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建行董事長:中國最大驅動力是內需 不良貸款風險總體可控
隨著中國內地以消費為基礎的原則,逐步發展更持續和平衡的經濟環境,並在“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計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各方面的改革和支援下,中國將繼續成為亞洲經濟重心。多名業內專家指出,中國GDP增速在2020年前預計仍會以6.5%以上的速度增長。
同時,對外來説,中國正面對惡劣的市場環境,包括發達經濟體表現疲弱、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在特朗普上臺後提升、受大規模對外直接投資所推動的資金流動和人民幣貶值以及美國加息步伐比預期加快。在如此波動的環境下,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在哪?未來在經濟發展中又要預防哪些風險?在1月16日召開的第十屆亞洲金融論壇分論壇“中國機遇”上,多名業內專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大驅動力是內需
在談到中國未來經濟增長點在哪時,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章認為,最大的驅動力在於內需。他指出,在考慮中國經濟增長的時候,要考慮其韌性問題,具體來看,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點是非常多的。
在他看來,首先是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水準不平衡,區域經濟差距很大,是中國第一個潛力巨大的經濟增長點。第二,中國的城鎮化程度雖然在近些年速度加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程度仍然很低,因此潛力也巨大。第三,中國有5000萬的貧困人口,相當於一個甚至幾個國家的人口總量,消除貧困將是一個突出的經濟增長點。“但這些實際上都是內需問題,中國的經濟增長品質和動力還有很多需要發掘的地方,如果內需問題解決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保持在6.5%左右的增速。”王洪章説。
中國華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則用三個擴大來概括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點。他認為,對內要擴大內需,用好中國龐大的人口市場;對外要加大開放,包括“一帶一路”;對內對外則要擴大投資。
對於中國經濟的總體判斷,賴小民表示充滿信心。“中國經濟總體上用幾句話概括,第一是喜憂交集,喜大於憂;第二是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第三是商機和風險同在,風險總體可控;第四是對中國經濟未來保持信心。”他認為,2017年中國GDP增速將在6.5%至7%之間,儘管相比過去兩位數的增長變低了,下行壓力也在增大,但是仍處於合理區間。
普華永道大中華區主席及首席執行官趙柏基補充説,科技創新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他提出,“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國家也非常重視科技和創新的發展。他認為,科技創新能夠帶動企業發展、擴大企業在行業中的機會,還能夠帶動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
債轉股目標去杠桿率
而談到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風險時,銀行不良貸款增長成為嘉賓們關注的重點。王洪章表示,中國現在的經濟和銀行業還是比較穩定的,不良貸款不論在數量還是不良貸款率上都是可控的,而且中國的不良貸款比例在國際上仍處於較低的水準。他指出,不良貸款暴露的高發期已經快過去了。“2015年是我國銀行不良貸款暴露最高的時候,2016年新暴露的不良貸款已經大幅降低,我認為2017年也會得到很好的控制。”他提出,即使是不良貸款加上逾期貸款,他個人判斷跟國際上的不良貸款比率差不多,因此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是可控的,投資者應該放心。
賴小民認為,雖然現在不良貸款在數量和比例都在增加,但是相比較整個經濟總量、銀行貸款總量和銀行總資産來看,不良貸款不論在數量還是比例上都是低的,風險總體可控。他指出,銀行內部是集體健康的,抗風險能力也在大幅增加,因此不需要擔心。
他指出,相比較而言,房地産的風險更需要高度關注。他認為,房地産行業已經成為公共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也是銀行貸款的重要投入領域。除了價格有泡沫存在外,房地産行業的杠桿率、閒置和空置率都比較高,存量也很高,如果處理好這個問題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挑戰,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房地産總體來説要支援其健康發展,一方面要防止泡沫形成,對中國內在經濟造成衝擊,另一方面不能簡單採取打壓的政策,不要讓房地産大起大落,否則首當其中受害的還是老百姓和銀行,處理不好就會形成新的不良資産。”
談到債轉股問題時,王洪章表示,現在中國企業的杠桿確實很高,解決的方法也有很多種,債轉股是目前國家提倡的方法之一。但他指出,現在的債轉股跟過去提到的債轉股是不一樣的。過去的債轉股,在他看來是政府主導的,銀行並不參與管理;而這次的債轉股則是市場化的,主要由銀行和企業自主去談,並不是政府的“拉郎配”。另外,現在的債轉股跟過去的目標也不一樣,過去主要是解決不良貸款,這次則主要是降低企業的杠桿率,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將企業的杠桿率降低。
他表示,要落實債轉股,還需要法制、政府、體系和人才的全方面努力。他認為,債轉股方式推出後,會讓企業的高杠桿率大幅度降低,建行在這方面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