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網:許一鳴:同業競爭壓力推動銀行轉型
由《中國銀行家》雜誌主辦的2016中國銀行家論壇于9月24日舉行。中國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出席併發表演講。
以下為發言全文:
尊敬的曹廣晶省長,各位同仁,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請允許我代表建設銀行對舉辦單位湖北省人民政府、《銀行家》雜誌社表示衷心的感謝,祝願本次論壇圓滿成功。“困境突圍:創新發展與管理提升”,我覺得這個主題非常有價值,意義非常深遠,所以我想圍繞這個主題分享幾個觀點。
一 、銀行業為什麼要轉型
現在大家都在談國家轉型、産業轉型、企業轉型、銀行轉型。銀行為什麼轉型? 主要有三點:
首先,傳統業務萎縮,新興業務方興未艾。公司貸款的需求已經有了新的特色。今年幾大銀行的新增貸款基本上都是新興業務。存款、貸款、股市、理財的分流,支付結算不斷地被第三方支付公司蠶食,利差逐漸減少,保險、信託、資管、財務管理等需求不斷的涌現和擴大。
其次,剛才大家談到的技術進步突飛猛進。新興領域、3D列印,無人駕駛等新的概念逐步出現,現在説的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無論怎麼樣去評價這些新技術,我認為它的幾個特點是非常明確的:第一是速度快,第二是影響廣。如果你不轉型就會被別人甩出去。生物技術和生物醫藥工程可以使人的壽命大大延長,未來年齡超過一百歲的可能大有人在,這時候養老金融怎麼做?一滴血就可以檢測出一個人因為基因的問題造成重大疾病的概率,這時候重大疾病醫療保險怎麼做?最近我到福建省分行去調研,發現它的網上線上金融平臺已經通過視頻把我們後臺的人工服務送到了客戶身邊。客戶在家裏、在辦公室就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甚至電視機跟我們的員工進行面對面的交易、交流。銀行真正成為客戶自己的銀行已經為期不遠。
最後是競爭者越來越多。中國現在有多少家銀行?超過4000家。中國現在有多少家金融機構?超過2萬家。還有無處不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果在純業態規模中間發展很難有想像空間,必須延伸,必須突圍,必須尋找答案。參與者有突圍的壓力,同時也營造了突圍的機會。比如説同業業務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它的深度和廣度與過去的同類業務已經遠遠不可同日而語。
二、面對轉型這個大勢,建設銀行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建設銀行從2012年開始著手新一輪的改革,進行了廣泛的調研,並且在2014年底正式制定轉型發展規劃,確定了轉型發展戰略,提出了綜合性經營、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銀行和智慧銀行五大轉型方向。這幾年我們取得了一些進展,在綜合性經營方面,綜合性經營牌照全國領先,形成了功能齊全、種類完善的服務,基本建成了綜合化的便捷性平臺。比如説我們在業務的考核上提出了大市場大負債的理念,去年以來建設銀行非信貸融資已經大大超過貸款。第二個方面是通過優化流程,節約資本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我們原來辦一筆住房按揭貸款至少要兩周,長的時間要一個月,現在一兩天就可以辦妥。支援小微企業的快貸,在手機、電腦、自助終端上可以隨時辦理。創新銀行和智慧銀行方面,我們大力發展智慧管理、IT、大數據、網路智慧等等,金融管理和客戶服務的智慧化服務水準大大提升。電子銀行和自助渠道賬務性交易量佔比達95%,高的時候已經達到98.5%,櫃檯交易不超過交易量的5%。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與當地供銷社開展合作,增強三農服務,解決了我們原來無法為偏遠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難題,既獲得了客戶,也獲得了業務,還贏得了口碑。
總之,建設銀行的戰略轉型已經成為了37萬員工的共同行動,業務發展呈現出新的格局。銀行的發展最終要體現在價值創造上,要在成就客戶價值的基礎上,實現銀行自身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建設銀行願意和所有兄弟行一道通過腳踏實地的轉型,來促進中國銀行業走出困境,實現突圍,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