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中國證券報》:四大行上半年凈利增速觸底回升 資産品質明顯向好

發佈時間:2017-10-10

8月30日,四大行2017年半年報悉數披露。數據顯示,上半年四大行稅後凈利潤合計超5000億元,且凈利增速觸底反彈,工行、建行、中行、農行的稅後凈利潤分別增長2%、3.81%、3.02%以及3.44%,其中建行、中行、農行的稅後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在3%以上,相比去年底1%左右的增速顯著提高。

對於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工行表示,上半年經營情況良好,交出了一份好于計劃、好于同期、好于預期的中場“成績單”。“得益於外部經濟環境的改善和自身強化風險管理等因素,今年上半年主要經營指標全面改善,這是自2014年以來比較亮麗的半年報。”工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

除了盈利能力改善外,四大行的資産品質也持續向好,不良率均較去年末出現下降。其中,工行不良出現“雙降”,逾期率、剪刀差等關鍵指標全面下降,中行上半年不良餘額較上年末僅增加10億。

資産品質企穩 向好信號更加明顯

工行相關負責人稱,工行今年上半年持續加固風險防控,重點關注表內和表外“兩張資産負債表”,深入推進資産品質和信貸基礎管理“兩大工程”,把好新增入口、存量管控、不良處置“三道閘口”,資産品質向好曙光進一步顯現。

數據顯示,工行資産品質的主要指標全面改善。其中,不良率為1.57%,比年初下降0.05個百分點,貸款逾期率比年初下降0.42個百分點,“剪刀差”比年初下降32%,不良貸款同比少增115億元。

分行業看,房地産、産能過剩行業等市場關注的重點領域風險可控,工行對開發貸款實行“名單制”管理,不良率比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率保持在0.31%的較低水準,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鋼鐵等5個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21個百分點。

“現在工行資産品質企穩向好的信號更加明顯,我們很有信心實現資産品質的進一步好轉。”易會滿稱。

不過,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認為,儘管今年以來資産品質穩步向好,但未來不良資産的管控壓力仍然存在。

從國際看,全球經濟復蘇存在不確定性,市場預期敏感波動;從國內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過剩産能行業調整加快,企業信用風險持續暴露,部分地區新增不良規模持續加大。

凈息差改善 帶動盈利能力增強

上半年大行經營指標的改善,離不開凈息差(NIM)改善所帶來的盈利能力穩定性的增強。數據顯示,工行上半年凈息差2.16%,與年初持平,還原營改增因素後較年初上升3個BP(基點)。中行的凈息差也出現逐季改善跡象,今年上半年凈息差較去年上升1個BP達1.84%,還原營改增因素後較年初上升5個BP。

中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中行凈息差改善得益於以下因素:一是從資産端看,隨著人民幣市場利率的穩步上升,中行在債券投資、同業存拆放等市場化資金運用的收益率上升;從境外看,美聯儲加息推升境外資産的收益率,境外機構息差連續兩季度環比提升幅度超10個BP。

二是從負債端看,前兩年降息的負面影響在逐漸消化,上半年境內人民幣存款成本比去年下降12個BP,特別是活期存款佔比的提升,使得存款成本得到進一步有效控制。

三是在資産運用方面,適當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今年上半年中行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升2.35個百分點。

“凈利息收入是中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對中行來説,凈息差改善1個BP,就能轉化為利息收入超20億。全年看,上述三方面因素還會持續存在,因此息差會穩定向好。”張青松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