坡:唱響“農耕文明”音符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從“貧瘠甲天下”著稱的甘肅省定西、會寧穿過,才能聽出這首風行一時的“西北風”裏,唱出曾經的荒涼和絕望。

這時,才能深切體會出為什麼“三農”工作會是甘肅省的“重中之重”,為什麼建行的“農耕文明”會寫進省委1號文;為什麼在全省金融工作會上,省委書記王三運會説,“建行對中央1號文的理解最深,建行摸索出的貸款模式最適合甘肅省發展”,並親自到甘肅省個貸中心調研“農耕文明”涉農貸款。

“臉朝黃土背朝天,土裏刨得糊口錢”今年40齣頭的甘肅農墾條山集團職工張世軍,原以為這輩子只能靠手裏的一畝三分地過活了。

“沒有建行貸款前,我們兩口子一天忙到黑,最多能種二十多畝地。想多種,雇不起人啊。前年,建行給我貸了80萬,我一下承包了700畝地,除去各種費用,一年純收入近30萬,真是幹一年頂十年啊!”站在剛剛出苗的玉米地裏,張世軍指著停在白楊樹下一輛嶄新的“廣本”小汽車説。才兩年時間,他蓋了二層樓,買了車。

在條山農場,像張世軍這樣種植規模的有200多戶,從2010至今,已有2200多戶從事果樹、馬鈴薯、糯玉米種植的農場職工,因為建行的“農耕文明”貸款,擴大了生産規模。

在定西通渭縣的天耀草業肉牛育肥基地,公司牌子上方是幾個醒目大字:“甘肅省龍頭扶貧企業”,基地裏最著名的“人物”是一頭被稱為“表情帝”的肉牛,它可以配合記者鏡頭不斷調整體態和表情,見多識廣。

吸引媒體蜂擁而至的一個是這裡的農業迴圈經濟模式,另一個是“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而這兩者都是在建行支援下完成的。前者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産業鏈,後者直接帶動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農戶走上了康莊大道。

公司生産負責人魏志勇算了一筆賬:“建行給我們貸了5000萬元涉農貸款,3000萬元小企業貸款用於基本建設,2000萬元‘農耕文明’貸款,由農戶申請,基地擔保,現在基地存欄量3000頭,年出欄1500頭,生産規模翻了一番。”

魏志勇提到的“農戶申請,基地擔保”就是甘肅省分行“農耕文明”貸款的基本模式:“公司+農戶+基地+訂單”把公司和農戶款綁在一起,這是建行敢給農民貸款的前提條件。

“現在都是訂單農業,一切都由龍頭企業統一管理、收購,這種訂單農業使小農戶與大市場直接對接,提高了農戶抵禦風險能力。龍頭企業實力雄厚,經營規範,貸款農戶由龍頭企業推薦,都是最好的農民,從理論上而且實踐也證明了‘農耕文明’是沒有風險的。”省分行個貸中心李立經理説。

如今,“農耕文明”不僅有了許多子品牌,還衍生出多種模式,直接帶動了這個農業大省脫貧致富,成了政府眼裏的“頂梁柱”。

“農民身上無小事兒,養豬生娃兒都是大事兒!”省分行個貸中心客戶經理蘇小娟提起跟農戶打交道,語氣就像個婦委會主任。由於貸款操作要求“四親見”、“四拍照”,一年裏有五分之三時間,她都輾轉在田間地頭、豬圈牛圈,有時為進牛圈清點存欄數,一天要紫外線消毒十幾次。打下手的楊曉昕,是剛來的研究生,一次一腳踩在牛糞上,差一點嚎啕大哭:“我是銀行白領啊,怎麼成了放牛娃!”

省分行業務部門直接經辦業務,恐怕是建行系統絕無僅有。“農耕文明”産品出來後,甘肅省分行一改“上級行管理,下級行經營”的傳統模式,由省分行、二級分行個貸中心直接經辦,對企業和農戶實行全過程管理,全省二級分行以上個貸中心都成了涉農貸款直銷店。現在,光省分行個貸中心就直接管理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就有122個、農戶6276個。

“我現在終於體會到為什麼農民貸款難了!”白銀分行個貸中心客戶經理姚曉輝把涉農貸款跟公司貸款做了比較:“同樣的貸款流程,農民貸款少則五、六萬,多則百、八十萬,為了簽個字,常常要翻山越嶺,幾天幾夜,費時費力費錢!做1000筆還沒有做一筆對公業務收益大!”

但是“農耕文明”推出4年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卻逐漸顯現,以白銀市為例,建行原計劃向白銀農業養殖業龍頭示範企業提供2億元“農耕文明”貸款,而實際當年發放了5.6億元,遠遠超出了協議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