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建行加快綜合性銀行集團轉型為行業發展提供借鑒
在綜合化經營戰略的指導下,中國建設銀行基本建成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的門類齊全、功能融合、協同深入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綜合化經營成效顯著,更是為建設銀行贏得了較多的發展機遇,也為國內銀行業發展提供了借鑒。
實際上,在2005年國家“十一五”規劃首次提出“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金融機構就開啟綜合化經營探索之路。2015年,國家“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這些都充分體現國家層面對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總體趨勢的認同。截至目前,中國建設銀行確定綜合化經營戰略已十年有餘,綜合化戰略已成為建設銀行集團轉型發展宏偉藍圖的重要內容,足以可見建設銀行脈絡清晰的經營策略。
對於商業銀行來講,綜合化經營是指允許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從事多個金融市場的業務,包括但不限于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綜合化經營不僅是當前國際大型銀行發展趨勢,也是適應我國快速發展和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選擇。縱觀國內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客戶金融需求變遷以及資本充足率監管約束趨嚴,綜合化經營逐漸成為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重要選擇。
綜合化經營是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歐美成熟金融市場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綜合化經營是應對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改善收入結構的有效手段。在美國,大型銀行資産管理收入、投資收益等非利息收入佔比從80年代的20%左右上升至金融危機前的50%左右,2010年以後也逐步恢復至金融危機以前的水準。目前,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都擁有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和經營模式。綜合經營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在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和2009年,美國149家失敗金融機構中,98%都是單一化經營的銀行,從另一角度體現了綜合化經營的優勢。
綜合化經營有利於銀行機構應對國內金融格局調整。在經濟“新常態”下,金融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金融機構數量眾多,非銀行金融業增速、盈利水準明顯快於銀行業,過去五年,信託、租賃、基金、保險行業年均複合增速分別達到36%、32%、40%、25%,而銀行業僅為14%。從資本回報水準來看,銀行業ROE逐年回落,而基金、證券、保險處於上升週期,2015年末已超過銀行業。金融脫媒趨勢加劇,各類機構投資功能對銀行貸款替代作用日益明顯,2002-2015年,人民幣貸款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佔比由91.9%下降到73%,而企業債和股票融資的佔比由5%上升到24%;新興金融業態持續分流銀行存款,基金、券商資管、保險、信託、理財産品等規模已接近90億元,相當於銀行存款的64%左右。為了應對國內金融格局的調整,採取綜合化的經營策略有利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借助非銀業務的快速發展提升銀行總體經營效率,建設銀行就是最大受益者之一,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其子公司業績增長強勁,為集團業績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母子公司業務聯動總量年均增長超過30%、聯動總量過萬億元。
綜合化經營有利於銀行機構滿足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近年來,客戶對銀行的金融需求已經從“傳統存貸款”轉變為“綜合投融資”,從“標準化産品”轉變為“個性化定制”,推動綜合化經營是滿足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必然要求。在對公方面,建設銀行子公司向客戶提供融資租賃、股權融資、産業基金、PPP、債券承銷等新型投融資業務,為實體經濟提供綜合投融資餘額超過7500億元,與銀行對公信貸形成差異互補。在個人客戶領域,建設銀行通過子公司為客戶提供公募基金、專戶基金、保險産品、券商資管、期貨資管、家族信託、養老保障等200余種産品,已成為建設銀行金融生態系統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滿足大眾客戶投資理財、高凈值客戶財富傳承、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建設銀行綜合性銀行集團轉型為國內銀行業機構轉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為全面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的現代商業銀行集團做出了有益嘗試,成為支援供給側改革,支援國家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