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報》:建行債轉股樣本破冰 萬億級市場待噴發
8月8日,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新社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將本輪債轉股的操作細則做了進一步明晰。與之呼應,8月2日和9日,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債轉股實施機構也在獲得銀監會的批准之後,正式掛牌開業,其名稱分別是建信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信投資”)、農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説,債轉股已經從試點轉入規模推廣階段。自2016年10月試點初開時建行與武鋼集團、雲錫控股的百億規模的債轉股項目,目前,據銀監會數據,各家銀行已經與超過50家企業簽訂了債轉股協議,項目涉及金額超過7000億元。
在20年前的上一輪債轉股過程中,以信達等四大資産管理公司為實施主體的不良債權處置,使得全國國有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從1999年前後的超過62%,逐年下降到2005年前後的56%左右,超過八成債轉股企業實現了扭虧為盈,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産率,從1999年的39%下降到2005年前後的8%左右。巧合的是,上證指數剛好也是在2005年下半年開始反轉進入大牛市,一路狂飆到超過6000點。
據一些證券公司分析師的研究報告指出,本輪債轉股規模預計為1.7萬億元,預計對未來3年銀行凈利潤增速提升幅度為每年2-3個百分點。
“債轉股的全面鋪開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資産負債率,經測算,目前參與債轉股的煤炭企業資産負債率一般可降低5-15個百分點,企業流動性的改善可避免正常類貸款轉為不良貸款,降低銀行的潛在不良率。”中債資信工商企業一部分析師李曉靜對時代週報記者説。
試點
8月2日,北京建行總行辦公大樓裏,出席建信投資開業儀式的雲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雲錫”)董事長張濤笑容燦爛。
這家有著超過134年曆史的企業,錫金屬産量位居全球第一,其控股子公司錫業股份在2000年就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但是,大宗商品價格週期性波動,發展過程中又積累了老國企的頑疾,導致雲錫資産負債率居高不下,生産經營局面困難。在1999年的第一輪債轉股中,雲錫也參與了,至今在雲錫的股東中還有資産管理公司的身影。
2013年,雲錫子公司錫業股份原董事長因涉嫌嚴重違紀被逮捕,隨後公司出現財務崩潰狀態:2011年到2013年,錫業股份毛利率從16.15%下滑到0.22%,凈利潤從7億元下降到0.4億元,進而達到虧損13.37億元。
2015年,受公司連續虧損的影響,雲錫的評級被中誠信國際下調,從“評級展望穩定”調降為“評級展望負面”。
雲錫痛定思痛,調整錫業股份管理層,更換了一批生産經營出身的高級管理人員,2014年8月正式剝離了虧損的鉛冶煉業務,調整戰略,回歸錫金屬主業。
但根據雲錫網站數據,當時雲錫的資産負債率還是高出行業平均水準近30個百分點。在債轉股之前,雲錫總資産500億元左右,總負債350億元左右,資産負債率高達83%。
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新聞發佈會上提出“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降低企業的杠桿”,隨後,市場對於債轉股的預期不斷升溫。
據媒體報道,雲錫從2016年4月前後,就在內部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債轉股工作組,與建行的相應工作組對接,雲錫覺得這是機會。
2017年3月,當雲錫債轉股落地之後,雲南省副省長董華到雲錫調研時,曾評價説:“雲錫有辦法。”
根據雲錫網站,百億資金全部到位後,將降低雲錫負債率15個百分點。2017年上半年,雲錫扭轉了長達50個月的虧損局面,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29%,盈利5.3億元。2017年7月11日,中誠信國際將雲錫的主體信用評級恢復,上調為“評級展望穩定”。
落地
8月2日,對張明合來説,同樣是獨具意義的一天。在這之前,張明合的頭銜是建行債轉股項目組負責人、建信投資籌備組總經理;在這之後,他的頭銜是建信投資總裁。
張明合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介紹,建信投資這個新機構的人員來自建行的各部門,包括總行、分行、子公司等,涉及客戶、風險管理等各業務條線。
“工作組通過從總行取得的大數據,分析客戶資訊,用模型篩選出資産負債率、行業指標等相匹配的企業;之後,具體操作人員與潛在客戶接觸,開展談判,一般要求將企業上級主管單位拉進來,並且評估其管理團隊,主業前景等。”某位接近建行債轉股項目組的券商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説。
“雲錫集團目前面臨行業週期,只是遇到暫時性困難,建行看好其發展前景,但目前的關鍵是要幫助企業降低資産負債率和財務負擔,改善公司治理,讓企業的潛力可以得到有效挖掘和發揮。”張明合表示。據報道,此前建行對雲錫的貸款有40億元左右,因此,對公司情況非常了解。
具體的操作方式為:成立規模為100億元的有限合夥基金,其中,由建行方面和雲錫方面共同擔任普通合夥人(GP),負責基金管理運營,承擔無限責任;由建行渠道中募集的各種資金擔任有限合夥人(LP),即不負責具體經營的投資者,LP包括保險資管機構、建行養老金子公司的養老金、全國社保、信達的資管子公司、私人銀行的理財資金等。
這100億元資金的投向,根據張明合介紹:“分為5個小項目,主要用來還債,也包括對一些項目的增資,不管哪種形式,錢最終都是以股權形式進入公司,幫助公司降低負債率。”
其中一筆資金,用來購買雲錫旗下錫業股份子公司華聯鋅銦的股權。根據計劃,建行拿出資金認購的股權比例不超過15%,但建行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要求,包括:完成某礦區擴建工程、綜合回收項目、某礦區開發項目,採礦貧化率不高過4.7%,採礦損失率不高於2.5%等。另外,在投資人完全退出前,每年必須向股東進行現金分紅,分紅金額不得低於當年凈利潤的10%;滿3年後,這筆股權由錫業股份以現金或發行股份的方式回購。除此之外,建行還將向公司派駐董事,參與公司治理。
截至2017年7月底,建行已經與41家企業簽訂了總額5442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到位資金488億元,獨佔鰲頭,相比起來,農行和工行的債轉股框架協議簽為2000億元左右。
市場化烙印
“建行的指標相當具體,沒有一點馬虎眼可打,政府沒有干預,這一輪債轉股,完全是市場化談判結果。”雲錫相關人士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説。
相比起來,1999年的債轉股,資金來源是財政部和央行,由財政部提供400億元資金成立信達等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之後由央行向四大資産管理公司提供6041億元貸款,再由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向國有銀行發行8200億元金融債。
此外,1999年的債轉股,是由國家經貿委推薦企業名單,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制定債轉股方案,再報政府審核,實際上是由國家經貿委主導。當時,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以賬面價值收購了國有銀行1.4萬億元的不良貸款。
而根據8月8日銀監會下發債轉股徵求意見稿,本輪債轉股市場化傾向、商業銀行主導明顯。例如,實施主體應滿足的條件是,“1. 應由主出資人商業銀行作為申請人向銀監會申請;2. 實施機構的註冊資本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不低於100億元”。
另外,實施機構可以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債轉股、自有資金開展存放同業、拆放同業、購買國債等,也可以申請成為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向合格社會投資者募集資金。
“債轉股的資金來源主要為通過市場化募集的社會資本,如理財資金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出資。”中債資信工商企業一部分析師李曉靜對時代週報記者説。
“債轉股執行過程中,或許將遇到困難包括:隨著供給側改革、産品價格回升,企業盈利能力及現金流情況改善,對高成本債轉股資金的接受度將下降;部分企業資金的落實進度較慢,或打擊企業債轉股熱情。” 李曉靜對時代週報記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