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王洪章:銀行要做實體經濟的忠實服務者
“把支援實體經濟放在重要位置,為廣大農村客戶和農業實體企業輸血造血,積極推進‘為民富民’金融創新,這是大型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自覺肩負起的崇高社會責任。”建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日前撰文如是説。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根本,無論是在增加就業崗位、提高收入水準、改善人民生活等微觀層面,還是在保持社會穩定、提升國際競爭力等宏觀層面,都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撐。
在世界各地廣泛散佈的“中國製造”這一標簽為中國龐大的工業製造體系留下了印記。然而,近年來,由於企業內部面臨技術升級、産能過剩、盈利下降等諸多困難,實體經濟正經歷著痛苦的“蛻變期”。與此同時,金融“脫實向虛”、房地産市場過熱、虛擬經濟非理性發展、國際“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等外部因素,也使實體經濟內外交困,發展艱難。
面對我國實體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期,銀行業肩負著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光榮責任和歷史使命。實業興則金融興,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既是中國金融業的基本職責和天然使命,也是實現自身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銀行只有與實體經濟抱團取暖,才能贏得更大發展。”王洪章説。
銀行業應如何將中央關於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轉化為具體工作措施?王洪章認為應做到以下6點:
一是堅定服務國家重大經濟發展戰略。中國銀行業要以“十三五”規劃綱要、“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自貿區建設等為指引,在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主力軍作用。
二是加大對國家重大項目的資金支援。將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水利、能源基礎設施等作為信貸投放重點,加大銀團貸款、PPP貸款等産品供給,並做好綜合化、多功能金融服務。以央企海外投資、並購重組為切入點,加大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的支援力度。
三是積極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順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導向,積極跟進“中國製造2025”,促進智慧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新能源、高端裝備創新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四是助力“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從嚴控制去産能相關行業信貸投放,穩步壓縮退出“僵屍企業”。精簡服務收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積極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投貸聯動,幫助企業改善融資結構,降低負債率。
五是持續促進普惠金融業務發展。積極探索普惠金融事業部等組織模式,強化專屬服務能力,提高社會融資的可獲得性。堅持以大數據、網際網路思維為創新驅動引擎,豐富小微企業金融産品。積極探索移動化的電子渠道、電子商務等服務“三農”的新産品、新模式。
六是切實發揮好金融風險穩定器的作用。銀行業首先要把自身的風險控制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防止形成新的不良資産。重點排查委外、同業、資管、債券等業務中存在的風險隱患,防止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區域、跨市場傳導,發揮好大銀行的金融風險“穩定器”和“隔離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