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建行:資管行業面臨洗牌 對大行是機遇
建行的理財規模用了十年從0到2萬億,這或許只是商業銀行理財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大資管涉及銀行、信託、證券、基金和保險等金融板塊,資管新規對銀行的衝擊與影響可能是最大的。”建行資産管理業務中心副總經理童文濤在接受新浪財經獨家專訪時指出,短期來看新規衝擊較大,但從長遠來看,機遇遠大於挑戰。“我覺得接下來的過渡期對大行來説可能是一個發展的機遇,行業肯定要重新洗牌。”
“這些年不單是銀行,整個金融系統都累積了不少風險,主要表現在杠桿過高和泡沫過大。”童文濤指出,中國資管業在飛速發展過程中的確埋下不少隱患,而資管新規瞄準了六大核心問題——去杠桿、去通道、禁止期限錯配、禁止資金池、打破剛兌和凈值化管理。
打破剛兌的關鍵在於解決估值問題
“通過一系列的整治金融亂象,杠杠和通道基本已被鎖死,剩下的就是打破剛性兌付的問題。”童文濤直指銀行理財轉型的關鍵。
長期以來,銀行理財的規模擴張是建立在預期收益率的基礎之上,商業銀行以國家信用為背書,天然具有“隱形兌付”的特徵。但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應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銀行理財要打破剛兌,就必須推進凈值化管理。
“凈值化管理最重要的是確定公允價值。到底該如何估值?攤余成本法還是市值法?”童文濤認為,這裡涉及到標準資産與非標資産兩大類的問題。
一方面,非標業務就是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産,包括未上市的權益類資産,其流動性、資訊透明度和估值方法都具有不確定性。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截至2017年末,銀行理財的非標佔比16.22%,即4.8萬億。“非標其實直接支援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且很多權益類業務例如債轉股和股權投資,銀行表內是不能投的。這些龐大的非標資産是無法全部回表的。”童文濤表示,未來幾年非標業務整體會收緊,增量業務關鍵則在於“非標轉標”,不管是借助ABS、ABN還是其他方式。
另一方面,標準化資産最常見的就是債券和股票,但問題在於,如果完全採取市值法估值,則理財産品的收益波動性較大,原有的理財客戶很難接受。童文濤舉例解釋道,假設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標的是股票,如果股市一旦大幅下跌,凈值必然下跌,最終很容易發生理財産品大規模贖回,這就會有連鎖反應。其實銀行曾經嘗試過發行凈值化産品,但效果不太理想。“完全採取市值法估值可能還有一個過程,否則如果收益波動太大,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
那麼,在向凈值化産品轉型的道路上,銀行該如何留住之前的客戶?
穩住凈值才能穩住客戶群考驗銀行大類資産配置能力和投研能力
“只有把理財産品凈值穩住,才能把客戶群穩住。”童文濤再三強調道。
除了監管趨嚴,銀行理財還面臨激烈的外部競爭。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如P2P以及網際網路貨幣基金,銀行吸收資金成本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銀行理財也面臨客戶流失。
怎麼樣才能穩住凈值?童文濤認為,除了解決估值問題,“第二個就是今後的投資標的,一定是相對低風險的”。
換言之,未來銀行理財産品將給投資者相對穩定的收益和回報為主,産品期限將被盡可能地拉長。“今後更多的是考驗銀行的大類資産配置能力和自主投資管理能力。”童文濤將自主投資管理能力看作是銀行的必備能力。
那麼,相比較於以主動管理能力見長的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的優勢又體現在哪兒?
“雖然基金公司也有強大的投研團隊,但他們更多的是市場化的分析。銀行的優勢則在於有龐大的表內客戶群體,對於信貸和信用風險有更深的了解。比如,銀行可以先從表內挖掘優質客戶,通過各種標準化的融資工具,滿足客戶的投融資需求,同時,也能保證銀行理財的整體收益率,形成表內外的聯動模式。”
除此之外,童文濤還強調公募基金客戶與銀行理財客戶存在差異。銀行理財的主流投資者對收益的預期是介於存款、股票與基金之間的,他們的特徵是不要求高回報,要求低風險及相對穩定的回報率。
在童文濤看來,資管新規對於大型金融機構,尤其是有自主投資交易能力的機構是一件好事。“從長遠來看可能是個機遇,因為它們已經有了自主投資交易和大類資産配置能力,能夠給投資者提供較好的穩定回報”。
銀行資管子公司是大勢所趨 人才隊伍建設愈發重要
根據資管新規第十三條,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産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産管理業務,強化法人風險隔離,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産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資管子公司將會是未來銀行資管的新方向。對此,童文濤表示,銀行係都會向著獨立子公司的方向發展,“大部分銀行會選擇子公司化,這樣能夠直接做到獨立運營和風險隔離”。
另外,無論是提高資産配置能力,還是投資能力,關鍵都在於人才隊伍的建設。童文濤以投資經理薪資為例,道出了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現有的資管業務人員在銀行體系內有一套薪酬體系,子公司實行市場化招人,完全就是另外一套薪酬體系,有利於資管業務的市場化運作”
相比較于其他銀行,建行在資産管理方面有兩大特點:
一是組織架構與其他銀行不盡相同。具體而言,建行全行有一個完整的、覆蓋總分行的組織架構體系,有統一的産品銷售、資産配置原則,能夠迅速動員全行的力量,找到合適的理財産品投資人和配置到優質的資産。
二是資産配置大多依靠表內現有客戶群體。龐大的表內客戶群體是銀行最大的優勢。由於表內大量優質客戶群體的存在,建行充分挖掘、發揮表內客戶群體的潛力,在滿足其投資融資需求的同時,也實現了理財産品的投資收益。
如今資管新規靴子落地,為適應監管新要求,建行已經開始在産品端和負債端著手佈局。
童文濤介紹稱,建行已在産品端設計出符合監管要求的固定期限、半開放或開放式的凈值化産品;在資産端,也在嘗試配置各類標準化資産,適應非標轉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