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人民日報海外版》:市場化債轉股重啟:“良藥”如何解央企之憂

發佈時間:2016-10-24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附件《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讓闊別已久的債轉股再次引起各方熱議。​

作為對政策的積極回應,10月16日,建設銀行與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京簽署總額近50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投資協議,同時成為全國首單地方國企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通常而言,最先“出爐”的方案有著極強的示範意義。日前,建行市場化債轉股業務負責人、授信審批部副總經理張明合在接受海外網採訪時表示,早在年初建行就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委,探索利用市場化的方式助力企業降低杠桿率。此次,與雲南錫業的“牽手”也是國有大行與地方央企的首次試點。

其實“債轉股”並非新鮮事,早在1999年,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在國務院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相繼成立,負責收購、管理、處置國有商業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産,規模共計1.4萬億。當時債轉股主要是政策性的,即轉股企業、轉股的債權以及實施機構主要由政府確定,債轉股涉及的資金也由政府從多個渠道籌集。

與17年前不同的是,本輪債轉股重啟,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於能否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原則。

“伯樂”難當 選準企業是考驗

近年來,中國實體經濟經歷過“加杠桿”的瘋狂後,正步入經濟轉型、結構調整之際,企業也勢必承受“去杠桿”的苦痛,債轉股則成為企業降杠桿、減輕債務負擔的一個重要支點。

于銀行而言,作為銜接企業方與社會資金方的金融機構,可以説扮演著“伯樂”的角色。而如何選準、選好轉股目標企業將成為一大考驗。

“之所以選擇雲錫集團作為市場化債轉股的標的,是因為雲錫集團遇到了暫時性困難。”建行債轉股項目組負責人、總行授信審批部副總經理張明合在接受海外網財經採訪時表示。

據海外網財經了解,由於有色金屬的價格下降,過去3年,雲錫集團累計虧損60億元,凈資産由150億元下降到100億元左右。借助金融工具實行債轉股後,雲錫集團將降低杠桿率、減輕債務包袱,輕裝上陣。預計到2020年,雲錫集團將以收入不低於810億元、利潤總額不低於23億元的良好業績回報投資者。

化解不良 風險把控是關鍵

但債轉股不是免費的午餐。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姚洋在接受海外網財經採訪就表示,上一輪債轉股曾給予很多高負債甚至全負債運作的企業喘息之機,使之卸下債務負擔,專注提升經營業績,但財政成本承擔了化解不良的最終成本,實質上也是全民買單。

“此次債轉股是銀行風險處置的補充手段,更重要的是為了配合國有企業改革。因為國企改革涉及原有貸款的處置,通過債轉股能完成債務重組,否則無法推進兼併重組。”姚洋直言。

根據投資協議,建行將採用基金模式動員社會資金投資雲錫集團有較好盈利前景的板塊和優質資産,首期募集50億元,基金總規模將達100億。該基金將由建行旗下的建信信託負責管理。建行會出一部分資本金,但主要還是向社會募集資金,如險資、養老金、券商以及銀行理財等。

如何退出 市場化機制要堅持

至於退出機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何帆則認為,當前債轉股缺乏完善的退出機制。

“《意見》中明確規定銀行不得直接將債權轉為股權,只能先將債權轉讓給第三方機構,讓第三方機構成為企業的股東。但目前,國內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多層次股權交易市場。一旦債轉股規模過大,獲得股權的第三方機構就很難利用現有的市場體系正常退出,完成股權的二次轉讓和變現。”何帆坦言。

據張明合介紹,此次債轉股方案中,建行在投資經營層面將作為積極股東,參與管理。退出可以按照市場化方式,將雲錫集團未上市部分裝到兩家上市子公司,從而退出。此外有遠期回購協議,雙方約定,如果未來管理層業績達不到預期,雲錫集團將對股權進行回購,建行由此退出。

良藥苦口 企業改革前路漫漫

然而,債轉股只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減輕負擔、緩解暫時困難的一種手段,債轉股到底能否真正讓企業走出困境,還要看企業自身的努力,看企業能不能以債轉股為契機,從體制機制、技術、管理、市場、資金等各個層面入手,突破各種發展瓶頸,實現企業良性運轉的目的。很顯然,推動企業改革,是目前國企債轉股能否達到目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必須承認的是,本輪債轉股才剛步入現實,商業銀行參與債轉股前路漫漫。”正如何帆所説,無疑,只有以改革為動力、以市場化為途徑,有的放矢地去完成企業的財務重組、資産重組和股權重組,助力企業實現經營脫困和産業升級,提升企業治理水準和盈利能力,債轉股就不失為一劑化險為夷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