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建行:以新金融模式培育住房租賃市場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培育住房租賃市場,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宜居。”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3月22日,建行副行長龐秀生在第158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以“承擔國有大行使命 以新金融模式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為主題,介紹了該行推進住房租賃業務的情況。
據介紹,在加快推動租購並舉的實踐中,建行從住房供給側入手,在平臺建設、産品創新、制度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運用金融力量探索多渠道、市場化手段發展住房租賃業務,全方位打造住房租賃綜合服務方案,積極向社會傳導住房租賃新理念,推動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長租長住 新理念引領住房潮流
“助人民安居、解百姓之痛,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建行在“要買房 到建行”的歷史積澱基礎上,再啟‘要租房 到建行’的新篇章,主攻租房不能安居的痛點,助推‘長租即長住 長住即安家’的新生活。”龐秀生表示。
據龐秀生介紹,建行要從四方面繼續發力租房領域。第一,要著力“新連接”,利用 “新一代”技術優勢,搭建安全、陽光、免費、開放的住房租賃服務網際網路平臺,在建設的基礎設施中注入資訊透明、流程規範的市場運營規則和標準;第二,著力“新生態”,利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動員和組織市場上一切可供租賃的房源、主體參與房屋租賃,成為新生態中稱職的樞紐;第三,著力“新金融”,立足“輕資産、輕資本”,以傳統銀行的身份開展非傳統的業務,從服務端發力,“重生態、重服務”,在創新服務中化解住房租賃的道道難題;第四,著力“數字化”,利用大數據優勢,解決市場資訊不透明、信用缺失的問題。
依託技術優勢,建行打造出集五大共用系統于一體的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該平臺通過構建囊括房屋租售、社區服務、金融服務以及其他創新模組的一站式住房租賃金融生態圈,為政府機構、租賃企業、租客、房東等住房租賃相關主體提供“全鏈條”産品和服務。“從落地實施的效果看,初步達到預期目標,以市場化手段,推動實現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有關負責人説。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末,建行已與超過300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簽訂合作協議。其中,在武漢、福州等180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與地方政府搭建了住房租賃監管服務系統,為政府監管規範租賃市場提供了保障,輔助政策落地,提升監管能力;在北京、深圳等200多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為企業、個人搭建了住房租賃交易服務系統,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供需雙方資訊的高效、準確對接,為企業、個人提供規範高效共用的服務系統和保障性支援。
試水“存房” 新模式拓寬房源供給
長期以來,租住權益難保障、長租房源緊缺、租賃資訊不對稱、管理不規範等成為困擾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痛點問題。建行使用金融力量和創新手段疏通房地産市場迴圈不暢的梗阻,促進形成金融和房地産良性迴圈。
2018年1月,為解決長租痛點問題,建行在廣東首創推出“家庭不動産財富管理”業務(也稱“存房”業務),著力整合社會資源,盤活家庭閒置住房,進一步創新了長租房源供給模式。目前,該業務已由建行旗下專業子公司在廣東試點運營。今年兩會期間,住建部領導在接受採訪時對建行開展的這一創新業務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存房”業務中,建行積極充當資源整合者和金融服務者的角色,房主只需向其下轄的住房金融服務中心申請辦理,建行即可為其提供房産長租收益評估服務,並撮合房主與專業租賃機構達成3年至10年的住房長租權交易,租賃機構向房主一次性或分期支付未來的長租收益,然後向租客出租並負責租後管理。
“該業務提供了住房租賃綜合金融解決方案。不僅幫助房主家庭提前實現閒置住房的長租收益權,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財富管理服務和延伸金融服務,也將社會閒置分散的存量住房轉化為集中且穩定的長租房源,增加市場有效房源供給。”建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行的介入,保障了租住雙方的合法權益,有助於解決“房主租得不放心、租客住得不安心”等租住痛點問題。
據建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劉軍介紹,該業務試點2個月來,已累計受理394筆業務申請,儲備614套房源。同時,旗下住房租賃專業公司已與47名業主簽訂《住房長租權轉讓協議書》,向其中2位業主支付了住房長租收益。
建行指數 大數據服務住房市場
健康的住房租賃市場需要住房租賃指數發揮風向標作用。針對市場需求,建行推出了“中國建設銀行住房指數”。該指數由住房價格指數和住房租賃指數兩大體系構成,是以建設銀行自身住房交易數據為基礎,整合優質資源,引入國際先進方法和精細化模型編制而成。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商業銀行編制發佈的住房市場分析監測指標體系。
據介紹,建行依託自身樓盤大數據所創新編制的住房租賃價格指數,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8個城市發佈,為政府提供租金走勢監測,支援政府決策及精細化管理,為市場提供價格預期,為專業化管理和承租人個性化需求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