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中國經營報》:普惠金融“藍海”:建行5.9萬億元破小微融資難

發佈時間:2018-04-25

隨著監管對普惠金融工作的逐步推進,小微企業貸款成為商業銀行角逐的新戰場。通過加大對於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銀行不僅能夠在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上邁出堅實一步,亦是在複雜環境中實現轉型的關鍵一環。

作為一家國有大行,建設銀行2017年小微企業貸款新增超1600億元,連續7年完成“三個不低於”監管要求,累計為超過13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近5.9萬億元信貸資金支援,服務客戶總量及新增均領跑于同業。

加碼普惠金融

小微企業是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資難、融資貴”始終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障礙。在監管層要求銀行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當下,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亦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2017年5月26日,原銀監會發佈《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聚焦小微企業、“三農”、創業創新群體和脫貧攻堅,並要求當年6月底前大型銀行要形成普惠金融事業部具體方案,2017年內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設立。

其後國有五大行在總行層面相繼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還有不少股份制銀行效倣,商業銀行加碼普惠金融已成為趨勢。

與此同時,監管層也出臺了措施鼓勵商業銀行踐行普惠金融。2017年9月30日,央行公告稱為支援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商業銀行實施定向降準政策。

對於普惠金融工作的推進,各家銀行在思路和方式上都有所不同,這也讓銀行在普惠金融市場上的角逐更為激烈。

建行相關人士表示,建行從頂層設計上佈局,打造普惠金融新體系,其中包括搭建了“三級”垂直組織架構,完善“四有”經營服務理念和保障“五專”機制落地落實幾個方面。

據了解,2017年4月,建行在大銀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明確運轉機制,組建普惠金融事業部。建行持續將普惠金融服務機構向一二級分行以及縣域、鄉鎮延伸,全部37家一級分行、超過120家二級分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110家網點升級成為普惠金融特色支行,不到一年時間已經形成總行、分行、支行“三級”組織體系,進一步貼近市場,提高需求響應速度。同時,通過健全有效的體制機制,推廣有智的金融科技應用,拓展有為的産品模式創新,構建有力的服務網路覆蓋,明確經營思路和方向,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品質。

此外,針對普惠金融業務建立經營、管理、風控協同有力的推進機制,建行圍繞專門的綜合服務、專門的統計核算、專門的風險管理、專門的資源配置和專門的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專項貸款規模、專項考核激勵、專門費用配置、差異化信貸政策、專業化授信審批、專屬信貸産品、風險聯防聯控等,加快“五專”經營機制建設,為業務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探索新模式

“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客戶缺資訊、缺信用,這就需要銀行採用新技術來探索新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建行相關人士稱,該行借助模型設計、數據積累與系統開發,創新建立起有別於銀行傳統業務的“數據化、智慧化、網路化”服務新模式,降低資訊不對稱,將金融科技優勢轉化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據了解,建行率先在小微企業貸款方面設立“評分卡”。2012年,借鑒零售業務理念,開發評分卡,通過分析履約能力、信用狀況、交易數據等非財務資訊,以打分的形式進行客戶評價,突破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中的資訊、信用“瓶頸”,建立資訊更全面、更完整、更真實的信用風險模型,改變了以往小微企業因財務資訊不充分而貸款受阻的局面。

其後,在評分卡模型基礎上,依託“新一代”優勢,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小微企業和企業主在建行的資金結算、交易流水、存款投資等各類資訊,並積極對接政府相關數據平臺,利用人行徵信、稅務、工商、海關等公共資訊,實現精準“畫像”、提前授信,並基於相關資訊對企業貸後經營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做到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切實提高服務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在應用了新技術後,率先推出全流程線上融資。推出“小微快貸”模式,實現從貸款申請、審批、簽約到支用,全流程網路化、自助化操作,在客戶資訊完整的情況下,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貸款全流程。

“針對‘雙創’、農民、貧困人群等銀行傳統模式下較難惠及的‘長尾’客戶,建行持續探索創新,逐步形成特色化的普惠金融産品體系,為客戶推送有針對性的産品服務。”建行相關人士稱。

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大數據技術時,建行還通過外部合作引入數據來進一步整合資訊,如通過銀行系統與核心企業、核心平臺系統對接,實時交互交易、資金及物流等“三流合一”資訊,整合多方資源,為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搭建全流程線上金融服務平臺。

五年翻一倍

在政策召喚和網際網路金融、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下,國有大行對於小微企業信貸的支援力度正逐年遞增。

建行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境內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61萬億元,較上年新增1686.9億元,增幅11.7%;貸款客戶60.5萬戶,較上年新增29.6萬戶;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93%,較上年提高2.09個百分點,達到“三個不低於”監管要求。同時,該行累計向13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了近5.9萬億元信貸支援,並強化了風險防控相關工作。

相比五年前,建行在小微貸款餘額的規模上已實現翻番。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建行在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僅8538億元。

“這與建行的小微貸款體系建立和新産品的研發有密切關係。”建行相關人士稱。

2016年6月,建行推出“小微快貸”,根據不同的客戶類型和需求場景,形成多個子産品體系。至2017年末,“小微快貸”已經累計向21萬客戶投放了貸款 1718億元。

此外,建行還建立動態産品創新機制,形成以“小微快貸”、大數據信貸等為拳頭産品,涵蓋30余項基礎産品、近400項區域特色産品的信貸産品體系。發揮機構網路優勢,將營業網點打造為集小微企業客戶行銷、産品推薦、業務辦理等於一體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平臺。

“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打造有特色的標準化産品,以解決目前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這是一種有效且可行的方式。”建行相關人士表示。

建行相關人士認為,以前都説大行不適合做小微,但是如今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銀行為了分散風險,調整信貸結構,更加重視小微企業貸款,前提是銀行要有完善的風控機制。

“國有大行在小微企業貸款模式上也在不斷探索。”建行相關人士認為,有的銀行與地方政府合作,由地方政府給予風險補償;有的銀行與第三方合作,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兜底;有的銀行與稅務合作,共同探索銀稅互動模式;有的銀行從供應鏈著手,小微企業貨物和資金時時監控。

3月19日,原銀監會發佈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2018年推動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品質發展的通知》,再次強調了著力緩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不充分、結構不均衡的問題,推動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

《通知》在繼續監測“三個不低於”、確保小微企業信貸總量穩步擴大的基礎上,重點針對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提出“兩增兩控”的新目標,“兩增”即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準,“兩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産品質水準和貸款綜合成本;突出對小微企業貸款量質並重、可持續增長的監管導向。

《通知》同時從完善機構體系、提升服務效率、改進貸款支付、落實盡職免責、盤活信貸資源、主動開展資訊披露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強調商業銀行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用好用足激勵政策,實現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從“量”的擴大轉向品質、效率、動力的變革。

截至2017年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0.74萬億元,同比增速15.14%,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2.67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戶數1520.92萬戶,較上年同期增加159.82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