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建行資産品質持續向好 2017年關鍵指標“五降兩升”
行穩方能致遠,對於經營風險的銀行業來説,風控才是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一直以來,建設銀行以穩健著稱,其風控能力在同業中也是首屈一指。
近日,建設銀行公佈的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資産品質穩中向好,多項指標均優於同行。比如,該行資産品質關鍵指標“五降兩升”,不良貸款率、逾期率、關注類貸款佔比、新暴露不良比率和信貸損失率下降,逾期不良負剪刀差持續擴大,風險抵補能力持續提升。
建設銀行行長王祖繼在3月28日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從去年到今年,各家銀行的風險價值,或者經營成果會出現分化,因為大家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出現了很大的差別。建設銀行風險控制得好,資産品質穩定在良好的水準,不良貸款率也是穩中有降,我們實現了‘五降兩升’的良好局面。”
王祖繼表示,“著眼于未來的現代商業銀行,不僅要發揮融資功能,更重要的是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因為我國金融體制是間接融資為主體的,在銀行跟客戶的相互關係上,很多風險集中在銀行身上。”
而作為國有大行的建設銀行,2017年全面加強風險管控,準確把握風險變化規律,著力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發揮市場“穩定器”和風險“減壓閥”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建行集團不良貸款餘額1922.91億元;不良貸款率1.49%,較上年下降0.0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2.83%,較上年下降0.04個百分點。
在資産品質管控方面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建設銀行也表示,主要是2017年該行加大信用風險防控和化解力度,強化不良資産經營與價值管理。2017 年度建設銀行通過批量轉讓給外部資産管理公司不良貸款的本金為455.22億元,較2016年度的570.58億元略有下降。同時,該行持續優化不良資産經營結構,提高經營效益,不良資産處置“量、質、效”全面提升。
此外,該行還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風險精準預警預控能力,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主動管控風險取得良好成效。
逾期貸款率先下降
在國有大行中,建設銀行逾期貸款首現下降。年報披露,2017年末,建設銀行已逾期客戶貸款和墊款餘額1658.72億元,較上年減少122.27億元,這是該行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逾期貸款下降。
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廖林在3月28日的業績發佈會上也表示,“衡量一家銀行不良貸款,資産品質是否堅實,第二年會不會反彈,關鍵是看三個指標,第一是關注類貸款,第二是逾期貸款,第三是特殊事項。逾期貸款的多少,將會影響到第二年品質的穩定。十年磨一劍,建設銀行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和拼搏,現在我們首次實現了逾期貸款的下降。”
至於不良是否已經見底?廖林表示:“我們從分佈、客戶、行業、産品、期限等幾個維度來分析,建設銀行資産品質已經企穩。未來在逾期貸款上走向‘穩中可控、穩中下降、穩中向好’這樣的態勢,應該是不會有太大變化,其間可能有波動,要看經濟走勢。”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建設銀行的 不良資産認定標準也是行業中最為嚴格的。自2016年來,該行逾期貸款與不良的比例一直是負剪刀差,而且2017年這個負剪刀差較上年持續擴大。
年報顯示,建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是不良貸款的58.5%,2016年這個值是68%。一般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就劃歸不良,這個比例越小説明不良資産的認定越嚴格。很多銀行這個比值超過100%,有的甚至超過150%。
王祖繼也強調,“我們的風險理念強調主動管理,對風險的劃線更加嚴格,我們逾期率標準要比其他兄弟銀行嚴格得多”。
建設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也逐步增強。2017年,該行堅持審慎原則,充分評估宏觀經濟及調控政策等外部環境變化對信貸資産品質的影響,足額計提客戶貸款和墊款損失準備。于2017年12月31日,客戶貸款和墊款損失準備餘額3289.68億元,較上年增加602.91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1.08%,較上年上升20.72個百分點;減值準備對貸款總額比率為2.55%,較上年上升0.26個百分點。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在風險管理方面,建設銀行還強化對重點業務及新興業務的研判和把控。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建設銀行適時優化信貸政策,重檢信貸制度,細化客戶選擇標準,堅持行業限額管理,信貸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比如,該行基礎設施行業領域貸款餘額33,574.53億元,較上年增加4,612.97億元,增幅15.93%,餘額在公司類貸款和墊款中的佔比為52.11%,不良率保持在較低的0.65%。同時,建設銀行製造業不良貸款率為6.36%,與上年相比基本穩定。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了雙降;個人貸款不良貸款率較上年亦有所下降。
在新增信貸投放上,建設銀行表示信貸資源繼續向資産品質優良,具有經營優勢的個人住房、基礎設施貸款領域傾斜。同時加大小微企業、綠色信貸、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等國家扶持領域的投入力度,嚴格控制産能嚴重過剩,監管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領域新增貸款。
2017年,根據經營形勢變化,建設銀行同業業務穩步壓縮。于2017年末,該行境內同業資産餘額4,585.01億元,較上年減少5,737.95億元;同業負債(含保險公司存款)餘額11,980.08億元,較上年減少2,539.84億元。成功發行四期同業資産轉讓及再投放産品,開創我國同業資産在公開交易市場進行平層結構轉讓的先河。
王祖繼同時表示,“信貸佈局方面,總體來講,我們還是圍繞如何更好的支援實體經濟來佈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不管是對公對私,都要體現國家戰略的落實、實體經濟的需要”。
據介紹,建設銀行積極跟進經濟轉型升級,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重點支援住房租賃業務、消費金融、普惠金融、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鞏固基礎設施領域傳統優勢。大力推進綠色信貸戰略實施,加強行業管控,提高高風險客戶群體準入門檻。
王祖繼稱:“通過我們對資産的合理佈局,既符合國家戰略的要求,又和建設銀行未來發展戰略、優化資産結構相一致,這樣將對整個資産的收益和業務的長遠發展帶來很多利好。”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建設銀行積極開拓住房租賃市場,打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業務增長點。該行依託住房金融領域傳統優勢,緊抓租購並舉住房制度建設的歷史機遇,在同業中率先推出住房租賃綜合解決方案,基本實現住房租賃平臺對全國主要大中城市全覆蓋,打響“要租房 到建行”品牌。
王祖繼也表示,“我們為什麼看中這塊業務優勢,因為它是和政策導向高度一致的,房子有廣闊的市場,租賃有廣大的人群,這個市場將賦予更多的現金流、資訊流,包括培育新興服務業成長,也就是跟租賃相關的業務,不僅僅是仲介,還有圍繞著租賃業務開展的裝修、家居、社區服務等。”
加強全面風險管控
建設銀行副行長張立林在香港的業績發佈會上也表示,在各項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建設銀行2017年進一步加強了風險管理,包括風險管理的系統建設,信貸結構調整,重點領域的風險防控,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和資本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在信用風險管控方面,建設銀行強化貸前盡職調查環節的風險識別和防範能力,提升放款審核效率和品質。完善貸後決策機制,強化貸後檢查監督,推進押品集約化管理,加強資訊系統建設和大數據應用,統一監控表內外、境內外、母子公司、信貸與類信貸業務信用風險。
隨著理財新規的落地在即,表外業務的風險也受到了關注。
對此,王祖繼表示,“建設銀行的表外業務一直嚴格按照監管的各項規定來部署。隨著監管規則的不斷明確,由於建設銀行一直堅持合規理念,同時對表外的風險加權和資本的佈局都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嚴監管的條件,對我們總體沒有太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我們也願意按照這種嚴監管的規則來執行。”
年報顯示,于2017年末,建設銀行理財産品餘額20,852.56億元,其中,非保本産品餘額17,308.20億元,保本理財産品餘額3,544.36億元。與此同時,該行行資管産品結構和資産結構持續優化。對私産品佔比大幅提升,2017年末對私理財産品餘額13,665.55億元,佔比65.53%;標準化資産佔比進一步提升,標準化資産餘額6,739.24億元,佔比31.82%。
建設銀行副行長張立林還表示,“2017年,我們實施了更加積極主動的風險管理,重點加強風險管理系統和技術建設,提高全行的前瞻性預警能力,依託新一代核心繫統,全面風險監控預警平臺的搭建,創新了零售風險計量工具,建成了外部欺詐風險管控系統和遠端監控系統,進一步提升風險預警和風險防範能力,為業務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的同時,對消費者金融權益保護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2018年,在建設銀行看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也是中國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建設銀行今年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加強對全球宏觀政策、監管規定的研究、跟蹤,防範政策調整帶來的風險,確保合規經營。特別要把好信用風險入口,優化信貸投放結構,管好出口,主動壓縮退出高風險項目,提高不良資産處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