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雜誌:建行創建住房租賃的新金融模式
2018年3月22日,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龐秀生以“承擔國有大行使命以新金融模式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為主題,詳細介紹了建行在推進住房租賃業務的創新舉措和成效。
創新一:打造租賃平臺助推租購並舉
建設銀行依託技術優勢,打造出集五大共用系統于一體的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包括在市場監督管理方面建設的住房租賃監管服務系統和監測分析系統,在推動市場規範成熟方面建設的支援多主體運營的政府公共住房服務系統、企業租賃服務管理系統以及住房租賃服務共用系統。通過構建囊括房屋租售、社區服務、金融服務以及其他創新模組的一站式住房租賃金融生態圈,為政府機構、租賃企業、租客、房東等住房租賃相關主體提供“全鏈條”産品和服務。
建設銀行通過搭建平臺,著力構建資訊透明化、流程規範化的租賃市場基礎設施,從落地實施的效果看,初步達到預期目標,以市場化手段,推動實現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截至2018年2月末,建設銀行已與超過300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簽訂合作協議。其中,在武漢、福州等180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與地方政府搭建了住房租賃監管服務系統,為政府監管規範租賃市場提供了保障,輔助政策落地,提升監管能力;在北京、深圳等200多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為企業、個人搭建了住房租賃交易服務系統,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供需雙方資訊的高效、準確對接,為企業、個人提供規範高效共用的服務系統和保障性支援。建設銀行住房租賃平臺已累計上線房源12萬套,已出租超過2.6萬套。目前,市場作用及政府管理有機統一的住房租賃服務體系架構正逐步形成。
創新二:“存房” 模式拓寬房源供給
2018年1月,建設銀行在廣東地區國內首創推出了“家庭不動産財富管理”業務,亦稱“存房”業務,著力整合社會資源,盤活家庭閒置住房,進一步創新了長租房源供給模式。在“存房”業務中,建行積極充當資源整合者和金融服務者的角色,房主只需向建行下轄的住房金融服務中心申請辦理,建行即可為其提供房産長租收益評估服務,並撮合房主與專業租賃機構達成3-10年的住房長租權交易,租賃機構向房主一次性或分期支付未來的長租收益,然後向租客出租並負責租後管理。
“存房”業務提供住房租賃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包括幫助房主家庭提前實現閒置住房的長租收益權,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財富管理服務和延伸金融服務,提高了房主“存房”的積極性,將社會閒置分散的存量住房轉化為集中且穩定的長租房源,增加市場有效房源供給。此舉一方面保障了租住雙方的合法權益,有助於解決房主租得不放心、租客住得不安心等租住痛點問題,還增強了家庭不動産的流動性,創新了傳統的家庭財富管理業務模式,更讓專業化租賃企業獲得更多支援,實現多方共贏。“要存房到建行”,開啟了國有金融機構服務住房租賃的嶄新模式。據建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劉軍介紹,“家庭不動産財富管理”試點2個月來,該行已累計受理了394筆業務申請,還儲備了614套房源。建行旗下住房租賃專業公司已與47名業主簽訂《住房長租權轉讓協議書》,向其中2位業主支付了住房長租收益。
創新三:建行指數服務住房市場
建設銀行推出中國建設銀行住房指數。該指數由住房價格指數和住房租賃指數兩大體系構成,是以建設銀行自身海量、高質的住房交易數據為基礎,整合優質資源,引入國際先進方法和精細化模型編制而成。這也是國內首次由商業銀行編制發佈的住房市場分析監測指標體系。
建設銀行依託自身樓盤大數據,創新編制住房租賃價格指數,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8個城市發佈,為政府提供租金走勢監測,支援政府決策及精細化管理,為市場提供價格預期,為專業化管理和承租人個性化需求提供支撐。
創新四:“CCB建融家園”品牌社區引領住房潮流
建設銀行注重對長租文化的引領和培育,推出“要租房到建行”品牌,著力打造“CCB建融家園”品牌社區,保證房源穩定長租,提高居住品質,提升租戶幸福指數。目前“CCB建融家園”社區已在廣州、深圳、北京等城市落地,市場反響良好;通過建行平臺出租的房源以三年期租約為主,佔到總量的七成。
截至目前,建設銀行累計為2400萬客戶解決了住房問題,發放4萬億按揭貸款;累計受託發放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萬億元,幫助1000萬戶公積金繳交客戶實現安居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