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光明日報》:讓金融“活水”成為扶貧“金水”——甘肅省開展金融精準扶貧一線見聞

發佈時間:2016-05-30

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如何實現脫貧?金融這渠“活水”不可缺位。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增加有效信貸供給、優化信貸結構,讓資金精準流向貧困村、貧困戶,是甘肅省開展金融扶貧的重要抓手。

“引導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施信貸傾斜政策,加大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産業發展、農戶自主創業、移民搬遷安置等領域的信貸支援力度,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村、貧困戶聚集。”甘肅銀監局副局長柳樓指出。

金融産品“增供給”

銀行業與政府部門合作,結合當地貧困情況創新推出特色金融産品,讓貧困戶擁有更多貸款選擇,是甘肅金融扶貧的一大特色。

李鵬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新莊鄉奮鬥村的一位養殖戶,家有六口人,靠種地為生,家庭年收入只有幾千元。2013年,他向當地農業銀行申請並獲得“雙聯惠農貸款”5萬元,購買了30多只羊,走上了養殖脫貧路。“今年我又貸款10萬元,目前已有100隻羊,預計今年收入能達四五萬元。”李鵬説。

“雙聯惠農貸款”是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與省財政廳合作推出的金融産品。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副行長徐楊春表示,該産品由政府增信,通過組建政策性擔保公司,為貸款提供全額擔保,並由省級財政對貸款全額貼息。

中國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與省扶貧辦聯合推出了“五業富民”小微企業貸款,以“龍頭小微企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為模式,以信貸利率為扶貧杠桿,支援小微企業為貧困戶創造就業崗位,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為了從供給側破解“貸款難”,柳樓表示,下一步要靈活運用特許經營項目收益權、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産收益權等為擔保設計信貸新産品;拓展小額信貸適用範圍,不設抵押擔保門檻。

信貸資源“優結構”

“金馬鈴薯”“藥材盈”“高原夏菜”“穆斯林商貿”“平涼金果”“旅遊農家樂”……這些都是中國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推出的“農耕文明”涉農個人貸款的子品牌,也是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藥方”。

中國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副行長王文永説,“農耕文明”貸款形成了以“公司+農戶”“龍頭企業+農戶”“農村合作社+農戶”“農家樂”等多種貸款發放模式,是建行“精準扶貧、服務三農”的一塊金字招牌。

此外,在甘肅銀監局的引領下,銀行業創新服務模式,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開發“接地氣”的産品和服務,推出了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牛羊蔬菜”産業貸等60余個金融産品,促進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

“按照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等各類金融機構的不同職能定位,推動建立各有側重、分類支援、相互協作的扶貧開發金融服務機制。”柳樓表示,同時也要切實防控風險,形成“貸得著、用得好、還得上”的良性發展道路,構建金融扶貧長效機制。

金融服務“走基層”

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太石鎮三益村,一位40歲模樣的中年婦女走進了三益現代農業超市,同時也是當地農業銀行“四融”平臺服務的一個基層網點。她對記者説,來這裡是為了充值買電,“這裡很方便,不出村就可以交上電費了”。

“四融”平臺是當地農行為服務“三農”搭建的網際網路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在甘肅省,類似的金融服務基層組織還有很多。甘肅銀監局表示,支援大中型銀行下沉服務網點,拓展服務半徑;在偏遠地區通過設立便民金融服務點、推廣移動金融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改善貧困地區基礎金融服務缺失的問題。

截至2016年3月末,甘肅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鄉鎮設立標準化網點、離行式自助網點3747個,在行政村布放惠農服務點、三農服務終端等16273台,投放POS機20余萬台,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實現了全覆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達99.14%。

“引導銀行業精準對接貧困戶的金融服務需求,提高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機具、人人有服務’,使各項金融服務精準落實到項目、到産業、到貧困戶,把信貸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柳樓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