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集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媒體集萃

《第一財經日報》:建行向“雙小”戰略轉移 住房租賃全面發力

發佈時間:2018-05-15

隨著政策紅利逐步釋放,從依託大行業、大企業為核心的“雙大”經營戰略發展起來的建設銀行如今正式宣佈向“雙小”轉型,集全行之力向普惠金融轉型,加大對小行業、小企業支援力度。

“得草根者得天下。”在近期召開的中國建設銀行普惠金融戰略啟動大會上,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宣佈實施普惠金融戰略行動計劃——即迅速實施“雙小”戰略。用“雙小”與“住房租賃”、“金融科技”相互形成戰略支援。——用“雙小”連接和承接“雙大”,用住房租賃連接和承接住房按揭,用金融科技連接和承接對公對私業務。

田國立表示,向“雙小”轉移是戰略側重點的轉移,而並非放棄“雙大”優勢,而是西瓜芝麻一起撿。

金融科技支撐普惠“老樹發新枝”主動求變,老樹也要發新枝。從“雙大”到“雙小”,建設銀行並非顧此失彼,而是“芝麻西瓜一起撿”。

近年來,建設銀行全面發力普惠金融,在經營體制機制建設、産品服務創新、系統科技運用、服務網路搭建等方面持續創新,成效顯著,具備了普惠金融戰略化發展的條件。例如,2017年4月,建設銀行在大型銀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組建普惠金融事業部。

目前,建設銀行普惠金融的先發優勢已經顯現。田國立表示,在今年初實行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中,建設銀行成為四行中唯一一家達到了人民銀行普惠金融最高激勵目標的行,開闢出了普惠金融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之路。據了解,建設銀行降準1.5個百分點(其他三大行降準0.5個百分點);此外,建設銀行也是其中首家明確將普惠金融上升到全行未來戰略發展高度的銀行。

傳統優勢正在被蠶食或者消失,必須看到那些已經走來的趨勢。大型銀行的競爭主要是體系型競爭,過去更多依賴同質化量級對抗,而未來,能夠勝出者一定是戰略性差異化競爭者,這就意味著戰略的前瞻性和高遠性在歷史關鍵階段至關重要。

田國立説,“雙小”戰略指小行業、小企業。這個小行業,是指行業細分行業演進狀態下的小行業,是細分市場基礎上的小行業,這是專業化精細化的結果,並不是指容量小的行業,因此並不代表小眾市場,而是大眾市場。

而小企業,是指海量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這裡面既有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也有代表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創新的,還有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這些目前相對弱勢的企業是沒有被金融滿足的領域,但這些是國計民生,是未來發展,這裡面商機巨大。

2017年,建設銀行建立組織架構,探索“大銀行服務小企業”模式,推動普惠金融業務健康快速發展。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搭建“三級”垂直組織架構,落實“五專”機制,將普惠金融服務機構向一、二級分行以及縣域、鄉鎮延伸,全部37家一級分行、超過120家二級分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110家網點升級成為普惠金融特色支行。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戰略為普惠金融戰略提供了技術支撐,特別是業內領先的“新一代”系統竣工投産,賦予了建設銀行更好支援普惠金融客戶的能力。田國立表示,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以網際網路思維,運用好平臺經營模式,不斷提高數據資産經營能力,打造普惠金融新生態。

據介紹,針對普惠金融客戶“缺資訊”、“缺信用”等特點,建設銀行借助模型設計、數據積累與系統開發,創新建立起有別於銀行傳統業務的“數據化、智慧化、網路化”服務新模式:首創小微企業評分卡,突破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中的資訊、信用“瓶頸”;依託“新一代”優勢,率先實現數據資訊整合,精準“畫像”。

建設銀行還在2016年6月率先推出“小微快貸”全流程線上融資平臺。據透露,截至2018年4月末,“小微快貸”已累計為28萬小微企業提供2800多億元貸款支援,不良率僅0.16%。

租賃住房全發力

從“要買房,到建行”到“要租房,到建行”,昔日的房貸大戶建設銀行率先發力轉型。田國立指出,迅速實施的“雙小”戰略將用“雙小”與“住房租賃”、“金融科技”相互形成戰略支援。

用“雙小”連接和承接“雙大”,用住房租賃連接和承接住房按揭,用金融科技連接和承接對公對私業務,這樣無疑能夠與原有優勢形成融合,與外部市場形成連接,競爭優勢將形成差異性和綜合性。

此前,建設銀行行長王祖繼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建設銀行下了很大力氣,落實推動“租購並舉”,除了發揮大行責任外,從自身業務發展來看,也是著力培育未來優勢業務領域。

據了解,去年開始,建設銀行大力開拓國內住房租賃業務,做法包括:推出住房租賃綜合解決方案,打造CCB建融家園,發佈住房價格指數、住房租賃指數,以及推進住房租賃資管業務。

在目前國內住房租賃市場,長租房的痛點尚未解決,最令租客頭疼的莫過於在下一年續簽合同時,擔心被停租或漲價。建設銀行近期推出的“家庭不動産財富管理業務”,又名“存房”受到市場關注。

建設銀行的“存房”業務就是針對上述痛點,嘗試創新長租房源供給模式。今年1月,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國內首創研究推出“不動産財富管理”業務,俗稱“存房”業務,並在廣州試點運營。

具體而言,“存房”的操作模式是由房東向建設銀行下轄的住房金融服務中心申請辦理,建設銀行為房東提供房産長租收益評估服務,並撮合房主與專業租賃機構達成3-10年的住房長期租賃交易,由租賃機構向房東一次性或分期支付未來長租收益,之後將長期房源向租客出租並負責租後管理。

業內人士指出,在該業務中,建設銀行擔當資源整合者和金融服務的角色,具體運營由專業住房租賃公司負責。建設銀行將以獨有的造價評估專業優勢,對房産未來3~10年租金收益進行專業評估,然後撮合房主和建方公司達成住房長租權交易。由建方公司向房主一次性或分期支付未來的長租租金,並負責出租及租後管理。在交易期滿後,建方公司將房産歸還給房主。

“3個月前我也有疑問,讓客戶把房子存到建設銀行來,而不是自己拿出去出租,在住房租賃市場是否存在需求,但結果出乎意料。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有408戶提出存房申請,還有500戶左右正在辦理,市場的選擇是多種多樣的。” 建設銀行副行長龐秀生説。

龐秀生稱,市場對於未來房租價格漲跌的判斷因人而異。在辦理住房租賃服務的過程中,租賃雙方定價是靈活的,可以定在每年漲5%。在這個基礎上,租客一次性付給房主,房主就會給出一定的讓步空間。據了解,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的“存房”試點,未來將在全國推廣。

“存房”業務為社會提供了住房租賃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實現了多方共贏,房屋租賃公司獲得了長租房源,房主實現閒置住房的長租收益權拿到了資金,租客獲得了優質穩定的住所。

目前,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已累計受理了394筆“存房”業務申請,儲備了614套房源,已有47名房主和建設銀行旗下住房租賃專業公司簽訂協議,2名房主獲得了一次性住房長租收益。

平臺經營打破資訊孤島

普惠金融戰略的落腳點和實施核心就是平臺經營、數據經營,以金融科技為支撐,由單一提供金融産品到搭建外部交互開放、內部充分整合的平臺,進而為市場和客戶服務,增強客戶黏性和認同,産生流量和交易,拓廣拓深經營空間和未來市場。

平臺經營模式在建設銀行已有成功案例,比如,建設銀行推出的住房租賃藍海項目,既是落實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也是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一經推出便發展得如火如荼,並且有了進一步的深化連接,目前已經有三個省的智慧城市平臺交給建設銀行,就是看中了建設銀行住房租賃平臺建設的實力。

目前,建設銀行立足平臺建立B2C、B2B2C、C2C解決模式,就是期望利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動員和組織市場上一切可供租賃的房源、主體參與房屋租賃,連起點點線線,力圖打造新生態中稱職的樞紐。

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銀行利用“新一代”核心繫統技術優勢,正在搭建開放的住房租賃服務網際網路平臺。主要包括五大系統,分別為企業租賃服務管理系統、住房租賃服務共用系統、政府公共住房服務系統、住房租賃監管服務系統、住房租賃監測分析系統。

五大系統面向五大主體,分別為監管機構、售轉租房地産企業、專業化住房租賃機構、房地産仲介和個人。

在平臺上可實現供房、承租、撮合、融資、服務五大流程。此外,住房租賃服務平臺還包括身份認證、房源驗真、租客信商平價、住房價格指數、租賃指數五項數字化産品。

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銀行還將為市場注入資訊透明、流程規範的市場運營規則和標準,實際上建設銀行成為市場規則標準的執筆人,市場秩序的自變數。

據了解,目前建設銀行已與300多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和1500余家企業、仲介簽約住房租賃平臺合作,目前上線城市超過200個;平臺目前已累計發佈房源25萬套,成交房源5萬套,在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