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中國金融》:金磐石:以科技打造金融轉型新動力

發佈時間:2017-10-10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等技術蓬勃發展,正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以及人們的思維和行為。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因科技之勢而變的緊迫性和挑戰性更強。建設銀行堅持科技引領,以科技作為自身發展的核動力,2010年啟動新一代核心繫統建設,以組件化、參數化、智慧化為原則,組織企業級系統重構,全面支撐全行轉型發展,以此“先手棋”搶佔新一輪金融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六年多來,建設銀行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立足建設銀行轉型創新和業務發展的實際,積極吸納國際領先的實踐和經驗,使用最前沿技術,吻合了“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用”的五大理念,全面完成了“新一代”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建成了支援集團全球業務一體化的企業級系統,實現了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鍛造了卓有成效的業務支援能力,厚基了金融服務創新的基礎。

構建了金融科技融合生態

建立了企業級架構。建設銀行用企業級的方法,將銀行所有業務、産品、數據進行全面的梳理分析,並納入新架構標準進行再造,形成了企業級的系統架構。在企業級框架下,直觀查看客戶全貌,實現更精準的行銷,制定更適配客戶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完整地分析全行産品,做到更準確地定位和配置,更科學地制定價格與銷售策略,更快速地設計推出新的産品;更實時地運用數據,做到全面整合和深度挖掘,更靈敏精準地分析客戶、防控風險,更前瞻有效地支援智慧運營、決策管理。

實現了技術與業務價值鏈的完美融合。建設銀行緊密貼近市場、深度融入價值鏈,參與到客戶價值創造活動中,與客戶建立“夥伴式”關係,更加精準地推送金融服務、有效地匹配金融資源,幫助客戶創造價值。推動傳統存貸匯為主的商業模式向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以及創新型、智慧型銀行轉型,提升價值創造力。目前,建設銀行集團的租賃、基金、信託、壽險、資産、造價諮詢、期貨、養老金和財險等子公司,借助現代資訊技術與商業銀行主體形成良好的協同聯動,實現對客戶的“一點接入”快速響應、“所有”産品配置、“一站式”金融服務。

完成了業務的全流程再造。建設銀行的“新一代”突出客戶導向和價值創造,形成全流程的統一視圖。促進客戶服務綜合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縱向層級扁平化、管理措施差異化、操作應用智慧化、客戶體驗極致化。

構建了科技金融的完美生態圈。建設銀行推動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特別是“移動優先”戰略,整合線上線下服務渠道,著力打通資金流、資訊流、商流和物流,融合客戶、銀行及第三方,為客戶全面精準地提供場景化、生活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將金融服務融入社會經濟活動和百姓衣食住行。目前,建設銀行網上銀行用戶數已達到2.4億,手機銀行用戶數達到2.2億。通過生態圈全景式融合和實時性交互,銀行服務隨時隨地觸手可及。

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業務支援能力

“新一代”豐富多樣、便捷易用的功能為經營管理和業務創新提供了全面支援。

專業化的行銷服務能力。通過360度客戶畫像、數據挖掘形成商機,以客戶為中心開展行銷、以客戶為中心創新産品、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服務,“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理念得到具體落地。截至目前,“新一代”整合了6億個客戶資訊,形成7000多個目標市場模型,創建3000多個行銷任務,産生了3.3億個商機。

靈活高效的産品創新能力。創新搭建了裝配工廠和全生命週期管理平臺,實現基於14個産品線、136個基礎産品、58個裝配模型快速推出定制化的可銷售産品。目前在售可售産品1.4萬個,有效支撐了全行業務發展。

智慧網點轉型能力。搭建完整、協同、智慧的渠道體系,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多場景金融服務和一致的渠道體驗。全行投産智慧櫃員機設備近6萬台,櫃面業務遷移率81%。智慧機器人“小微”已累計服務客戶超過12億人次;網銀網站用戶和交易規模穩步發展,移動金融保持快速發展,規模與品質同步提升。

集約化業務運營能力。建立了企業級的機構、用戶統一視圖;建立了全行統一的配送平臺,款箱出入庫效率提高80%,差錯率下降26%;通過會計檔案數據集中和憑證電子化,助力分行減負。前後臺業務分離、工廠化流水線的集約化生産模式不斷完善,實現37家分行15000多個物理網點業務的總行集中處理,集約化運營範圍覆蓋櫃面、線上、中臺、子公司及海外機構共105類業務,為集約化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差異化綜合定價服務能力。建立科學、標準的綜合定價模型,實現本外幣的存貸款價格授權管控。為客戶經理議價提供支撐,使其更關注成本效益;對客戶承諾和價格審批情況進行有效監測;提高全行定價水準,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全面的風險防控能力。逐步實現風險控制由人控轉為機控,建立了滿足新資本協議要求、風險內部管理需要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以及與此聯動的內控體系,做到實時的風險決策、基於RAROC的集約化資本管理。基於中央風險計量引擎實現信用風險評級功能的集中統一部署,建立覆蓋對公評級和零售評分300多個風險計量模型,覆蓋全部金融市場交易業務。基於統一風險視圖,實現自上而下的組合風險預警體系,大幅提升風險預判預警能力。

精細化的財務管理能力。實現“以交易核算分離”為特徵的全新會計核算體系,集輔助計量、集團總賬、報告自動化為一體,構建高品質的會計資訊生成、報告和控制機制,全面提升核算控制和披露能力;建立實時總賬機制,使得經營成果的最新數據2小時內反映到總賬;建立了全要素的以價值為核心的財務集市和管理資訊平臺;在損益管理上,實現了綜合經營計劃流程的全面線上管理;基於大數據,通過設計和不斷優化財務收支預測模型,將存量業務的凈利息收支預測粒度精細化至逐筆,提高了損益預測和管理能力。

便捷的數據應用能力。完整定義8萬餘項數據規範,實現了貫穿創建到應用全流程的數據管控,全面夯實數據基礎。數據倉庫整合形成了包括工商、法律、客戶行為等外部數據的共用視圖。通過實踐“自主用數”等全方位數據服務理念,建設了資訊應用、員工業績計量、“慧視”等一批數據平臺和産品,實現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大數據支援下的快貸業務,客戶數同比增長3倍,交易額增長5倍以上;“小微快貸”業務推出不到半年貸款客戶數增長了7倍,貸款餘額增速達88%。

海內外、子公司一體化的支援能力。支援多語言、多法人、多時區的金融需求,在國內外同業首次實現了“一個版本,全球部署;一次研發,全行共用”。統一母子公司、境內外的數據標準,實現境內外業務處理全流程的一體化,提供全球一致的客戶體驗,大大降低了IT系統開發和運營的成本。

厚植了轉型創新的科技基礎

新技術正在改變傳統的金融産業,使得金融去仲介化進程加快,有人稱之為“技術脫媒”。傳統商業銀行的支付、融資等仲介功能受到巨大衝擊,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網際網路金融就是典型的例子。此外,像廣受關注的“區塊鏈”等技術,一旦成熟並投入商業運用,將實現“去中心化”的實時交易。以跨境支付為例,依託“區塊鏈”可以不通過銀行等傳統金融仲介實現“點對點”交易,專業機構預測這將使交易成本降低約40%。可以預見,類似的“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發全球深刻的變革。

新科技革命促使銀行重新檢視固有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對商業銀行來説,新科技革命既是嚴峻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關鍵是能否發揮好自身在客戶、資金、渠道、資訊、風控和信譽等方面的優勢,將其與新技術有機的融合,找到最佳契合點,在變化中恪守金融內在規律,確保轉型創新的正確方向。

建設銀行“新一代”建設圍繞轉型發展戰略,著力夯築科技基礎,構建科技創新長效機制。在完成IT系統建設的同時,自主創新推出了以“四個一”為導向的企業級工程實施方法,即一套業務模型、一套IT架構、一套實施工藝和一套管理流程,實現向“企業級”研發模式的全面轉型。同時搭建了業界領先的資訊技術基礎設施框架平臺,融匯了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先進、靈活的架構設計,保證了未來良好的擴展性,形成了支撐全行未來轉型和持續創新的技術基礎;同時,標準化、動態適應的方法和流程,確保了IT架構能夠不斷吐故納新,靈活地適應轉型創新的需求。這套企業級工程實施方法,實現了業務與技術的有機融合,需求、設計與研發、生産的無縫銜接,是未來建設銀行資訊系統建設的“白皮書”,也是金融創新的“孵化器”,為建設銀行轉型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建設銀行將堅持科技引領,創新應用,持續推進科技與金融服務融合,建設更加智慧的現代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