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大數據”挖掘“小信用” “小企業”做成“大事業”
中國建設銀行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行廈門分行推出小微企業信保貸産品深受客戶歡迎“十三五”規劃指出,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探索與傳統産業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小微企業是普惠金融的重要主體,對銀行而言,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關鍵環節。小微企業融資最大的訴求就是低門檻、高效率,而傳統信貸模式高抵押門檻、繁瑣的審批流程成為小微企業難以承受的“融資之痛”。在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新技術和新模式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利器”,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讓銀行能夠充分發掘多方資訊,通過分析客戶歷史數據,為小微企業融資有效增信,有助於推動金融向“小而美”發展,讓金融惠及更多小微企業。
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始終堅持依靠創新,來破解小微企業“缺資訊、缺信用”的難題。特別是近兩年,積極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産品與服務模式創新,組建了上海數據分析中心,利用“大數據”挖掘“小信用”,推動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發展,以一池金融活水澆灌小微企業實體經濟之樹,有效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就“小企業 大事業”。建設銀行以創新支援實體經濟,服務小微企業的成效得到監管機構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多次獲得相關領導肯定,兩次獲得“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
大數據+評分卡 讓小信用成就大作為
資訊不對稱是制約服務小微企業的重要因素。建設銀行借助模型設計與大數據挖掘,創新建立起一整套批量篩選、針對性評價與流程處理的業務模式,改變小微企業因財務報表不規範、資訊不足導致貸款受阻的局面。
“評分卡”提出銀行信用評價新理念。針對500萬元以下小額貸款客戶,建設銀行于2013年在同業大銀行中率先開發了小微企業零售評分卡模型,通過對銀行內積累的眾多小微企業客戶上億條數據進行邏輯回歸分析,摒棄了以往重點關注小微企業財務報表的模式,圍繞履約能力、信用狀況、交易資訊等非財務資訊進行風險評價。2014年,建設銀行又率先推出行為評分卡,建立小微企業續貸業務模式,客觀評價企業履約能力,對符合條件的客戶,可繼續使用貸款額度。
“大數據”産品實現數據與信用完美融合。以評分卡模式為基礎,建設銀行基於客戶交易結算、POS流水、納稅資訊等信用記錄,依託小微企業評分卡進行數據分析,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援。目前已經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大數據信貸産品體系,包括信用貸、善融貸、創業貸、稅易貸、POS貸、薪金貸和結算透等,全面契合小微企業各類經營數據,如同品種齊全的超市,只要企業有一定維度的真實數據資訊,就總有一款産品能夠滿足企業需求。比如“POS貸”主要依據小微企業POS收單特約商戶的銀行卡收單交易金額、筆數等數據資訊提供融資支援,“善融貸”主要依據日均金融資産、對公結算賬戶、企業主個人結算賬戶結算流水數據提供融資支援。
大數據+網際網路 讓小微企業融資更便捷
“網際網路+”的運用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建設銀行將網際網路思維與大數據運用有效結合,開闢了融資新模式,讓小微企業方便、快捷地獲得低成本融資成為現實。
“小微快貸”提供網際網路快捷信貸服務。“真想不到啊,在銀行辦理貸款居然可以這麼快!從發起申請到獲得貸款,一共花了不到五分鐘!”日前,福建泉州市某汽車用品服務中心總經理在公司電腦上點擊確認後,立即獲得了建設銀行“小微快貸”貸款。“小微快貸”是建設銀行在國內率先推出的一款針對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的網上全程自助貸款,坐擁“網際網路+銀行”雙基因,既有網際網路的快速便捷,又有銀行的技術、數據和風控支撐,提高了貸款調查、審查審批和放款的效率,實現了小微客戶融資全流程網路化、自助化操作,客戶從申請到貸款支用只需幾分鐘。
“網銀迴圈貸”7*24小時隨借隨還、迴圈支用。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特點是“小、頻、急”。為此,建設銀行創新“網銀迴圈貸”業務,並先後開通了企業網銀、善融商務、國際網際網路站、手機客戶端等小微企業貸款線上申請渠道,把貸款申請、支用、歸還從線下搬到線上,讓客戶通過網上銀行自助操作,隨借隨還,極大提高了融資效率,充分滿足了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節約了企業融資成本。
“善融商務”讓小微企業“亦商亦融”。建設銀行于同業中率先推出“善融商務”電子服務平臺,為小微企業客戶提供“交易+融資”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通過“善融商務”,小微企業既可以實現資訊發佈、線上銷售、支付結算等網路交易功能,又可以憑藉交易産生的交易資訊、信用資訊等數據記錄獲得線上融資服務。
大數據+第三方 共建小微企業資訊生態圈
小微企業資訊廣泛而分散,企業及企業主的徵信數據涉及政府管理部門和商業交易網路的方方面面,建設銀行借助政府等第三方的資訊共用,使大數據的獲取更為全面、真實、有效,不斷延伸服務覆蓋。
與稅務部門合作,實現“以稅授信、以稅促信”。誠信納稅資訊證明了小微企業的經營能力,也佐證了納稅人的信用狀況。建設銀行針對按時足額、誠信納稅的小微企業群體,創新推出了小微企業“稅易貸”産品。通過與稅務部門合作,根據企業的納稅記錄對企業的經營能力及信用水準進行判斷,只要滿足一定的納稅條件,無需抵質押擔保,即可為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2015年,建設銀行率先與國家稅務總局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以徵信互認、資訊共用為基礎的銀稅合作機制,通過推進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的有效對接,將納稅信用應用到促發展、惠民生,服務經濟發展大局,推動社會信用環境建設。天津某印業包裝有限公司是南開區A級納稅戶,建行根據公司連續3年的納稅記錄和納稅額,給予了公司200萬元信用貸款。公司負責人表示,“沒想到誠信納稅還能獲得銀行的信用貸款!今後我們要繼續維持優良的納稅記錄。”此外,建設銀行還不斷探索在銀稅合作中植入網際網路基因,推出“稅銀e家”網路服務平臺,實現與涉稅數據的實時對接,開闢“e”路“e”貸新模式。
積極探索與政府部門合作,暢通小微企業資訊採集渠道。利用國家加快建立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推動政府資訊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用的機遇,建設銀行積極探索獲取小微企業分散在人民銀行、工商、法院等部門的信用資訊。如與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開展合作,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供應鏈企業在平臺上産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實現小微企業客戶融資需求的智慧獲取,以及供應鏈融資業務的快捷辦理。
與數據資訊服務商合作,共用資源、共助小微。發揮社會商業機構的力量,建立銀行與第三方機構數據共用機制。利用第三方平臺數據庫資源,豐富小微企業各種社會行為信用資訊庫,基於數據資訊挖掘和篩選,更有針對性地做好金融服務。
建設銀行通過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運用,破解了傳統模式的融資困境,將小微金融服務的重點放在真正有融資需求的創業創新型小微企業身上,解決科技企業、大學生創業等“雙創”主體輕資産、無抵押、融資難的“痛點”和“難點”。截至2016年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1.4萬億元,貸款客戶近31萬戶,累計為超過8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4.8萬億元信貸資金支援。
未來,建設銀行將繼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將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技術與小微金融深度融合,助力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