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中國金融家》:“小的是美好的”——建設銀行董事會秘書陳彩虹談建行小微企業服務戰略

發佈時間:2016-07-25

《小的是美好的》——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英國經濟學家舒馬赫出版的這本書風靡一時且影響至今。“ 書裏講的‘小’,就是‘小企業’。” 在日前召開的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建設銀行董事會秘書陳彩虹用舒馬赫的觀點作為開場白,介紹了建設銀行致力服務小微企業的做法和經驗。商業銀行為“美好的”的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不過,小企業也存在一些發展劣勢,商業銀行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時常遇到一些困難。那麼,建設銀行又是如何來面對困難,親近“美好”的小企業,與小企業實現共同發展的呢?

面對記者,陳彩虹介紹了建設銀行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中做好綜合性多功能服務的情況。他説,小微企業的發展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他們是商業銀行服務的重要對象,也關聯到國家戰略的成功推進、社會穩定、市場活力和企業結構均衡等重大問題。這些年來,建設銀行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支援實體經濟為使命,合理運用商業原則下的金融手段,以一池金融活水,助推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澆灌了小微企業實體之樹,並結出了纍纍碩果。

陳彩虹透露,截至2016年3月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萬億元,貸款客戶25.5萬戶,戶均貸款在大銀行中最低,連續五年完成監管要求。

戰略定力+頂層設計

為小微金融服務注入正能量

大銀行做小微企業貸款不“划算”,這是過去業內的“共識”。近年來,這一認識逐步得到扭轉。陳彩虹認為,這既是貫徹落實中央、國家和監管部門各項政策的要求,更是建設銀行將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作為開拓未來可持續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經過幾年實踐探索,建設銀行已初步建立適應小微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2014年,建設銀行再度提升小微金融發展戰略,將“大力發展小微企業”納入“CCB2020”轉型發展規劃,作為全行向綜合性銀行、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銀行和智慧銀行轉型的戰略重點。

“在建設銀行,轉型理念深入人心。”陳彩虹説,近年來,建設銀行不斷清晰大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發展路徑,明確小額化轉型方向和“以小為主、以微為重”的客戶定位。在管理層的推動下,各級經營機構主動“彎下腰”,真正支援小企業、微型企業這些實體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

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著力點到底在哪?陳彩虹表示,建設銀行緊密關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催生的新市場、新業態,重點培育創業創新型小微企業,創新科技金融服務,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將小微金融服務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同時,深耕農村小微金融服務,實施精準扶貧,為實體經濟補短板增活力。

目前,建設銀行37家一級分行中有34家分行成立了小企業業務專門管理部門,在全國主要城市和百強縣設立近300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在全行推行統一的業務操作規範,實行中後臺信貸操作環節的集中處理,並配備了近5000名小企業業務專職人員。同時,單獨核定小微企業信貸規模,將小微企業信貸服務指標納入各行關鍵業務指標體系進行考核,配備單獨激勵費用,出臺專門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和盡職免責辦法,不斷強化小微企業專屬服務能力。

截至2016年3月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萬億元,貸款客戶25.5萬戶,戶均貸款大銀行最低,連續五年完成監管要求,已成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主力軍。

銀行+第三方

以資金之水聚發展之海

融資難一直是小微企業發展之痛,其根源在於缺資訊、缺信用。為破解這一障礙,建設銀行借助政府等第三方的資源共用,實現小微企業增信基礎上的互惠合作,既為企業“輸氧供血”,又推動銀行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

自2012年建設銀行與工信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不斷深化合作,創新推出“助保貸”業務模式。“助保貸”以政府提供的資金組建風險補償資金池,建設銀行通過信貸杠桿放大小微企業受益面,小微企業只需提供一些助保金及部分抵質押即可獲得全額貸款。在“助保貸”模式下,建設銀行積極與財政、科技、商貿等政府部門對接,不斷拓展合作內涵,通過平台資源整合、政府資金風險補償,以市場化方式推動金融支援小微企業。建設銀行的“助保貸”在同業中樹立了銀政合作的標桿與品牌。“銀政合作,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馬凱副總理對這種服務模式予以肯定。”陳彩虹説。

“在銀稅合作方面,建設銀行實現‘以稅授信、以稅促信’。”2015年,建設銀行首家與國家稅務總局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以徵信互認、資訊共用為基礎的銀稅合作機制,將納稅信用應用到促發展、惠民生,服務經濟發展大局,推動社會信用環境建設。陳彩虹表示,建設銀行還不斷探索在銀稅合作中植入網際網路基因,推出“稅銀e家”網路服務平臺,實現與涉稅數據的實時對接,開闢“e”路“e”貸新模式,貸款提交到放款不超過5個工作日。

在與政府、稅務部門合作的同時,建設銀行持續推動多種增信合作模式。如充分挖掘各種社會力量,與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行業協會、供應鏈核心企業等資源共用,創新小微客戶批量化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建設銀行已與工信部、國稅總局、人行徵信中心、中小企業協會、全國工商聯簽訂合作協議,各分支機構與1200多個地方政府、1700多個稅務機構搭建銀政、銀稅合作平臺,與超過600家政府背景擔保公司合作,幫助很多輕資産小微企業克服抵質押物價值不足瓶頸,提升企業信用和可貸款額度。

科技+金融

助推創業創新大潮

“我們強調對企業要量身定制金融産品。”陳彩虹介紹,建設銀行綜合考量企業專利應用情況,科技産品獨創性,獲得政府科技補貼金額,科研人員佔比等科技企業獨有特性,將智慧財産權、非上市公眾公司股份作為可接受押品,研發科技企業發展貸款、上市貸、創投貸、科技智慧貸、科技投聯貸等一系列産品,解決科技企業輕資産、無抵押、融資難的“痛點”和“難點”。

在打造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方面,建設銀行從融信、融創、融資、融智、融惠、融通6個方面入手,放大財政杠桿、支援眾籌眾創、提供融資支援、運籌資本市場、吸引高端人才、打造專屬通道,全面擴充服務功能,積極做好需求對接,以金融創新推動科技創新,持續優化完善科技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最有品位、最有膽識、最專業、最有效率、最優惠和最高附加值等“六個最”的科技金融服務,引來地方經濟發展的滿園春色。

為保障扶持力度,建設銀行成立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作為科技金融業務總行級行銷平臺,並在全國組建了一批以中關村分行、深圳南山支行為代表的專營機構,配備專業高效的行銷、産品、審批及風控團隊服務高新技術企業。如中關村分行與清華大學創業孵化平臺開展合作,為平臺所屬小微企業提供包括資本市場規則輔導、企業股權規劃設計、項目投融資等增值服務。

此外,建設銀行充分發揮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主動對接全國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及眾創空間,通過傳統園區建設貸款或與政府共同設立孵化器基金的形式,滿足眾創空間、孵化器園區建設的融資需求,並向孵化器在孵企業提供信貸支援。

全週期+多元化

提供綜合性多功能服務

隨著客戶金融需求逐漸多樣化,建設銀行充分發揮集團優勢,以投行、基金、信託、租賃、保險等多家子公司為依託,為企業提供現金管理、投資銀行、財務顧問、造價諮詢等綜合化金融服務。

為滿足企業全方位金融需求,建設銀行利用發達的結算網路、成熟的現金管理系統,為小微企業提供資金集中、代收代付等服務。如他們在業內首家推出單位結算卡,滿足企業方便、快捷、安全的支付結算需求;在對公綜合收款服務方面推出“回款通”,解決企業在收款過程中遇到的應收賬款難以兌現、流動資金緊張的問題;在現金管理方面推出“禹道”,包含賬戶服務類産品、收付款産品、流動性産品、投融資産品、資訊報告類産品、電子渠道及行業解決方案7大産品線,涵蓋企業經營的各種需求。

“小微e家” 是建設銀行專門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陳彩虹表示,建設銀行為小微企業打造集企業和企業主對公、對私資訊為一體的金融一體化綜合服務模式。通過智慧化、可視化操作,企業主可實現企業資訊與個人賬戶資訊的整合,基於平臺實現信貸業務、賬戶管理、支付結算、投資理財、資訊推送等各類金融服務。

對有上市潛力的成長性小微企業,建設銀行在提供信貸支援的同時,還發揮集團優勢,努力為企業搭建上市橋梁,設計和優化綜合服務方案。如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建設銀行建立投貸聯動中心,聯合建銀國際、智慧財産權評估等專業機構,構建智慧財産權、股權質押業務與投貸聯動結合的合作發展機制,同時整合券商、股權投資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市場服務主體,通過專業化服務團隊,打造資訊交流平臺,指導和幫助企業了解、認知金融及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掛牌上市、並購重組、股權轉讓等全鏈條一站式服務。陳彩虹説,未來,建設銀行將繼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以自身的轉型助力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

把支援小企業做成大事業

如果問北京的三甲醫院能不能治療感冒一類的小病,他們肯定會説能治好,但同時會建議病人去身邊離家近的一甲、二甲醫院或社區醫院。

順著這樣的思路,你也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大銀行能不能服務好小微企業?在社會上乃至金融業內,也確實有這樣的看法,認為大銀行的優勢是服務大企業和國家重點項目,區域性的小銀行才能服務好小微企業。也不乏中小銀行,將小微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並取得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和自身效益。

這看上去有些像大小醫院的分工。但實際上,這是只見其表,未見其裏。讀了陳彩虹先生對建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經驗介紹,相信讀者們會和記者一樣,對這個問題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為什麼説大銀行也能做好小微業務?關鍵仍是資源配置。北京有特長的三甲醫院,多是僅此一家,別無分店,資源的限制讓他們希望能運用所長,多治大病、重病、疑難雜症,最大地發揮自己的作用。普通的小病小醫院也可以治好,就不必勞煩大醫院了。但銀行業情況並非如此。

毋庸贅言,大銀行家大業大,實力雄厚,服務大企業和重點項目具有傳統優勢,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服務小企業方面也擁有雄厚的資源和優勢。

首先是資金優勢。大銀行資本雄厚,如建設銀行,截至2015年末資産規模達到18.35萬億元,這些資金是可以全國調動的,哪的小微企業發達,就可以重點支援哪。其次是網點優勢。建設銀行有將近1.5萬個網點。即便是在網路技術、移動技術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大部分金融服務還需要線上下進行,遍佈全國的網點,可以立足當地服務小微企業。第三是客戶基礎。建設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有25.5萬戶,很多都是他們服務的大企業供産銷鏈條上的客戶。依託于供産銷鏈條為小微企業服務,恰恰是大銀行的優勢。四是科技系統優勢。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客戶,讓大銀行好比是一個大數據倉庫的擁有者,海量的數據使得他們可以有針對性開發産品、組織行銷,實現精準服務。

種種優勢還可以列出很多。總而言之,因為在市場佔有率、資金實力、集團優勢、産品創新能力、風險防控方面的優勢,大銀行服務小企業遊刃有餘。如果再從理念上重視,從戰略上發展,大銀行就一定能服務好小微企業,而小微業務也必將給銀行帶來豐厚回報和發展空間,建設銀行的經驗就是證明。

正如李克強總理近日在建設銀行考察時所説的那樣:大銀行給小企業貸款這項工作不容易,但只要用心,就能做成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