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行“西瓜芝麻一起撿”的背後:得“草根”者得天下
大銀行、小企業,看起來似乎“門不當戶不對”的金融服務供需兩端,在新時代的發展大勢之下, 突然變得親切起來。
5月2日下午,一場熱熱鬧鬧的普惠金融戰略啟動大會在建行總部舉行。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致辭中,該行董事長田國立金句妙語頻出,時而語重心長,時而幽默風趣。近萬字的講話透出一個重要信號:作為老牌傳統銀行,建行正在巨變!不僅僅是方法轉變、模式轉變,更是觀念轉變、思想轉變。而變的方向是迅速實施“雙小”戰略:向小行業、小企業實施戰略側重點轉移。
主動求變,老樹也要發新枝。從“雙大”到“雙小”,並非顧此失彼,而是“西瓜芝麻一起撿”。用田國立的話説,未來的金融,必將是得“草根”者得天下。原因無他,一直難以充分獲得金融服務的7300多萬戶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載的是國計民生,代表的是未來的中國。
“國家隊”此時進場,是天時更是人和。普惠金融,這一概念自2005年由聯合國提出,一直是各國都難以解決的國際化的大課題。我國在國家層面確定普惠金融戰略,成為了世界的“獨一份”。
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政策機遇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隨著激勵普惠金融發展的配套政策頻出,法治環境逐步完善。政策紅利的釋放,政務資訊資源共用平臺的搭建,傳遞出了清晰的國家要求和政策導向。
然而,普惠金融的普及並非一蹴而就。落實普惠金融國家戰略,不能只靠良好的願望,還要有足夠的能力。正如田國立所言,能不能迅速把普惠金融抓出成效,已經成為衡量當代銀行一把手是否具有現代銀行的領導素質和責任心的重要指標。
大型銀行以更加主動的姿態進入普惠金融領域,憑藉著其雄厚的資金實力、海量的數據資訊、強大的科技水準和包容的互動能力,成為了構建我國普惠金融體系最強有力的生力軍。在這場爭分奪秒的戰略佈局中,支援小微企業是大事業,更是重擔子。
正因為缺乏金融服務,小行業、小企業才更加渴求資本。在現實生活中,最沒有錢的人往往只能拿到最“貴”的錢。不只想著賺大錢,不與國與民爭利,通過技術的手段讓利於民,用整合化的解決方案為國家出力,是以建行為代表的大國重器理應主動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服務於“草根”小企業,需要情懷、勇氣與魄力;服務好“芝麻”小行業,更需要擔當、智慧和能力。
毫無疑問的是,普惠金融將成為各大傳統銀行的練兵場和大舞臺。或許已在“灰犀牛背上狂歡”多時的大銀行,不妨俯下身姿,紮根於民,在普惠金融的舞臺上去盡情發揮自己的“十八般武藝”,讓普通百姓在追求美好生活中,都能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