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建行董事長王洪章:金融支援是大行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認為,中國大型企業“走出去”是一種必然,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須緊隨其後;只有大型商業銀行能更好地為企業提供綜合化服務,這也是其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
共建“一帶一路”是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各方積極參與推進的重要事業。同時,隨著境內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步伐的加快,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日益緊密,這給我國銀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業務增長和發展機會。截至目前,中國建設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儲備了180多個“走出去”重大項目,融資需求約合900億美元,涉及40個國家和地區。這些項目中半數以上集中在鐵路、公路、航運、電站等涉及國計民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就此,《中國外匯》獨家專訪了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對話大型商業銀行支援“一帶一路”實踐。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成果則惠及世界。該倡議備受沿線國家歡迎,是真正增進沿線各國民眾福祉新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推進的過程中,“走出去”的企業對商業銀行綜合化服務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但需要銀行彌補發展的短板,提升服務功能。
《中國外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國建設銀行作為重要的參與者,也積極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對此,您是怎樣看待大型商業銀行在推進“一帶一路”中的作用的?
王洪章:“一帶一路”建設給低迷的世界經濟、步履蹣跚的經濟增長、日益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注入了一股新鮮的空氣,提供了解決上述問題的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良方。
首先,當今世界各國均在苦苦尋找如何使自己的國家或地區渡過經濟緩慢增長或停滯增長的難關,實現貿易的正常開展。為此,各個國家也都付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實踐了一些可行的倡議,包括夭折的太平洋夥伴關係、亞太自貿區建設等。其中,有些倡議和協議是合需合理的,體現了各國的共同意願,但要真正落實則還面臨針對性不強、具體化不夠的問題。“一帶一路”倡議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以中國為主導,推動貿易自由化,進而使經濟全球化的路徑更加明晰。
其次,“一帶一路”建設給每個國家對於尚待發展的貿易、有待解決的經濟增長點、亟需建設的項目等,都提供了一把解決問題的“鑰匙”。“一帶一路”是以互聯互通、貿易便利化為基礎的,各個國家的企業或者實體都能夠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尋找到立足點,進而明確發展的方向。“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使各個參與主體有了抓手,有了明晰的具體實施路線圖。
最後,“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開拓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快慢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周邊國家貿易增長速度的快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實現中國技術、中國裝備製造業、中國産品“走出去”,這對中國及沿線國家來説都是巨大的商機。同時,“走出去”的企業均是在國際競爭當中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也只有那些具有過硬的技術並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的企業才能“走出去”。
當前,“走出去”的企業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中國大型企業。只有這些大型企業“走出去”,才能進一步帶動中小企業“走出去”。而對“走出去”的大型企業而言,其最需要解決的是綜合化金融服務如何得到滿足的問題。從我國的商業銀行來看,只有大型商業銀行具備綜合化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準,這也是大型商業銀行的責任和義務。具體而言,就是要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全球現金管理、海外並購、境外融資、跨境人民幣、財務顧問等服務。從融資方式上説,大銀行的融資方式也更全面。大型企業“走出去”是一種必然,服務的鏈條是不能斷的,需要金融支援緊隨其後,提供全面有力的服務保障。
《中國外匯》:我國正在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六十多個國家攜手,共同打造全球經濟新趨勢下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那麼,“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中國銀行業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
王洪章:隨著中國境內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步伐的加快,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日益緊密,這對中國銀行業來説,意味著廣泛的業務增長機會。一是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為銀行海外機構在人民幣清算方面提供了新的業務機遇;二是隨著相關貿易規模的擴大和融資需求的增加,中資銀行海外機構在銀團貸款、項目融資、股權融資、出口買方信貸、並購貸款、跨境現金管理、大宗商品融資等産品方面的市場機會大為增加。根據普華永道發佈的2016年中國企業並購市場統計數據,2016年中資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量同比增加142%;交易金額同比增加246%,達到2210億美元。
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提供的綜合化服務也需要不斷地補充和完善。目前,建設銀行最需要補充和完善的是在機構網點和機構佈局方面。良好的機構佈局對於銀行提升服務水準至關重要。目前,建設銀行的機構佈局則實現了陸上從中亞到東歐,再到西歐的佈局,海上從越南、新加坡、印尼再到馬來西亞的佈局,東南亞的佈局也基本完成。另外,還需要補充的是,提供“一帶一路”綜合化服務功能也要跟上去。功能缺失,只能提供存款貸款就談不上綜合化服務。整體上來説,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過程中,對銀行綜合化服務的需求是存在的,但需要銀行補充發展的短板,提升服務功能。
對於建設銀行來講,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全行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不斷加快海外機構佈局拓展、多功能牌照獲取、産品創新優化、國際專業人才調度的進程,多維度、成體系地構建全球金融服務網路。一是完善經營網路,提高機構覆蓋面。2013年以來,建設銀行在迪拜、俄羅斯、印尼和馬來西亞新開設了分支機構。目前波蘭新設機構也在籌備中。二是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援,研究制定差異化授信政策,安排專項信貸資源,優化審貸流程。三是加大針對“一帶一路”相關金融服務需求的創新。主要是整合境內外資源,積極開展跨境貿易及投資並購、全球授信、投資銀行、現金管理等産品創新。四是加強風險管理,提高合規經營能力,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中國外匯》:現在,中國銀行業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意義認識更加明晰,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紛紛進行海外佈局。那麼,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海外佈局是否存在側重點?
王洪章: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無論是在海外佈局還是開展國際合作,更多是選擇與中國“走出去”的企業進行綜合性合作,而不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合作。現在,銀企合作的著眼點是,銀行密切根據企業的需要,量體裁衣提供針對性的産品。這就需要金融機構要不斷地改進技術,增加功能,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産品。對於銀行提供給企業的服務,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服務重點。現階段,針對“走出去”企業的服務重點主要是融資;第二個服務重點是全球現金管理,實現結算方面的方便快捷;第三個服務重點則是有待破題的人民幣結算。而這三個方面恰恰是當前中國大型商業銀行的優勢所在。在融資方面,大型商業銀行的融資價格合理且可以保證資金安全。在全球現金管理方面,大型商業銀行的全球現金管理的系統也在不斷升級換代,可以滿足不同“走出去”企業的需求。在人民幣結算方面,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商業銀行存在服務鏈條斷裂的問題。對此,我們給包括戰略客戶在內的一些“走出去”的企業提出的建議是,在當地進行項目建設或項目融資,最好採用人民幣,用人民幣購買國內的産品和技術,帶動中國産品、技術、裝備製造業“走出去”。
《中國外匯》: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的過程中,國內商業銀行積極提供綜合化服務,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那麼,在國際市場上,國內商業銀行是否會面臨國際銀行的競爭?您如何看待銀行之間的競爭關係?
王洪章:現在來看,國內外商業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發展業務,合作遠遠大於競爭。每逢建設銀行在境外開設機構,我們都會表示,儘管建設銀行是號稱國際化的大銀行,但是與一些國際大銀行相比,建設銀行的國際化程度並不高、國際經驗也不足;而且在當地開設的分支機構也僅是一家小銀行、小機構,對當地的金融機構不會構成任何威脅。實際上,國內商業銀行在境外發展業務會面臨很多諸如“水土不服”、監管差異等問題,即使未來能夠獲得一定的發展,就規模而言也難以和國內相比。就此而言,在國際市場上,國內外銀行是合作大於競爭的,並不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境地。同時,現在國際上任何一種金融活動,單獨依靠一家銀行是行不通的,只能依靠國內外銀行通力合作。這也是商業銀行當前最好的融資産品是銀團貸款的原因:各家銀行通力合作,形成合力,這也是商業銀行主流合作的一種重要模式。從另一個角度看,在國際市場上,各家銀行的差異性還是存在的,因此不存在過激的國際競爭,合作還是主流。
《中國外匯》:中信保《國家風險分析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準差異明顯,受國際形勢影響經濟波動較大,且部分國家政治與安全局勢持續動蕩。對此,您認為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把控風險?
王洪章:確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政治環境複雜、法制機制有待健全,存在一定的風險。當前主要有合規風險、經營風險、法律風險、外匯管制等。商業銀行“走出去”以後,要建立一套自己的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的機制,以保證商業銀行的海外項目能夠健康地履行合同義務。建設銀行在把控風險方面重在以下幾點:一是對於海外項目和海外企業的審查,要有自己的授信審批機制和風險控制模型,重大項目經由建設銀行總行審查,根據項目性質、國別風險程度、企業評級結果來確定項目風險。同時,建設銀行在中國香港設立了全球授信審批中心,海外項目將逐步放到中國香港進行集中審批。這樣,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風險,確保授信審批標準不會因為國別不同而産生差異。對於項目審批標準和條件要充分考慮區域間的平衡以及所在國家的特點,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防控風險,防止一葉障目。二是通過調整信貸政策,形成一套明確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建設銀行在海外經營多年,負面清單制度也是逐漸摸索出來的。海外機構會根據負面清單要求,避免清單列明的內容,從而更好地規避和控制風險。三是高度重視合規風險。各個國家監管標準、監管制度的差異性是比較大的,合規風險防範尤顯重要。一方面要在機制上做出調整。海外機構合規管理要與總行進行定期的資訊溝通,對於所在國家的合規管理變化、監管政策調整、存在的合規問題等,海外合規官要定期向總行合規管理部彙報。另一方面,對於當地監管現場檢查以及非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向總行合規部進行報告,以控制風險。四是嚴格海外合規官的聘用。海外合規官儘管由當地監管部門推薦,但仍需要得到總行合規部的認可,意在將海外的合規管理納入總行的合規管理,而並不僅是受當地監管部門的監管。同時,建設銀行已經建立了海外合規官培訓制度,將海外合規官定期派到國內進行培訓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國外匯》:“一帶一路”建設給中國企業和中國銀行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會。未來建設銀行在“一帶一路”推進方面有無具體的規劃?
王洪章:在建設銀行戰略轉型規劃中,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國際業務資産將佔到全行資産的8%—10%,國際業務凈利潤的比重將佔到2%—3%。即便這樣,建設銀行國際化程度還是比較低的。對於未來的國際業務板塊發展速度,現在還無法下結論,也無法明確得出具體的增速。但有一條原則,就是對於海外業務的發展,只能循序漸進,摸著石頭過河。海外經營指標一開始不會定得很高,也無法定高。海外業務經營摸索過程會很難: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商業銀行海外管理經驗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海外經營面臨的國家監管政策、制度要求均有所差異,在推進的過程中需要逐步探索。
對於建設銀行未來的海外佈局,我認為並沒有首選項,並購、設分行還是設立子行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都不同,建設銀行的海外佈局也將考慮監管當局的具體態度,看監管當局是鼓勵設立子行、分行還是並購銀行。其中,關於“一帶一路”,建設銀行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加強與“一帶一路”的相關機制,以及所在國家貿易協會等建立溝通關係。作為中國國際商會成員、APEC成員、中東歐工商理事會成員,建設銀行將通過這些機制在所在地與成員企業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協調。目前來看,這方面的進展是非常好的。在融資措施上,建設銀行正在通過貿促會,與有關各方討論設立APEC基金,讓“一帶一路”商業機構參與到基金中來,從而讓相關企業獲得更低成本的貸款。
在海外機構建設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建設銀行境外機構佈局的重要目標市場。截至目前,建設銀行已在“一帶一路”沿線設立了新加坡分行、胡志明市分行、俄羅斯子銀行(建行俄羅斯)、迪拜國際金融中心分行、馬來西亞子銀行(建行馬來西亞)、建歐華沙分行;此外,還完成了對印度尼西亞Windu銀行60%股份的收購,並正式更名為建行印度尼西亞;目前,在哈薩克設立子銀行的境內外申設工作也在推進中。
《中國外匯》:“一帶一路”建設開啟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時代。它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您對“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的企業有何建議?
王洪章:對於參與“一帶一路”的企業,一方面需要準確評估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後再決定經營行動。由於國際形勢變化較大,“走出去”企業和項目很容易遇到問題。如有的項目設計得很好,卻遭遇推不出去的難題;再就是企業項目容易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包括所在國家地區政府的更疊、部分國家信譽度不高等,導致推進成本增加。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企業往往對當地金融環境、經濟政策、政府監管方式等不熟悉,也不了解當地政府甚至社區的協調方式,因而項目執行會存在一定難度。“萬事開頭難”,“走出去”的企業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要獲得預期收益,尚需逐步摸索推進。
對於“一帶一路”建設未來的發展,有一點我們一定要明確,那就是“一帶一路”建設確實是受沿線國家和地區歡迎的,是真正惠及沿線國家當地經濟和人民福祉的。因此,儘管在企業推進及銀行支援等方面,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廣闊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搞封閉、排他的安排是沒有前途的,只有合作才是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