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建行:銀行綜合化經營步伐加快
銀行綜合化經營不再僅是目標和口號。
近日,雲南省部分企業與建行簽約,達成意向融資金額350億元。
這場看似普通的簽約,卻是建行綜合金融服務的一次最集中體現。為了更好地對接企業綜合融資需求和資産管理需求,包括建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建行集糰子公司,為企業帶來包括融資租賃、産業基金、股權投資、境外投行、境內外直接投資等金融服務。
綜合化經營是當前國際大型銀行發展趨勢,也是適應我國快速發展和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選擇。一些專家評價説,目前已具備綜合化經營基礎和業務牌照領先優勢的銀行機構,將其作為實實在在的競爭手段和服務工具。
聯動
據記者了解,除建信租賃外,此次簽約還涉及到建行集團旗下的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建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建信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傳統的信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投融資格局變化和客戶新興投融資需求。”有業內人士説,“銀行需要主動從傳統業務向新興業務、從單一信貸向綜合金融服務轉型。”
銀行與其子公司的協同聯動並不是新鮮事物。同樣是在雲南,早在2013年,建行便與建信租賃、建信信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並開展深度合作,借助建行子公司的優勢和實力,通過集合信託、融資租賃、債券承銷、公開募股、直接投資等手段,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以及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
據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近3年來,通過與建行集糰子公司等金融機構聯動合作,為雲南省企業提供的非信貸類資金支援超過1000億元,為雲南省城投、滇投、雲天化、白藥集團等近千家大型企業提供了專業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如今,這種協同聯動將向更深層次發展。在此次簽約中,建行雲南省分行還與建信期貨、建信養老金、建銀國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上述各方將持續推進傳統商業銀行服務與投行、基金、租賃、保險、信託、期貨、養老金等非銀行業務深度融合,在綜合金融服務領域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把握金融體制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機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全牌照
就在今年4月27日,建信保險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開業典禮。對於它的開業,建行表示,這標誌著建行集團在綜合化全牌照發展方向上進一步開疆拓土、戰略轉型。
從記者掌握的資訊來看,通過新設、並購等多種方式,包括建信保險在內,建行已擁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託、建信人壽、建銀國際、建信期貨等多家非銀行業子公司以及中德住房儲蓄銀行、20余家村鎮銀行等專業化經營的子銀行。經營範圍橫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業務覆蓋基金、租賃、信託、保險、投行、期貨以及專業化銀行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對此,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行已初步搭建起牌照較為齊全的綜合化經營平臺。下一步還將爭取造價諮詢等金融牌照。
全牌照將給銀行帶來什麼?數據顯示,早在2014年,建行子公司的業務規模和利潤便基本保持了30%以上增速,高於集團平均水準。
向綜合化經營轉型、爭取更多的金融牌照,這不僅是建行一家的選擇。記者梳理髮現,中行、交行等大型銀行以及招行、興業、民生等股份制銀行均持有多個金融牌照。
一些專家表示,傳統商業銀行利差空間明顯收窄,利潤增速已進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代。通過全牌照的獲得加快構建綜合性銀行集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不僅僅是發展問題,更是關乎存亡的問題。
綜合化
近年來,在綜合化經營正面效應的誘導下,無論是大型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城商行,都有“做大做強”、進行綜合化經營的訴求。
綜合化經營也對銀行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便是綜合經營管理體系的搭建。建行對此也有明確調整,如擴展集團綜合服務功能,實現各類業務互為補充、效益來源多渠道、風險分散可控的綜合經營架構。實行大資産大負債經營管理,協調發展本外幣、境內外業務,實現資源的全球化綜合配置和有效運用。
除管理體系外,服務模式也需要進一步調整。一些銀行也對此進行了探索。從記者掌握的情況,主要是完善銀行與子公司、總分行、境內外、客戶和産品部門行銷對接協作機制,提高集團內部跨國境、跨地區、跨行業、跨産品的協同聯動、交叉行銷能力和綜合效益。
建行則提出,實現一點接入、多方協同、平臺覆蓋,建立和完善客戶在該行單一綜合賬戶,提供綜合服務方案,打造一體化平臺,推行新渠道、新産品可實時嵌入的開放包容性服務模式。
另外,還需要建立綜合運營核算機制。在這方面,建行提出,改變單個産品和服務分別定價、核算、考核的做法,基於需求、成本、風險、綜合貢獻、發展潛力等因素,加快形成多産品、多渠道、多條線、多行業分工合作的綜合定價、核算和考核機制,把單獨核算與聯動核算結合起來,單項考核與綜合考核結合起來,完善母子公司、總分行、境內外、條線和部門間的協同運作考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