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第一財經日報》:建設銀行發力普惠金融辦“村口銀行”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2017-04-25

2016年,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確立了普惠金融的國家戰略。建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了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該行在貧困縣與當地供銷社合作,創新辦起了“村口銀行”。

這一做法收效顯著,2016年建設銀行年報顯示,該行截至2016年12月末,涉農貸款餘額16000余億元,佔各項貸款比例15%。扶貧貸款增長22.35%。

建設銀行內部資料顯示,目前建設銀行正結合供銷e家農村電子商務惠農工程體系建設,拓展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在全國範圍內打造“供銷電商平臺+裕龍通APP+供銷服務網點+社員卡”的村口銀行。

而在傳統服務三農,支援小微企業方面,建設銀行去年也加大了傾斜力度。特別是積極拓展新的放貸手段。在擔保環節,探索運用農業機械設備、運輸工具、承包土地收益權等為標的的新型抵押擔保方式,有效分擔了涉農信貸業務風險。

聯手38萬供銷社基層網點辦“村口銀行”

在縣域農村鋪設網點成本高耗費人力,讓很多銀行望而卻步。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的偏遠農村,當地農民無法獲得最基本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在那裏更是無從談起。

對於傳統優勢並非三農的建設銀行而言,目前該行在平困縣的網點覆蓋率在國有銀行中排名前列。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建設銀行有網點機構覆蓋的縣為471個,覆蓋率為56.61%,共有網點891個。

既不像農業銀行已經擁有網點眾多的基礎優勢,也不像郵儲銀行可以利用集團平臺郵政網點,建設銀行獨闢蹊徑,通過與當地供銷社合作,創新辦“村口銀行”,同樣起到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良好效果。

據建設銀行內部介紹,建行的具體做法是,在不具備網點布設條件的縣域和鄉鎮地區,依託供銷社、電信、超市等第三方渠道開展合作,將行外機構渠道作為延伸服務的網路,設立建行普惠金融服務點,向縣域客戶提供個人金融服務。

去年,建設銀行聯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下發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開展普惠金融合作的通知》(供銷經聯字〔2016〕1號)。通過供銷合作社服務點,為廣大農村客戶提供不出村就能辦理的取款、匯款、繳費等金融服務,成為廣大農民的“村口銀行”。

目前,已有10家一級分行與供銷社正式開展普惠金融合作,15家一級分行正在積極與當地供銷社溝通、協商合作事宜。

供銷總社38萬基層服務網點與建設銀行合作很快在實戰中得到檢驗。2016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國辦發〔2016〕1號)。要求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維護農民工切身利益。農民工代發工資業務體量巨大,並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建設銀行相關知情人士介紹到,政策一齣臺,建設銀行便主動把握這一機遇。結合自身優勢,建行對農民工代發工資群體的行為特徵和金融需求進行深入的大數據分析,精準設計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形成《農民工代發工資業務行銷指引》。

總行指導分行做好製造業、建築業、交通運輸與倉儲、居民服務與其他、批發和零售業、住宿與餐飲業等六大重點行業農民工代發工資業務的行銷和拓展;其次,做好市場調研。赴安徽、江蘇兩地實地調研,詳細了解農民工用工企業以及市場需求,傾聽分行建議,為後續工作落實和落地奠定基礎。

最後,建設銀行依託供銷總社38萬基層服務網點,結合供銷e家農村電子商務惠農工程體系建設,大力拓展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在全國範圍內打造“供銷電商平臺+裕龍通APP+供銷服務網點+社員卡”的村口銀行,為農民工發放工資提供了有效而便捷的金融服務。

創新擔保模式壓低不良

2016年建設銀行年報顯示,該行將“三農”與小微列為優先支援的重點領域,信貸規模上不斷加強資源傾斜。

根據該行2016年年報,截至2016年12月末,建設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6939.68億元,佔各項貸款比例15.6%,與2009年末的5895.21億元相比,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6%。此外,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4萬億元,滿足“三個不低於”監管要求。

由於三農與小微客戶缺乏抵押物且無法提供完整的現金流表與財務報表,給三農企業放貸一方面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較高的不良率,這些問題一直困擾金融機構。

特別是擔保環節,面對農業生産季節性強,抗風險能力弱,依賴自然環境、市場,缺信用、缺擔保、農業企業經營收入不穩定等因素,涉農企業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擔保或足值有效的抵質押。

建設銀行去年針對這一問題加大創新力度,積極拓展新的放貸手段。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探索運用農業機械設備、運輸工具、承包土地收益權等為標的的新型抵押擔保方式,豐富初級農産品質押品種;加強與涉農融資擔保、保險機構等的合作。

“建議進一步推動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搭建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共擔的風險補償機制。”該行相關負責人指出。

上述做法有效分擔了涉農信貸業務風險。年報顯示,2016年,建設銀行實現資産品質逐季向好,2016年末,不良貸款餘額1786.90億元,同比少增400.99億元;不良貸款率1.52%,較上年下降0.06個百分點。

此外,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剪刀差”為-5.91億元,自2012年以來首次轉為負值;關注類貸款佔比2.87%,較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

涉農金融推陳出新

作為基建領域的傳統優勢銀行,一向以穩健著稱的建設銀行也不忘推陳出新,創新涉農金融服務三農。

首先,該行去年大力拓展供應鏈融資服務。以農業龍頭企業和核心企業為重要依託,採用訂單融資、倉單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保理等供應鏈金融産品,加大對其産業鏈上下游客戶的信貸支援力度。

除了創新涉農業務擔保方式外,該行還創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貸款産品。作為在基建領域具有傳統優勢的銀行,建設銀行創新推出新農村貸款、城鎮化貸款、PPP模式系列貸款、政府購買服務貸款等産品,允許通過特許經營權收益、未來應收賬款等設定質押,加大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支援力度。

個人涉農貸款業務方面,建設銀行在個人支農貸款上持續發力。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産品是建行在部分地區開辦的對農戶發放的,用於支援農業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産經營的融資創新産品。推進了個人貸款産品向農戶的延伸和覆蓋,特別還針對“農民工”群體,創新“農民工工資專項個人助業貸款”金融服務。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所提出的“探索農村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可抵押”的改革方向,正在金融機構一線悄然推進。2016年3月,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和《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

對於兩權抵押開拓出的縣域金融新藍海,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建議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相關工作試點推廣,完善土地評估、登記、流轉機制,為農業現代化生産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