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銀行係保險公司轉型之困:産品渠道單一、協同效應待加強
銀行係保險公司雖然常言“轉型”二字,強調“協調性和自主性並重、實現客戶資源深度融合”;但坐擁與生俱來的渠道優勢,銀行係保險公司的內在變革動力是否足夠、會否真正破解“溫水煮青蛙”的困局?一系列疑問仍然待解。
日前,建信財險在寧夏銀川正式宣告成立,註冊資本金10億元,使得銀行係保險公司的陣營再添一員虎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記者統計,銀行係保險公司主要包括國有五大行——工商銀行旗下的工銀安盛人壽,農業銀行的農銀人壽,交通銀行的交銀康聯人壽,建設銀行的建信人壽、建信財險,中國銀行的中銀三星人壽、中銀保險。
其他則如招商銀行的招商信諾人壽,光大銀行的光大永明人壽,中信銀行的信誠人壽、郵儲銀行的中郵人壽、民生銀行的民生人壽、北京銀行的中荷人壽等。
值得一提的是,僅有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已經收齊産壽險牌照,其餘均以壽險牌照為主,這與商業銀行和壽險公司業務契合度較高不無關係。銀行係保險公司業務結構以銷售分紅型躉交産品為主,銷售渠道主要依靠廣布全國的銀行商業網點。
猶如一把雙刃劍,利弊顯而易見。一方面,銀行係保險公司可以借助星羅棋佈的銀行網點銷售短期理財産品,迅速做大保費規模,縮短盈利週期;另一方面,則必須面對産品類型、銷售渠道單一,資産負債匹配壓力加劇等問題。
為此,銀行係保險公司雖然常言“轉型”二字,強調“協調性和自主性並重、實現客戶資源深度融合”;但坐擁與生俱來的渠道優勢,銀行係保險公司的內在變革動力是否足夠、會否真正破解“溫水煮青蛙”的困局?一系列疑問仍有待觀察。
産品、渠道謀變
從業務結構來看,銀行係保險公司多以銷售中短期分紅、年金保險産品為主,通過這類業務,實現保費規模快速增長,進而縮短保險公司的盈利週期。
例如,農銀人壽2015年年報顯示,保費收入排名前5位的保險産品分別為金太陽兩全保險(分紅型)、金至尊兩全保險(分紅型)、穩得福兩全保險(分紅型)、金鳳凰兩全保險(分紅型)(D款)以及鴻福年年年金保險(分紅型)(2014),5款保險産品保費收入合計117.16億元,佔其當年保費收入的81.2%。
從銷售渠道來看,則大多依賴母銀行的商業網點。
銀行係保險公司三季度關聯交易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建信人壽與建設銀行發生代理銷售保險産品和保費收入及代理手續費交易金額67.95億元、工銀安盛人壽通過工商銀行完成保險業務與保險代理業務交易27.65億元、招商信諾人壽與招商銀行之間涉及保險業務和保險代理業務關聯交易金額21.2億元,位列三甲。
這一點從相關銀行的財務報表中也可窺見。如民生銀行在2016年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代銷保險保費規模是上年同期的10.6倍,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是上年同期的10倍;農行表示,代理保險業務手續費收入204.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3.23億元,增長26.8%;代理新單保費2145.34 億元,同比增長84%;代理保險業務收入 70.64 億元,同比增長92%。
一位銀行係保險公司人士表示,“銀行係保險公司借助股東銀行渠道銷售中短期理財業務,這是其與生俱來的優勢,不可能捨近求遠。”不過,他強調,轉型正在進行。“在中短存續期産品新規,以及資本市場波動、利率下行等因素的影響下,銀行係保險公司正在加大期交保險産品的開發與銷售。今年前9個月,只要的銀行係保險公司期交新單同比增長超過50%,這一數字超過傳統壽險公司。”
退保高企
在前述背景下,銀行係保險公司的運作情況“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方面,銀行係保險公司保費規模迅速積累。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1-8月,在銀行係保險公司中,規模保費收入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建信人壽547.07億元、光大永明人壽282.78億元、工銀安盛人壽282.73億元、中郵人壽246.8億元、農銀人壽237.5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9.47%、47.06%、70.82%、10.35%、63.66%。
與此同時,銀行係保險公司凈利潤增長態勢喜人。銀行係保險工2015年年報顯示,工銀安盛人壽、中郵人壽、光大永明人壽、農銀人壽、交銀康聯凈利潤分別為4.5億元、3.53億元、3.26億元、2.23億元、2.04億元,同比增長率均超過500%。
但另一方面,銀行係保險公司面臨著退保增加及滿期給付的壓力。以中郵人壽為例,其2015年保費收入247.4億元,退保金數額從2014年的121.7億元猛增至188.4億元,同比增加54.8%,退保金佔當年保費收入超過76%;同期,中荷人壽退保金為4.4億元,同比增加81.07%,佔其當年保險業務收入的18.8%。
一位壽險公司後援部門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於銀保渠道銷售的中短期理財業務較多,因此産生糾紛也較多,如産品宣傳承諾與實際不符、未盡明確告知義務,以及退保金額爭議、退保時效慢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銀行係保險公司在母銀行的支援下,在較短時間實現盈利,但由於産品結構、規模快速增長等原因,依然需要不斷投入資本金,以保障充足的償付能力。
轉型之困
轉型在進行。
“但銀行係保險公司與母銀行在客戶資源上的對接仍遠遠不夠,不應滿足於銷售理財業務,更要在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特性産品、以及符合銀行客戶需求的個性化保險産品上下功夫。”前述銀行係保險公司人士如是稱。
信誠人壽在2015年年報中表示,針對資産荒及股票市場的劇烈震蕩,及時調整了産品策略和産品結構,減少了投資驅動型産品及投連險的銷售。同時,依據健康險、養老險稅優政策,開發了相關産品。
一位保險仲介機構人士介紹指“從國際經驗來看,參照渣打銀行、花旗銀行與保誠、友邦保險的合作案例,銀行係保險公司與銀行之間應該逐漸從單一銷售端轉向綜合服務端,雙方通過資訊共用、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多個環節的合作,共同合作研發保險産品。”在前述人士看來,除了在業務産品端謀求轉型外,保險公司亦應該加強與母銀行關聯公司之間的協同合作。
一位銀行係保險公司資管部門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設立保險資産管理公司是銀行大資管戰略的一部分,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可以依託總行信貸資源,設計一些保險資管計劃産品,服務於保險資金的運用和銀行信貸客戶的需求。”不過,一位銀行係保險公司戰略部門人士亦坦言,“轉型是一條必經之路,但是中外資股東對其往往意見不一,外資股東更看重利潤回報,中資股東則追求規模擴張,決定往往是折中的結果。銀行係保險公司的轉型,需要在資源、業務、人才等方面全面推動,絕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