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家》:匠心獨運 打造科技重器--走近建行新一代核心繫統建設背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當你在建行智慧櫃員機前“刷臉”辦理有關業務時,你被攝像頭定格的面孔會瞬間傳到銀行後臺的業務處理中心,通過人臉識別,進行遠端身份認證。
當你因資金短缺創業陷入困境,建行會在無抵押、無擔保的條件下放款助你一臂之力。因為建行通過系統大數據分析早已對你企業的情況和還款能力做出判斷。
金融消費者獲得的眾多服務便利,于建行而言,卻來自一項6年磨一劍的巨大工程。她的名字叫“新一代核心繫統”,建行人親切地喚作“新一代”。可以説,這一歷史性工程的完工為建行業務創新、流程再造、客戶服務能力、金融網路安全等方面帶來脫胎換骨般的革命性變化,也隨之帶給客戶全新體驗。近日,本刊記者實地採訪建行武漢數據中心,以期探求建行“新一代”建設獨具的匠心所在。
關鍵詞一:一體化運維
武漢數據中心ECC(企業控制中心)是建行全球業務支撐和控制中心之一。這裡與建行北京洋橋和即將投入使用的稻香園數據中心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實現決策指揮一體化、溝通聯絡一體化、處置實施一體化,構成建行的“兩地三中心”。
站在大廳上方的封閉指揮室裏,我們看到,大廳前方豎著一塊塊背投高清螢幕,監控著各類數據。在決策指揮區,遠端可視化通訊界面,供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實施決策指揮使用。通過部署先進監控系統,對接高清大屏,聯動北京ECC,支援業務覆蓋全國37家一級分行、29 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各級機構251 家,實現了建行全球業務辦理情況的實時監控,包括業務量、交易情況、成功率等。
“如何將北京和武漢兩地人員進行有效協同,是‘新一代’系統建設中著力研究的課題之一。我們構建了虛擬團隊互備,任何工作都可以隨時被接管。其背後由一套制度標準技術流程來支撐。”今年年初,建行北京數據中心負責人王立新告訴記者,北京和武漢兩地的數據中心採用一體化運維模式,對外視同一個數據中心。通過落實統一的制度標準,建立統一的崗位體系,遵照統一的指揮調度,執行統一工作流程,使用統一的工具平臺,逐步構建起兩地運維能力互為備份,運維領域各有側重的全行運維保障體系。
據了解,建行自主研發的IT管理、雲管理、智慧監控等都屬於一體化運維管理系統,由此可實現數據中心的服務標準化、流程規範化、生産自動化、管理智慧化。
目前,建行擁有國內金融業規模最大的私有雲,提供經濟、可靠、彈性、通用的雲基礎設施環境,資源池動態可伸縮,有效應對網際網路潮汐式業務模式。
在去年“雙十一”期間,建行快捷支付成功與淘寶系統進行對接,通過建立虛擬化雲化管理平臺,對網路資源和計算資源進行一鍵式調配,保證了業務高峰期的平穩運作。雙十一暫態高峰會增長10倍,交易峰值達1.15萬筆/秒。
在重構全行資訊系統的同時,建行容災體系的規劃也採取全行一盤棋的策略,以業務連續性為目標,構建覆蓋總分行、海內外、子公司的容災體系。針對不同種類業務連續性要求,該體系設計了分層的災備技術模型,融合了渠道多活、園區高可用、數據零丟失等方案,滿足了不同場景的容災需求,從而確保全行業務運營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關鍵詞二:企業級
什麼是企業級?具體而言,“新一代”徹底打破了部門級“豎井式”研發模式,實施管理由單一項目管控向“一套業務模型、一套IT架構、一套實施工藝、一套管理流程”模式轉型。這套適合大型銀行集團發展的企業級工程實施管理體系,不再僅僅著眼于銀行內部管理的需要,也不僅著眼于獨立的産品或業務條線,而是從用戶體驗的視角、從全行一盤棋的角度去設計和研發系統。
正是著眼于客戶需求,建行對産品服務進行了企業級整合,將能夠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和應用,儘量集中統一,避免重復建設,實現了共用。如“代收代付組件”全面承接各地分行特色系統的代收付業務,累計上收244萬客戶,實現多個重要級企業客戶接入,其業務量處於業內領先地位。
同樣,建行客服平臺、員工響應與知識管理平臺按照組件化設計理念,對服務渠道、業務應用、運營管理進行企業級重構。平臺充分滿足客戶服務各渠道全天候、高併發、實時性強的業務運營需要。原本分散的95533客服系統、信用卡400客服系統如今進行了有機融合,客戶經常撥打的95533已打造成為建行唯一的7×24不間斷人工服務窗口,與物理網點等渠道服務形成協同互補,傳遞建行“好聲音”。
“去年‘雙十一’期間,建行快捷支付成功與淘寶系統進行對接,通過建立虛擬化雲化管理平臺,對網路資源和計算資源進行一鍵式調配,保證了業務高峰期的平穩運作。”
關鍵詞三:大數據
“從來沒有想過建行會理睬我們這樣的小企業,而且還提供了這麼好的産品解決方案,他們根據我們公司在‘新一代’系統中的賬戶流水情況,推薦了大數據貸款産品,純信用無抵押,解決了企業的流動資金缺口。”武漢璟泓科技創始人王建斌告訴記者,在建行貸款資金的支援下,公司業務大踏步發展,如今已成為武漢市首批登陸“新三板”的企業。
“新一代”系統建設中,融入了智慧模型、大數據分析等大量先進理念和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方法,通過持續不斷的建模優化,用制度化、智慧化的方法,系統會向運維人員提供輔助資訊,或者決策資訊,最終實現自動化的處置和操作。
武漢數據中心主任徐彤介紹:“‘新一代’大數據分析體現在建行全門類業務中,通過各類審計分析模型和人工智慧手段,對已經辦理的業務進行事後排查和風險揭示。通過提高數據挖掘的廣度和深度,可支援建行跨機構、跨領域業務熱點問題的集中分析和監測。”
採訪中,記者也實地走訪了設立在武漢光谷的許多小企業,這些企業均呈現出“高知高智輕資産”特徵,以前辦理貸款從申請到放款一般需要三四週。在建行基於“新一代”大數據推出“小微快貸”系列産品後,可實現5分鐘完成貸款申請到支用全流程,速度之快出乎許多企業意料。
“‘新一代’上線後,加強了資訊整合和大數據分析,機控代替人控,實現了全流程線上辦理。”徐彤介紹,如“快e貸”根據企業在建行交易的歷史大數據,就能完成貸款審批和放款手續。“雲稅貸”更是實現了與稅務系統的直連。“新一代”系統直接讀取客戶納稅及財務資訊,避免了傳統貸款中貸前調查資訊的局限性,減輕了客戶經理撰寫申報材料的工作量,提高了融資效率。
大數據分析同樣在統一客服平臺有大量運用。徐彤介紹,通過場景化、標簽化設計,精準定位目標客戶,有力支援了帳單分期、保險等精準行銷以及信用卡、個貸等催收業務開展。建行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該行累計實現電話行銷金額276.03億元,創造收益13.38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提升26.80%、42.52%;累計實現信用卡逾期回收金額635.4億元,累計回收戶數620.21萬戶,分別較去年同期提升7.83%、3.3%。
關鍵詞四:集約化
建行目前立等業務處理效率較之前提升一倍以上,縮短至2分鐘以內,客戶體驗明顯改善。此外,每月節約93.4萬工時,這都與建行集約化運營的建設分不開。
曾幾何時,支票、匯兌、銀行卡、理財等銀行産品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面對蜂擁而至的客戶和業務,銀行網點應接不暇,客戶排隊現象日趨嚴重。傳統的網點處理模式難以適應市場需要。
為了解決營業網點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建行基於網點標準化、流程簡明化、營運集約化的整體思路,通過實施“新一代”核心繫統工程創新營運手段與作業模式,重構業務流程,建行建立了“多渠道受理、總行集中、前中後臺一體化”的集約化運營服務體系。
集約化運營平臺通過拆分操作環節、整合同質要素、同步並行處理等流程優化,和引入影像化處理、工作流引擎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全行櫃面及渠道業務分離至總行集中處理。一位操作人員如此打比方:“這就好比一個組裝生産車間一樣。”
“新一代”推動流程銀行建設,在實現企業級資訊管理集中化的同時,實現業務處理的流程化、直通化和自動化。如傳統的以網點為單位的封閉串列、逐筆處理模式,轉變為同步並行處理、工廠化流水線生産模式。由此,櫃員操作複雜度有效降低,信用卡、財務經費等業務影像化傳輸或全流程集中處理,提升條線專業性和專注力,同時操作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得到提高,從而推動網點櫃面業務走向集約化生産模式。
“在此過程中,很明顯的變化是,業務流程從人工向智慧轉變,櫃檯服務向自助服務轉移。”如回單組件集中處理全行對公客戶交易數據,實現了全量回單自助服務。“目前,有500萬對公客戶在使用這一服務,客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私人訂制。”
據了解,“新一代”核心繫統的建設著力打造滿足未來10~15年轉型發展需求的資訊技術平臺。可以説,這一平臺是對建行管理模式、服務模式地重新整合,是對建行企業級業務、技術架構的創立,是對建行所有業務系統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