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象轉身後的驚艷——從建行入選哈佛商學院案例庫談起
陳雨露教授説,中國是部金融史,一部上下三千年的中國史其實就是一部金融史。
沒錯,我國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發行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比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要早六七百年。而我國明朝中葉後大量出現的錢莊、銀號,作為獨立經營的信用機構,辦理款項存放和匯兌等業務,已有近代銀行的雛形。
然而,世界上最早的銀行,卻與中國無關。西元十五世紀前後,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銀行。當時,人們在碼頭岸邊擺上幾張長條凳,為來往的商賈提供現金存放和貨幣兌換業務。銀行英文“Bank”一詞,便源於義大利語“Banca”,原意是長凳。
數百年過去了,全世界的銀行業從小到大、由表及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聽到更多的是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銀行:花旗,匯豐,瑞銀,德銀,富國......這一連串名字星光璀璨,曾經讓我們頂禮膜拜,無比艷羨。但是,經過一場場經濟和金融危機洗禮,這其中的一部分銀行已經墜落凡塵,有些還瀕臨破産邊緣。
令人自豪的是,經過持續改革發展,中國銀行業已經站在全球銀行業的最前列,無論是資産規模還是利潤總額均為全球最大;在英國《銀行家》雜誌發佈的“2017年全球銀行品牌500強”中,中資銀行的品牌價值首次超過美國,名列全球第一。2013年,中國工商銀行首次坐上了全球銀行市值排名的頭把交椅;在市值排名前十位銀行中,中資銀行佔了4席。在十多年前,我們完全無法想像會有這樣的結果。
而在中國超過四千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排名全球和中國規模、市值第二的大型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銀行非常具有典型意義。它原是一個政府機構,與現代商業銀行不沾邊,它走過的道路,正是中國銀行業砥礪前行、不斷創新的縮影。
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10月,誕生於國家“一五”計劃初期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熱潮中。在超過六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從最初承擔國家財政職能到國家專業銀行再到國有商業銀行,建設銀行始終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2005年10月,建設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打響了四大銀行上市的“第一槍”,並成為當時全球銀行業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IPO)。
回顧歷史,環視當下,我們感受到了“年逾花甲”的建設銀行,迸發出青春活力,不斷逆市向前。這其中,固然有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帶來的紅利,更是該行員工在新形勢下銳意創新、深化轉型的結果。
然而,從2011年底以來,面對日益複雜的經濟金融環境,建設銀行也在深入思考:下一步究竟該如何走?他們通過深入調研,發現建行和同業中面臨的共同問題,確定了“適應大勢,下先手棋”的思路,開始探求轉型發展的新戰略。2012年開始,建設銀行開展了轉型發展研究論證,制定了《中國建設銀行轉型發展規劃》,于2014年底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後在全行實施。
我們可以看到,建設銀行此次的轉型發展,突出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定位於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的目標,著眼于打造最具價值創造力銀行。在具體實施路徑上,採取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型、智慧型“五位一體”協同推進的整體轉型。綜合性轉型致力於成為客戶綜合金融方案的提供者;多功能轉型的目標是營建以金融生態圈為重點的多功能平臺;集約化轉型的目標是推進經營全要素的優化配置;創新型轉型旨在打造創新驅動的強力引擎;智慧型轉型旨在以智慧的金融服務贏得未來。
這樣的目標和路徑,既抓住了時代潮流和行業趨勢,也契合建設銀行自身的歷史積澱和資源稟賦,取得成功也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3月29日,建設銀行公佈的年報顯示,2016年該行資産總額近21萬億元,凈利潤超過2300億元,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少增,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面對經濟下行週期,該行各項主要業績指標穩中有升,在五家大型銀行中十分亮眼。
中國銀行業為什麼可以多次抵禦住經濟金融危機的衝擊?在全球經濟陷入低谷之際,中國銀行業為什麼能夠繼續穩步發展?解剖中國銀行業,探求中國銀行業奧秘,已經成為不少國家業界和學界的重要工作。中國銀行業的崛起和建設銀行的發展,更引起來歐美國家學界的濃厚興趣。日前,哈佛大學正式將中國建設銀行轉型發展成果納入哈佛商學院全球商界精英培訓教學案例庫,這對國內銀行業來説是第一次。該行董事長王洪章還應邀走進美國哈佛大學上海中心課堂,面向全球CEO學員進行現場授課和交流。這表明,建設銀行近年來通過戰略轉型來打造最具價值創造力的國際一流銀行集團,已經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認可。
當然,榮譽不只屬於建設銀行,也屬於整個中國銀行業。眾所週知,2014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銀行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但我國銀行較好地應對挑戰,主要業務指標平穩增長。建設銀行轉型發展案例被納入哈佛商學院案例庫,是國際著名學府對中國銀行業的肯定,也讓那些不斷唱衰甚至抹黑中國銀行業的言論和行為不攻自破。
對全球銀行業而言,這同樣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不少原來威震全球的明星銀行,光環開始褪色。在美國,安然度過金融危機、市值一度躍居全球第一的富國銀行,因虛開客戶賬戶,被監管當局處以鉅額罰款;在歐洲,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有著150年曆史的德意志銀行,陷入深深的危機之中。從建設銀行的轉型案例中學習中國銀行業的成功經驗,或將成為國際同行的自覺行動。
未來已來,中國銀行業應改變過去追隨他人、無視規律的習慣,進一步增強自信、獨立思考,並持續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作為一頭大象,建設銀行深化轉型發展,優雅地轉身,輕盈地奔跑,給中國銀行業帶來了一抹驚艷。而作為全球銀行業的重要力量,中國銀行業正在發展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穩健發展,將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