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經濟觀察報》:煤企市場化債轉股首單 山東肥礦重組破局

發佈時間:2016-11-21

“肥礦連年出現鉅額虧損,已難維持正常運營、已呈現嚴重資不抵債,已真正淪為'僵屍企業',已完全達到破産清算的條件,由此造成肥礦集團欠薪、欠費、欠債……”一份山東能源集團內部文件曾對下屬企業——山東肥城礦業集團如是描述道。

截至2015年底,肥礦集團已連續四年累計虧損32.1億元,負債總額高達180多億元,成為山東能源集團旗下六大煤企中經營最困難的企業。要想拯救這家資不抵債的老煤企,如何化解上百億的債務成為最棘手的難題。

2016年11月14日,中國建設銀行、山東省國資委、山東能源集團共同簽署總規模210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合作協議。這是中國煤企第一單市場化債轉股,也使肥礦集團救贖之路閃現出一絲希望。

“僵屍”與僵局

“一人一把锨,月月七八千”,回憶起當初肥礦集團的興盛,一位“煤二代”職工至今嘆息不已。曾幾何時,煤價一路狂飆,煤礦富得流油。

就在2010年,恰逢國家4萬億的救市刺激,肥礦集團在魯西南、河北、貴州、內蒙古等地四處兼併小煤礦,獲30億噸煤炭資源,並制定出力爭用五年時間建設形成四個千萬噸煤炭生産基地的宏偉目標。

可是,此後數年來煤炭市場急轉直下,這家老國企的經營業績也是一路探底。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肥礦集團分別虧損7.7億元、2.3億元、11.1億元、11.0元,連續四年累計虧損32.1億元。

肥礦集團前身為肥城礦務局,于1959年成立,是山東最早成立的七大礦務局之一。1998年3月,改制創立肥礦集團,係國有大型一類企業,位列中國企業500強。2010年被整體劃歸山東能源集團所有。

在煤價低迷、市場一片蕭條下,這家有著50多年曆史的老國企內部隱藏的積弊也全都暴露出來。肥礦集團在職職工為1.7萬人,離退休職工卻高達2.1萬人;截至2015年底,有效資産為90多億元,無效資産卻有60多億元;礦井全國分佈,卻僅有一對能實現盈利;可企業辦社會的機構卻有幼兒園、醫療、居委會、計劃生育管理機構等200多個,每年支出費用8000多萬元。

冗員多、包袱重、資源枯竭、連年虧損,肥礦集團一度拖欠員工工資10個月以上。在山東能源集團一份內部材料中,“2015年合併報表總資産178.5億元,負債總額184.6億元,凈資産-6.1億元;營業收入43.9億元,營業總成本57.7億元,利潤總額-12.9億元。肥城礦業已經很難維持生産經營。”

眼看著自救無望、各種積蓄的矛盾一觸即發,山東省政府從2016年初開始為這家老國企尋求生路。2月23日,母公司山東能源集團提交了一份破産重整的改革方案——《關於商榷肥礦改革重組債權人減免債權徵求意見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在這份方案表示,截至2015年底,肥礦集團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後的實際資産負債率高達約150%,對肥礦集團實施破産重整的改革重組方案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訴求。

然而,要想使身背百億債務的肥礦集團破産重整,必須首先要徵得銀行等債權人的同意。為此,在這份《方案》比較了整體破産與破産重整兩種不同思路下,債權人將遭受損失如下。“在整體破産清算情形下,肥礦集團資産變現預計為109.83億元……可用於償還銀行借款等普通債權174.1億元的資金約為34.82億元,普通債權的清償率約為19.99%。債權人利益損失估算達108.9億元(不含股東能源集團損失32.8億元),其中涉及11家銀行債權損失約82億元。”

如果破産重整,各債權人的財務損失則要小得多。肥礦集團將把主要優質資産及絕大部分的銀行貸款集中在肥礦集團母公司、東嶽能源、梁寶寺能源、單縣能源4家核心企業進行債務重整,有效資産總額87.1億元。

方案顯示,在劣質資産剝離給股東,企業辦社會職能機構移交給政府等舉措後,4家企業破産重整普通債權償還率力爭提高至40%,普通債權人減免60%、總計128億元。最終,4家企業需償還的剩餘債務總額為112.24億元,擬定償還期為5年。

山東能源集團方面認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破産重整更能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博弈與突破

可是,當破産重整的方案交到債權人手中時,包括11家銀行在內的眾多債權每人平均是大吃一驚。

因為按照這一方案,各家債權人儘管比整體破産受損較小,但仍須減免債務額總計約128億元,其中銀行減免貸款額高達61.37億元,部分銀行將會産生數十億壞賬損失。

一位山東能源集團知情人士透露,該企業數名高層2016年幾乎把精力都用來與銀行等債權人協商,前後擬定了數套方案、不下數十次的溝通,卻處處碰壁,遭到了債權人的一致反對。有的總行高管當場拍了桌子,有的銀行一度對整個山東能源集團全部停貸,即使多數子公司資産優質、盈利能力在全國煤企排名靠前。

隨著債務包袱越來越重,企業經營虧損加劇,肥礦集團逐漸連銀行利息也難以償付。這下可急壞了基層銀行,一旦大筆貸款成為壞賬,銀行內部就會逐一問責,有的倍感壓力不斷催要,有的甚至到府哭訴,直到山東能源集團出面墊付利息。

肥礦集團改革重組一度陷入了僵局。眼見企業連年虧損,自救無望;眾多債權人卻又不同意大幅度減免債務,破産重整寸步難行;整體破産又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當地政府也難以應允。時間越拖,債務危機化解就越棘手……

直到10月10日,國務院正式出臺了《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其中特別提到包括探索市場化銀行債轉股等方式。而銀監會下發的《關於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金融債權債務處置的若干意見》中最受市場關注的一點,在於“支援金融資産管理公司(AMC)、地方資産管理公司,對鋼鐵煤炭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2016年11月14日,僵局終於被打破,雙方各退一步。當日,建設銀行率先與山東省國資委、山東能源集團共同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建行將牽頭分階段設立3隻總規模210億元基金與山東能源集團開展合作。這既是中國煤企第一單市場化債轉股,也是建行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單。

據悉,今年10月11日,建行曾與武鋼集團共同設立了武漢武鋼轉型發展基金,基金規模120億元。

一位山東能源集團內部人士介紹道,建行將把包括肥礦集團在內的山東能源集團各子公司債務整體打包置入三隻基金,並與企業協商約定退出方式。與貸款每年到期必須歸還不同的是,基金期限一般多達數年,資金使用成本也比貸款更低。這種合作方式大大緩解了國企在改革中暫時的資金難題,給予消化債務、緩衝發展的餘地。目前雙方簽署的僅僅是框架性協議,細節仍需進一步研究。

如果集團未來效益轉好,也能使銀行等債權人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和風險。畢竟,沉重的歷史包袱通過改革基本卸掉、輕裝上陣,煤炭市場今年已有明顯好轉跡象,煤價已然大幅增長。

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李位民稱,與建設銀行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合作後,對更好地實現銀行“去杠桿”、企業“降負債”具有重大意義。山東能源集團資産負債率可降低6個多百分點,節約財務成本10余億元,促進集團轉型發展。這也是繼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改革重組方案確定後,山東能源集團推進的又一次創新舉措。

目前,久拖未決的肥礦集團重組方案尚未正式公佈,但改革輪廓卻已大致可見。2016年11月4日,肥礦集團針對為期5年、發行金額13億元的2012年第一期中期票據發佈了《關於擬改革重組的公告》。

其中稱,“截止目前,改革重組整體方案為:剝離肥城礦業部分資産成立新公司,肥城礦業存續銀行債務由新公司、肥城礦業、山東省能源集團按一定比例分擔……改革重組的具體實施方案正在確定中”。

在工商資訊中記者查詢到,2016年9月21日,新的“肥城肥礦煤業有限公司”已然註冊成立,註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董事長為肥礦集團董事長朱立新。

不過,山東能源集團一位內部人士表示,與建行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只是讓肥礦集團的重組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距離百億債務危機的全部化解還有漫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