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以轉型助力小微企業成長—建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實踐
中國建設銀行作為擁有六十多年曆史的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支援實體經濟作為基本職責和天然使命,努力探索服務小微企業的新模式,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以一池金融“活水”多渠道澆灌實體經濟之“樹”,以轉型發展全方位助力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保持戰略定力,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注入正能量
大力發展小微企業業務,是國家經濟發展和金融監管要求,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行優化客戶結構、擴大資金來源和盈利的需要。2009年,建行是第一家在總行設立小企業業務部的大型銀行。2014年,建行將“大力發展小微企業”納入“ccb2020”轉型發展規劃,作為全行縱深推進向綜合性銀行、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銀行和智慧銀行轉型的戰略重點。
“以小為主,以微為重”,轉型理念深入人心。幾年來,建設銀行黨委、高管層,包括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多次關心、指導小微企業的發展路徑,明確小額化轉型方向和“以小為主、以微為重”的客戶定位。在管理層的推動下,各級經營機構主動“彎下腰”,真正支援小企業、微型企業這些實體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調整業務結構。建行主動順應國家戰略變革,圍繞“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消費升級等重大戰略佈局,緊密關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催生的新市場、新業態,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將小微金融服務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同時,深耕農村小微金融服務,實施精準扶貧,為實體經濟補短板增活力。
強化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全行34家一級分行成立小企業業務專門管理部門,全國主要城市和百強縣設立288家“信貸工廠”模式小企業中心。單獨核定小微企業信貸規模,將小微企業信貸服務指標納入全行KPI體系進行考核,配備單獨激勵費用,出臺專門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和盡職免責辦法,不斷強化小微企業專屬服務能力。
截至2016年6月末,建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萬億元,貸款客戶27.5萬戶,申貸獲得率93%。積極服務民生、促進充分就業。建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成效多次得到李克強總理、馬凱副總理肯定。兩次榮獲銀監會表彰,2015年被授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稱號,是國有銀行中唯一獲獎單位。
創新服務模式 努力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準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既源於小微企業“缺資訊、缺信用”造成銀企業資訊不對稱,也難在金融機構特別是大銀行普遍缺乏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模式構建和經驗判斷。經過多年實踐,建行逐步明確“小額化、標準化、綜合化、集約化、網路化、智慧化”的轉型發展方向,以轉型發展增強內生動力,不斷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準,努力擴大服務覆蓋面。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為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綜合化服務。目前,建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産品種類超過200種,近年來,更是依託綜合金融牌照優勢,與保險、基金、租賃、信託等子公司合作,使小微企業得以共用集團資源。如對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初創期小微企業,探索“股權+債權”的投貸聯動模式;為高成長性小企業提供租賃、集合債、IPO等直接融資服務,集融資與融智為一體,為小微企業提供“所有”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依託“信貸工廠”,打造標準化、集約化業務流程。2007年,建設銀行第一家“信貸工廠”—小企業經營中心在鎮江試點運作。“信貸工廠”強調標準化操作、集約化處理,採用審批人派駐、評級、授信、支用同時申報的“三位一體”運作模式,提高業務效率,降低經營成本。依託“信貸工廠”,小微企業從申請到貸款發放的平均時間比原來縮短8-10天。
依託網點“三綜合”建設,構建網路化融資服務渠道。建設銀行充分發揮網點多、功能全、覆蓋廣的渠道優勢,借助網點“三綜合”建設,將小微企業服務重心下沉到各個網點,使策型企業信貸業務逐步實現規模化、效率化,提升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同時,適應小微企業用款頻、用款急的特點,通過企業網銀為小微企業提供7*24小時的自助申請、支用、還款的迴圈額度貸款業務,實現了貸款資金的隨借隨還,極大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運用評分卡、大數據技術,提升服務智慧化水準。建行著力推進小微企業服務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依託評分卡、大數據技術,分析和挖掘優質客戶資訊,創新“五貸一透”大數據信貸産品,目前貸款客戶已近3萬戶。依託行為評分卡建立小微企業續貸業務模式,以智慧化操作代替手工作業,在擬申請貸款品種和風險緩釋措施不變、授信額度和期限不增加的情況下,符合條件的客戶貸款到期後可繼續使用授信額度。
堅持開放共用多方合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不僅要依靠金融機構專業化的服務和技術手段,更需要借助外部機構,特別是政府部門的力量,改變小微企業“缺資訊、缺信用”的根源。近年來,建設銀行上下聯動、內外求索,多方合作推動小微企業資訊開放共用,逐步走出一條卓有成效的聯動發展之路。
構建銀政合作、風險共擔的服務模式。建行小微金融服務的拳頭産品“助保貸”業務,自推出以來市場反響強烈,社會效益顯著。“助保貸”由建行與政府合作搭建合作平臺,通過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由建行根據風險補償金額放大一定倍數進行授信的方式,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援,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對扶持小微企業的杠桿撬動作用,大大提高了小微企業的貸款可獲得性。目前,“助保貸”已服務客戶1.8萬戶,發放貸款超過900億元。在“助保貸”模式下,建設銀行積極與財政、科技、商貿等政府部門對接,不斷拓展合作內涵,通過平台資源整合、政府資金風險補償,以市場化方式推動金融支援小微企業。
打造銀稅互動、徵信互認的融資服務專屬平臺。建行“稅易貸”産品是為納稅信用記錄良好的優質小微企業專屬設計,將企業良好的納稅信用資訊,打造成企業融資的“金鑰匙”。2015年9月,建設銀行首家與國家稅務總局簽署合作協議,通過系統互聯和資訊共用,實現“徵信互認、徵信互動、徵信互換、渠道共用”,已累計發放貸款300多億元。建設銀行還積極推動與人民銀行徵集中心合作,並於2015年12月正式簽署雙方合作備忘錄,依託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以為應收賬款質押平臺,積極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援。
創新銀擔、銀保合作模式,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再升級。建行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的有關精神,下發專門意見,指導分行與小微企業融資性擔保機構合作,並通過比例再擔保融資等方式,不斷創新合作模式。與多家財險公司建立市場化的合作機制,創新“保貸通”業務,由建行向投保“貸款履約保證保險”的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
建立“一圈一鏈一平臺”的集群服務模式。小微企業數量龐大、分佈廣泛,銀行傳統的“散單經營”成本高、效率低、覆蓋面小。建設銀行在充分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深入挖潛,廣泛動員,與當地政府、行業協會、園區市場管理方、産業鏈核心企業聯動,實現“網式行銷”“鏈式行銷”,在批量化拓展服務客戶的同時,又可有效避免散單方式帶來的高成本和高風險。以供應鏈金融為例,建設銀行抓住核心企業,以真實交易數據為基礎,批量獲取上下游小微企業的採購和銷售資訊,將網際網路的開放模式與供應鏈的資訊流、資金流、商流、物流、單據流有機整合,打造“支付+投資+融資”一站式解決方案。
下一步,建設銀行將不斷增強自身轉型發展的能力,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水準,繼續探索多方合作創新服務小微的模式,走出一條合作共贏、商業可持續的小微企業轉型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