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金融時報》:做新時代的“挖井人”建行28年持續扶貧

發佈時間:2016-08-30

在牛蹄嶺蜿蜒的山道上,走著一群滿頭大汗的農家孩子。這些孩子背著破舊的大書包,不時有口渴的孩子到路邊的岩溝裏打水喝。這是2009年盛夏,安康市漢濱區縣河鎮牛嶺小學下午放學後的情景。這一幕深深印在了建行陜西安康分行扶貧幫扶幹部的心中。

牛嶺小學坐落在秦巴山區一座半山腰上,2009年以前,學校老師和學生吃水要靠附近的村民幫忙從一公里外的山溝裏挑。“兩塊錢一擔,還不是人人都願意,要説好話,要看人家有沒有時間。”牛嶺小學老師無奈地説,“而且如果孩子忘了帶水,那麼這一天孩子要麼忍著,要麼到溝裏找水喝。”因為嚴重缺水,學校只好要求每個孩子早上上學時自己從家裏帶水喝。

2009年夏天,在高溫的秦巴山裏,建行扶貧工作組跟隨鎮、村幹部在荊棘叢生、蟲蛇出沒的山溝裏找水源、定方案。在學校的山梁泉水點上,他們一連三天測檢水量和取水樣。雖然村民們笑著説:“我們祖輩都吃這兒的水,不會有問題的。”但是建行扶貧幹部堅定地説:“水的安全最重要,不能因為用水的問題影響了孩子們的身體,給群眾帶來安全隱患。這水一定要送西安做化驗。”不久,投資3.1萬元的學校飲水工程款下撥了,同時還有3.4萬元的學校校舍修繕款、6萬元操場硬化費,扶貧工作組還送去了課桌凳、辦公用品、體育器材等。

牛嶺小學的教學硬體設備也一應俱全了,就算下雨天,孩子們也可以在操場玩耍了。

自1995年起,建行利用“愛心基金”先後在安康市捐資助學12所,其中希望小學8所,初期投資200萬元用於改善校舍,後期捐資385萬元。“5·12”汶川地震發生後,他們又積極協調,為安康漢濱區受損的五里花園希望小學、恒口陳家營希望小學、石梯鄉雙村小學等學校捐資80萬元,對受損校舍進行維修加固。

“其實早在1988年,建行就開始了對安康定點幫扶,腳步早已遍佈安康各個角落。”建行陜西省分行的同志告訴記者。2006年冬天,建行扶貧小組成員發現安康漢濱區潭壩鎮草廟村面對高山深壑,最缺的就是水。回西安後,建行立刻召集會議下撥10萬元用於解決全村600余名村民的飲水問題,讓群眾吃上放心水、方便水。2007年冬天,建行扶貧小組再一次來到草廟村,群眾熱切渴望硬化完最後的通組路,建行扶貧小組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請求。2008年秋天,3公里的通組路通到了群眾的門前屋後,接著扶貧小組又從楊淩調來優質核桃苗,並請林業部門精心設計建成100畝優質核桃基地,如今草廟村已是碩果滿枝。

在建行扶貧小組看來,扶貧不是簡單地“授之以魚”,真正的扶貧是要讓村民們都富起來。2009年12月下旬,建行扶貧小組再次來到牛嶺村,與村民們商量什麼項目可成為牛嶺村的主導産業。正在地裏幹活的村民和建行工作人員熱情地談起來,在大家激烈的討論後,牛嶺村收到來自建行30萬元的扶貧款,用於改造500畝老茶園,新建4間160平方米的廠房。如今牛嶺村生産的翠峰茶已是安康的一個名品,在第二屆陜西茶葉節上榮獲銅獎,茶葉已從原來的80元一斤上漲到了280元一斤。

扶貧28年來,建行陜西分行發生了較大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他們的扶貧精神與社會責任,該行堅持派駐扶貧幹部,全行累計派出74人赴安康駐點扶貧。“我們注重發揮‘兩聯一包’扶貧牽頭任務,定期召開扶貧聯席會議,認真制定扶貧項目規劃,督促各參扶單位落實扶貧責任;投放扶貧貸款,支援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向18個項目投放貸款6.8億元;援建希望小學8所,資助4所學校改進硬體和軟環境,累計金額達585萬元;實施高中生成長計劃,共捐資153.75萬元資助102 5名貧困高中生完成學業;支援扶持村發展特色産業,改善生産生活設施,共實施扶貧項目8個,投資金額200萬元。”建行陜西省分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