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用科技金融催生更多高端産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要求。近兩年來,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科技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上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有效創新。截至2017年6月末,全分行服務高新技術企業8253家,融資支援1430億元;服務小微企業3萬家,貸款餘額1500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樹起首選建行金招牌打通服務“最前一公里”
創建“FIT粵”品牌。2015年,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同業首推科技金融品牌“FIT粵”,打造“六融六+”系列特色産品、三大專屬服務通道,為科創企業提供全週期、全流程、全鏈條、全要素金融服務,並根據政策變化、市場需求迭代更新産品與服務,已經成為客戶首選。
“五個全覆蓋”兌現身邊服務承諾。建立廣東全省建行系統各層級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的體系,並將科技金融、小企業業務經營權下沉至全省1200多個網點。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初步實現了對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服務全覆蓋、高新技術企業從孵化到育成全週期産品鏈全覆蓋、省內各級科技主管部門聯動全覆蓋、省級以上高新科技産業園區專營機構全覆蓋、高新技術企業生命週期風險管理全覆蓋等“五個全覆蓋”。
四大舉措改善科技金融大環境。建設廣覆蓋的服務網路——“FIT粵”科技金融聯盟,成員單位達200多家,重點研究科技金融政策、行業變化、産品需求。成立高層次的創新機構——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這是在廣州設立的首個商業銀行總行級科技金融創新機構。打造接地氣的交流平臺——“建現在,見未來”科技金融沙龍,打造科技與金融對接平臺、科創企業資訊交流平臺、銀企創新産品發佈平臺、科創企業痛點和需求解決平臺。建立專業化的孵化器——“金蜜蜂”創客空間,搭建了科技創新項目孵化育成與産品研發平臺。
搭建産學研生態圈打通對接“最近一公里”
助力“創新驅動”,協助政府機構搭建産融合作平臺。分別與省政府、廣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十三五”期間為全省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不少於9000億元的授信支援,為廣州科創企業産融結合提供不少於2000億元的綜合融資支援。聯合省科技廳、省生産力促進中心、省智慧財産權局、省國資委等,搭建産融合作平臺,累計與各地政府、科技管理機構簽署合作協議62份,組建了7個科技金融專項風險補償池,成立了9個科技金融引導基金,規模達120億元。
助力“雙創”,攜手高校單位搭建成果展示平臺。舉辦“FIT粵”科創先鋒大賽,5400多家科創企業踴躍參賽。大力支援建行“FIT粵”杯·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臺賽暨兩岸四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珠江天使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科技金融促進會年會暨2016科技金融論壇等各類影響力大的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援“雙創”,營造濃郁的“雙創”氛圍。
助力“轉化”,聯合科研院所搭建成果轉化平臺。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合作,成立金融産品創新研究室、創投基金,開辦科技金融高級培訓班。近期,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與省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協商組建科技研發基金,加大對科研院所的貸款,推進“FIT粵”科技金融聯盟與技術研發創新平台資源共用,共同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創新全流程服務網打通融資“最後一公里”
建立專屬客戶評價體系。在全國首創“技術流”+“能力流”科創企業專屬評價模型,將智慧財産權和團隊研發管理能力轉換成量化指標,努力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提高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僅2017年上半年,通過“技術流”體系評價並獲得貸款的客戶已接近1000家。
建立多功能産品體系。在廣東首推基於産業基金模式的“科技投貸聯”和“科貿融”供應鏈産品、政府科技引導基金、創新創業産業基金,截至6月末,累計投放200多億元,科技企業“跨境外貿貸”投放289億元。創新推出“科技信用貸”“科技助保貸”等小而快的融資産品,專門為科創及中小微企業服務。
建立資産交易平臺。聯動建設銀行並購金融中心、建銀國際(控股)等機構,建成上市公司與科技企業資産交易系統在廣州落地,首批上線上市公司513家,與5400家科技企業對接,推動雙方資産並購合作,做好撮合交易,提供融資、融智系列服務。僅上半年,就發生並購交易34起,交易金額151億元。
“生於科技,長于金融”。發展科技金融不僅是銀行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有力抓手,更是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將更為用心、用情、用愛、用智推動科技金融發展和小微企業服務,建現在、見未來,努力為廣東“十三五”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